1、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合理容量 (45分钟100分)基础巩固组(2019山东泰安二模)我国将适时出台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下图为我国20122017年人口增量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注:人口增量当年年末人口上年年末人口。1图中主要反映出当前我国()A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外迁增多C老年人口数量变化不大 D劳动人口减少2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延长人口寿命C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D减轻社会养老负担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看出65岁及以上人口和014岁人口在2012年至2017年都是增加的,1564岁人口在2014年至2017年一直在减少;65岁及以上人口和
2、014岁人口是非劳动人口,1564岁人口是劳动人口,因此该图反映出我国劳动力减少,社会抚养负担加重,故D项对、C项错;统计图反映的是三个年龄段人口增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没有反映出人口迁移的变化,B项错;从图中无法看出我国人口增长过快,故A项错。选D。第2题,延迟退休年龄是提高劳动力上限年龄,因此可以增加劳动力数量,缓解劳动力减少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减轻社会养老负担,D正确;延迟退休年龄不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A错;人口寿命受社会经济及自然条件影响,一般不受政策的影响,B错;延迟退休年龄不能推进养老产业发展,C错。选D。答案:1.D2.D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
3、(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表”。据此完成34题。年份指标甲国乙国2000年老年人口比重(%) 6.916.2老年抚养比(%) 10.024.82010年老年人口比重(%)8.517.0老年抚养比(%)18.625.62020年老年人口比重(%)11.920.8老年抚养比(%)26.333.03.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少C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D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4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B老年人口比
4、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C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D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解析:第3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乙国人口老龄化时间早于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甲国;甲国老龄化速度更快。第4题,从题干材料可知,老年抚养比是指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说明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答案:3.C4.D(高考经典题)读图,完成下题。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解析:由图可知,19902000年之间人口数量是逐年增长的,但每年净增长的数量呈减少趋势,反映出19902000年该省的人口增长率呈下降
5、趋势。20002014年的人口数量变化不是太大,反映出该时段的人口增长率相对平稳,故D项正确。答案:D(2020河南六校联考)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或人口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统计表,完成67题。东部中部西部全国人口经济压力指数0.701.311.581.00人口资源压力指数1.300.931.011.006.关于某地人口压力指数和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
6、载力相对超载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A BC D7针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压力的差异,应采取的措施是()A中、西部地区控制对东部地区的资源输出B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输出C采取有效措施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D促进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解析:第6题,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压力大,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错,对。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压力小,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错,对。第7题,针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压力的差异,应采取的措施是中、西部地区人口资源压力指数小,应加大对东部地区的资源输出;问题在发展中解决,不能
7、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等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输出。答案:6.D7.B8(2019高考北京卷)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下图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据图,回答下题。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解析:由图可知,德国老龄人口分布不均,尤其是东北部地区差异显著,西部老龄人口密度大,东部老龄人口密度小。老龄化导致德国人口增长缓慢,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保障及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社会发展活力不足,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答案:特征:分布不均,西部密度
8、大,东部密度小,东北部差异显著。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养老压力加大等。能力提升组(2019黑龙江哈六中期末)2018年1月网文“中国人口形势雪崩”成为网上热搜,中国2017年出生人口1 723万人,比国家卫健委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初最低预测少整整200万,比日本的出生率还低,部分专家甚至推测,2100年中国人口消失一半。如图为2014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12题。1图中有两处明显人口年龄结构高峰,推测历史上中国人口出生最高峰可能是()A19501960年 B19601970年C19701980年 D19801990年2“中国人口形势雪崩”主要指 ()A出生人口数量太少 B全面二孩政策失
9、效C整体人口极度老化 D整体人口的急剧萎缩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2024岁、2529岁和4044岁、4549岁为两处明显的高峰,结合常识,妇女生育年龄主要是20岁左右开始,2024岁、2529岁年龄段的人口可能是4044岁、4549岁年龄段人口的后代,从而推测,人口出生最高峰应是4044岁、4549岁年龄段的人口出生的时间,即19651974年,1971年中国开始计划生育,特别是70年代后期,是中国人口发展出现根本性转变的时期。故选B。第2题,人口形势雪崩,关键在于未来形势发展,我国人口出生率低,并不等于出生人口数量少,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每年出生人口数量依然庞大;全面二孩受生育成本高、
10、生育观念改变等影响,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失效;人口老龄化在未来会加速发展,但并不意味着现在人口已经极度老化;民众整体生育意愿走低,根据材料中专家预言,如低生育率不能逆转,未来人口可能消失一半,据此可知,人口雪崩主要指人口数量变化。故选D。答案:1.B2.D(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沿海城市的人口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多城市采取积极吸引“高精尖”人才的措施。下图示意19852010年我国沿海城市平均人口密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4题。3图示2003年人口密度明显下降是由于()A疾病导致人口锐减B经济衰退导致人口外迁C行政区划调整导致城市范围扩大D人口老龄化严
11、重导致死亡率上升4预测我国沿海城市未来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速的变化是()A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速均加快B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速均减慢C常住人口增速加快,户籍人口增速减慢D常住人口增速减慢,户籍人口增速加快解析:第3题,人口密度下降可能是人口数量减少,或区域面积增大所致。而我国城市化水平一直在提高,则城市人口数量不会减少,只可能是城市面积扩大所致;图示2003年城市人口密度突然下降,可能是行政区划在这一年调整,把周边农村变为城区所致,即C正确。关键点拨:农村人口密度要小于城市。图示人口密度突变,应从这一年突发情况角度分析,经济衰退不是一年突发的事件;因老龄化而死亡率上升应是一个缓慢变化的过程。第
12、4题,大多城市采取积极吸引“高精尖”人才的措施,说明城市主要需求的人口是高级技能型人才,而不是普通务工人员,而高级技能型人才数量有限,则常住与户籍人口增速会下降。答案:3.C4.B(2020湖北名校联盟联考)自全国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以来,从政策效果看,远低于预期,为促进人口均衡,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2016年启动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57题。5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老龄化严重 B劳动力严重不足C育龄妇女人数少 D生育观念的改变6“
13、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有利于扩大内需 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C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D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7下列年份中,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A1965年 B1980年C2015年 D2035年解析:第5题,第一次生育政策调整后人口出生率没有到达预期,是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关键,而A、B、C三项内容均可事前预测与统计,只能是对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生育意愿降低)情况了解不足所致,故D正确。第6题,“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幼儿数量会增加,从而可促进与婴幼儿相关产品的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则A正确。第7题,图示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在2015年前均为正值,说明劳动人口数
14、量在2015年前处于增加态势;2015年为0,之后为负值(即以后开始减少),则2015年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答案:5.D6.A7.C8(2019福建福州质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根据联合国的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P)在7%以上为老龄型人口。P可分为以下几种阶段类型:当P7%时为成长型(G);当7%P10%时为老年型初期(A1);当10%P14%时为老年型中期(A2);当14%16%时为超老年型阶段(S)。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对老年人口的区域分布产生一定影响。截至2015年,江苏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13.99%,居全国之首,已步入老年型中期阶段。但各地
15、情况有所差异,全省老龄化水平最高的是南通市,其素来都有“世界长寿之都”的美誉。下图示意20002010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1)指出苏北老龄型人口类型的变化。(2)以南通为例,分析大气环境对苏中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3)分析苏南社会、经济发展对江苏老年人口空间分布产生的影响。(4)面对当前老龄化社会可能带来的“养老问题”,请你为此提出合理建议。解析:第(1)题,直接结合图例与图示信息分析即可,注意要体现“变化”。第(2)题,图示苏中地区老龄化最严重,说明老年人口多,则要从大气环境角度分析老年人口多、比重大的原因。注意“世界长寿之都”的信息提示。第(3)题,首先明确苏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
16、苏北、苏中,则必然省内存在人口迁移现象。再结合三地老龄化空间差异分析即可。第(4)题,可从经济、文化及社会保障体系角度分析。答案:(1)苏北地区G型和A1型在减少,其中A1型减幅显著; A2、A3、S型增加,增幅最大的为A2型;苏北地区老龄化以向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或:苏北地区G型、A1型向A2、A3、S型转变;苏北地区老龄化以向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2)南通市地处亚热带,日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老年人居住生活;三面环水,江海交汇处,空气质量好,污染较轻,有益老年人健康长寿;老年人口数量多,比重大,易形成老龄型人口。(3)苏南经济的发展对苏北、苏中青壮年劳动力产生吸引力,大量苏中、苏北年轻劳动力涌入苏南大城市,造成苏北、苏中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同时苏南高等教育的集中与发展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口,降低了当地老龄化水平;都市圈内部出现低龄化现象,形成低龄化中心。(4)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完善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完善的养老体系;弘扬优秀的敬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