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三政治新课标第一轮精品复习讲义: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新人教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10967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政治新课标第一轮精品复习讲义: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新人教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届高三政治新课标第一轮精品复习讲义: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新人教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届高三政治新课标第一轮精品复习讲义: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新人教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届高三政治新课标第一轮精品复习讲义: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新人教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纲考点解读】明确考纲(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课程标准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备考指要我们的中华文化这一课知识的复习旨在让学生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高考中主要是围绕着中华文化的特点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进行考查。复习中华文化的两大特征时,既要从二者的侧重点、见证(表现)、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详

2、细区分,又要从二者都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都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等共性方面进行理解,同时注意与第二单元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进行把握,还要从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角度关注两岸关系的发展。【考点精讲精析】考点1 灿烂的中华文化一、知识梳理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这表现在许多方面。汉字、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

3、华各族人们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总之,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续写中华文化的新篇章。(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这也表现在许多方面。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科学技术史一

4、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长期处在世界的前列。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 中国各民族对中

5、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1)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

6、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总之,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温馨提示】(1)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但不是唯一见证。(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但两个特征所强调的内容不同。源远流长是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上讲的,是从纵向上看,侧重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讲的,是从横向上看,侧重于丰富厚重。(3)

7、全面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说中华文化就是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也不能理解为中华文化就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易混易错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与史学典籍的延续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与史书典籍,有其合理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史书典籍的出现,能够使大量的历史经验、资料史实记载流传下来。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指我们的优秀文化能被其他民族

8、文化吸收、借鉴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前者指它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后者指它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故包容性不只指兼收并蓄,还指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而不是中华文化被其他文化所吸收。(3)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是指其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独特性,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二是指区域性,即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三是民族性,即不同民族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4)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

9、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不等于民族文化之间没有共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二、典型例题1.(2009山东,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 B C D【解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中的“直接转化”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

10、点。都正确地评述了文化典籍的作用。【答案】B2.(2010江苏,19)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这表明( )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民族性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排除错误选项。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不会消失,也不能消失,说法错误,排除含的选项,选C项。【答案】C3.(2010福建,31)福建惠

11、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包容性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题干材料主要揭示福建惠安女服饰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并没有涉及服饰文化的作用及影响,A、B不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服饰文化是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的表现之一,福建惠安女服饰适应当地需要并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说明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其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故应选D项。【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