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劝学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砥砺(l)中绳(zhng)舆论(y)参省(xng)B须臾(y)枯槁(go)镂刻(lu)生非异(shng)C骐骥(j)驽马(n)跂望(q)蛇鳝(shn)D蛟龙(jio)跬步(gu)槁暴(p)舟楫(j)2下面各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木直中绳,以为轮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吾尝跂而望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君子生非异也ABCD3下列加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D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
2、强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郑人有欲买履者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5下列语句中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蟹六跪而二螯A/B/C/D/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B荀子二十卷。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
3、,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荀子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吸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C战国末期人们尊称荀子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荀子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任过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D荀子学问渊博精深,行文气魄宏大雄浑,有包容诸家的气概。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类可以认识它,顺应它。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孟法先王的思想,提出了“法后王”的口号。7把下面几
4、句话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也可根据需要变换叙述角度,但不得改变原意,也不能遗漏内容要点。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的思想。“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也是他提出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
5、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假如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泳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疾:强,此指声音宏大D锲而不
6、舍,金石可镂 镂:雕刻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尝跂而望矣蟹六跪而二螯B木受绳则直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C以为轮私见张良,具告以事D使之然也蚓无爪牙之利 10.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青出于蓝”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努力学习,学生就能超过老师。“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B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提高。C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D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
7、舟辑”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11.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劝学(节选)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潃,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
8、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劝学)【注】蒙鸠:即鹪鹩,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苇苕(tio):芦苇的穗。潃(xi):臭泔水。柱:折断的意思。醯(x)酸而蚋(ru)聚焉:意思是: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醯,醋;蚋,蚊类小虫。1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巢非不完也完:完美。B而临百仞之渊临:面对。C所渐者然也渐:浸渍。D必象
9、其德象:象征。13.下列句子中加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其渐之滫,君子不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C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斧斤以时入山林1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用“蒙鸠”系巢于芦苇之上,风至苇折卵破子死的比喻,说明人应该注意立身的方式。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组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环境的重要。C作者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寓于浅显的比喻之中,“醯酸而蚋聚”比喻人要善于选择良好的环境。D作者用“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来比喻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15
10、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2)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参考答案】1.A2.D3.C4.D5.B6.A7.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的老师荀子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8.D9.C10.A11.(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省察,就会智慧明达,且行动不会犯错了。(2)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12.D13.C14.C15.(1)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游必须接近品德兼优的人,用来防止沾染邪恶的东西以接近正确的思想。(2)林木已经茂盛,斧斤就会随之而来砍伐;树木已经成荫,鸟雀就会群栖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