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至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六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班级 姓名 座号 评分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
2、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
3、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第一部分、基础知识(35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
4、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hlu jch chuic hrn ( ) ( ) ( ) ( ) gojiknhu jr
5、n yhn ( )( )( ) ( ) 二、组词。(5分) 孝()味()蔼()屉() jn( ) 尽考()昧()竭()届() jn( ) 三、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8分) 拾金不()言()有() ()()名言乐()()悲 坐()不安失而()得 ()()不平()是()非 四、把句中划线的部分改写为成语。(4分) 1、我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连忙对这位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的黑大哥表示谢意。( ) 2、唐高宗突然间因愤怒变了脸色,准备严惩权善才。( ) 3、叛军本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听说朝廷派兵来了,便作鸟兽散了。( ) 4、走进花园,郁金香开得正盛,各种颜色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艳丽。(
6、 ) 五、选词填空。(4分) 不但而且 尽管但是 1、()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成百上千,()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 2、商鞅“立木取信”一事,()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因此 3、由于我在教学楼白净的墙上贴了那几张寻物启事,弄脏了墙壁,影响极其不好,()受到高达四十美元的处罚。 4、我丢失了朋友送我的手表,我非常伤心,()丢失的绝对不只是手表,也不仅仅是时间。 六、根据要求写句子。(3分) 1、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改为陈述句) _2、来美国之前,我的好朋友伦捷送给了我一块电子手表。(改为“把”字句) _
7、 3、老太太微笑着落对我说:“祝贺你找回心爱的手表,很遗憾,我不能帮你减免罚金。” (改成直接叙述) 七、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病句。(3分)1、在文娱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2、早稻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绿色地毯。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5分) 1、_凭自律,_贵坚持。(2分) 2、崇尚文明_,升华公德_。(2分) 3、商鞅南门立木通过写_时期的改革家_在都城南门“_”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4分) 4、出色的老师讲述了“我”在_国的_大学读书时,朋友送“我”一只心爱的手表丢失了,我通过_的办法找回了手表,但也因为_的事,告诫人们_(4分)5、狄仁杰公正反护法讲的是
8、我国_朝_、_的政治家狄仁杰办案的事例。(3分)九、阅读短文,完成问题(20分)(一)在“规则”面前低头最近读到一篇短文,是嘲笑循规蹈矩的德国人的: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就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做。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都像是看到了“男”“女”厕所的标志那样,毫无怨言地进入了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有一段时间,“女亭”这边电话闲置,“男亭”那边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但没有一位男士迈进“女亭”。我们的大学生惊讶极了,不晓得德国人何以“呆”到这个份上!面对大学生们的疑问
9、,德国人平静地耸耸肩说:规则嘛,还不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吗?德国人的刻板可以让我们开心地一连笑上三天,他们看似有理的解释也足以让某些一贯无视规则的“国产大能人”笑掉牙齿。但是,在开心之余,在嘲笑之余,我们是否也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漠视规则已经多久了?我们总是聪明地认为,规则是死的,可人是活的,活人为什么要被死规则套住?我想,世界上_真有所谓的天堂和地狱,_,天堂的规则应该比地狱的规则更详细,天堂的人应该个个堪称遵守规则的规范。甘愿接受规则约束的心灵是真正自由的心灵。相反,无视规则、对抗规则的心灵是被魔鬼钳制着的不自由的心灵。在规则面前低头,是人类崇高精神的最佳体现。规则看守的世界才是高贵生命的圣洁
10、花园。1、在第三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1分)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4分) 德国人遵守规则的原因是_“我们”漠视规则的理由是_。3、根据短文内容,给下列问题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1)对“世界上如果真有所谓天堂和地狱,那么,天堂的规则应该比地狱的规则更详细,天堂的人应该个个堪称遵守规则的模范”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A、天堂是一个想象中的完美世界,所以作者设想天堂比人间完美。B、能去天堂的人都是模范公民,所以肯定都能遵守规则。作者用这段文字讽刺不守规则的人进不了天堂。C、天堂是自由的象征。甘愿接收规则约束的心灵是真正自由的心灵,规则越详细,心灵越自由。所以天堂的规则应该比地狱更详细
11、。(2)这篇短文的主旨是( )A、热情赞美遵守规则的德国人。B、表现了中国留德大学生的聪明机智。C、在规则面前让步并不可笑,这是人类崇高精神的最佳体现。(二)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点的词语。(6分)见两小儿辩斗 日始出时去人近 一儿以日初出远 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内容理解两小儿的观点是什么?各自的依据是什么?(2分)4.问题探究“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2分)班级 姓名 座号 第三部分作文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得到来自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乃至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这点点滴滴的关爱,就像爱的种子撒播在我们的心田,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会把爱的花香传递到整个世界。结合你自己的经历,以“感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通过具体事例写出自己的感谢之情;(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