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63KB ,
资源ID:210792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079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届高三政治新课标第一轮精品复习讲义: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新人教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届高三政治新课标第一轮精品复习讲义: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新人教必修1).doc

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纲考点解读】明确考纲(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课程标准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备考指要本课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生产与分配的关系是本课的逻辑主线。本课的重点知识是:我国的分配制度,社会公平的意义和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本课考察的热门话题是缩小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的关系。2012年备考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分析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性和措施。【考点精讲精析】考点1 分配制

2、度一、知识梳理1、我国现行分配制度及其客观必然性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客观必然性:根本原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注意区分: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

3、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主体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

4、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按生产要素分配内涵: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内容:包括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

5、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深化拓展】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分配制度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是由生产力客观状况决定的,我国目前实行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是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的总体状况,是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最终原因。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

6、化。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是以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为条件的。这时,不仅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而且形成了包括生产要素在内的市场体系。因此,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否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难以运行。发展市场经济,是要使资源得到合理优化配置,以追求最佳效益。只有让不同资源所有者获得应有的收入,才能充分调动所有者主体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激发了社会成员的劳动热情,实际上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这种分配

7、制度的必然性。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比较类别对应形式是否属于劳动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票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否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按信息要素分配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的收入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要具体分析3.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区别(1)公有制企业里面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非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

8、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我国农村农民承包集体土地经营所得属于按劳分配。(2)国家要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所得、按个体劳动所得、按劳动力要素所得)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括资本、土地、管理、技术等要素所得)。(3)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总收入直接与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实行机会均等,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也是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包括收入

9、税、财产税、社会福利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政府通过多方面的分配政策,调节收入差距,防止收入过分悬殊。二、典型例题1(2010安徽高考)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36 000元,奖金8 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 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 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A44 000元26 000元 B36 000元19 000元C49 000元21 000元 D44 000元11 000元【解析】本题考查收入分配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中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有李某的工资、奖金,为36

10、0008 00044 000(元)。题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包括个人专利转让所得、房租收入,为5 0006 00011 000(元)。【答案】D 【误区导航】1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 劳动收入和按劳分配收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所体现的所有制形式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按劳分配收入是一种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包括有按劳分配收入、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等,因此不能认为凡是劳动者获得的劳动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2按劳分配意味着每个劳动者付出等量的劳动就会获得等量的报酬 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根据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即等

11、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但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生产力水平各不相同,企业之间的经济效益是也有所差别,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各地区各行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各个企业的效益分不开。所以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职工付出等量的劳动并不一定能获得等量的报酬。这并未否定按劳分配,只是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有所差别。考点2 效率与公平一、 知识梳理1.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重要性: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

12、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积极性,才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3.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措施: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13、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4.什么是效率(1)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2)提高原因:提高效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我国人口众 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14、经济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5效率与公平关系: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正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矛盾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着矛盾。6.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

15、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深化拓展】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因为分配是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但分配又反作用于生产。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2)收入分配方式对公平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不同社会成员对生产要素的拥有状况不同,劳动能力也各不相同,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必然引起收入分配上的差异,从而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和贫富差别。如果这种差别和差距进一步扩大,将会因收入过于悬殊而导致两极分化,形成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挫伤

16、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经济效率的提高。【特别提醒】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都是目前在我国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有效的分配方式。【深化拓展】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公平;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第二,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方面,两者又是矛盾的。(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注重公平。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17、,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又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误区导航】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违背社会分配的公平 让一部分人和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这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社会经济发展都不可能是同步增长、共同富裕的。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这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而且不平衡的结果,也是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结果,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

18、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不等于没有差距。所以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并不违背社会分配的公平。二、典型例题1.(2010江苏高考)2010年1月22日,江苏省宣布自2月1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后,许多省份陆续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这表明了政府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通过两次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功能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和我国政府的职能的综合理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是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

19、能的体现。与题意不符。【答案】C2. (2011山东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高增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 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A B C D 【解析】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高增长,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正确;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最直接的手段和途径,正确;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调控是宏观的

20、,不可能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说法错误,排除;货币发行量是由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不能随意发行,排除。【答案】A3.(2011江苏卷)图2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决定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A. B. C. D. 【解析】阅读图2可知,在X1之前收入差距与效率成正方向变化,即收入差距扩大,效率随之提高;而X1之后,随着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效率不升反而下降,说明了合理的收入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但收入差距过大,会挫伤生产积极性,效率会降低,D项正确。观点不符合题意。【答案】D4.(2011.天津卷)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农、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 )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A B C D【答案】C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