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新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30 小题,每题 2 分 ,共计 60 分 )2018年某省出生人口92万人,人口出生率11.05;死亡人口58.3万人,人口死亡率7.01;自然增加人口33.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04。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 关于该省人口增长模式是()A. 原始型B. 传统型C. 过渡型D. 现代型2. 根据材料计算,该省人口统计为()A. 2017年年初人口为8325万B. 2017年年末人口为8325万C. 2
2、018年初人口为8400万D. 2018年年末人口为8400万3. 该省简称为()A. 皖B. 赣C. 粤D. 川【答案】1. D 2. B 3. D【解析】【分析】本题以2018年我国某省的人口变化状况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人口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第1题涉及到了人口增长的四种模式,在做题时一定要熟知这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第2题在做题时注意运用材料的数据和年份;第3题的解题关键是建立在第1题和第2题得出正确答案的基础之上。【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省在2018年无论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还是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处在极低的水平且目前我国整体已经进入了“三
3、低”的人口增长模式,在我国境内没有可知该省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三低”型即选项中所给的现代型,可知A、B、C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2题详解】先把材料中的“”换成“%”,可知该省的人口出生率在换成“%”的情况下为0.0110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8年的人口出生率应该是2017年年末的人口总数比上2018年的新生人口总数再乘100%,那么首先可以排除A、C、D三项;832500000.01105%,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3题详解】根据第2题的选项可知该省2017年年末的人口总数应该是8325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8年年末皖的人口才达到6200多万,因此A项错误;2017年年末赣
4、的人口总数为4600多万,因此B项错误;2017年年末粤的人口常住总数1.1亿左右,因此C项错误;2017年年末四川的人口总数为8325万,因此选D。【点睛】本题组在解题时一定注意材料中所给的数据和年份,尤其是材料中题提到的和人口增长有关的增长率的问题,不要误把“”看成“%”了,这样以来容易造成错误;第3题的解题关键是对四个选项中的省份近年来的常住人口数量有所了解。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4. 甲图显示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A. 总量呈下降态势B. 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 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 增长模式没有变化5. 【小题2】按联合国标准,如一
5、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A. 1990年以前B. 19902000年之间C. 20002004年之间D. 2004年以后【答案】4. B 5. B【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4题详解】读图该省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死亡率基本不变,但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故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但仍为正,说明人口总数还在增长,只是增长速度放慢。【5题详解】读乙图资料,1990年的老年人比重为5.59%,未达到老龄化;但2000年的老年人口比重为7.47,已经超过老龄化指标,说明在此期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图为1950201
6、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下面小题。6. 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 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 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 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 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7. 图中代表亚洲的是()A. B. C. D. 【答案】6. D 7. B【解析】【分析】本题以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世界人口变化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图中左侧纵坐标代表人口出生率(和该坐标相平行的坐
7、标代表人口增长率),横坐标代表人口死亡率(和该坐标相平行的坐标代表人口自然增长率),另外,图中的四个序号的所在位置要搞清,这是解题一个关键点之一。【6题详解】1950年世界人口死亡率25,出生率45,1970年的死亡率为15,出生率39,因此可知A错;1950年到1970年死亡率下降幅度10,为最大,因此B错;1950年201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先升后降,因此C错;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上升到23,因此本题D正确。【7题详解】非洲人口出生率最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最高,故为非洲人口变化过程;欧洲人口出生率最低,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或负增长,故为欧洲;1950年以
8、后亚洲许多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独立,政治上较稳定,出生率仅次于非洲,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减少,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故为亚洲;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均为发达国家,其出生率较低,死亡率也低,自然增长率也低,故为北美洲。可知A、C、D错误,因此B项正确。【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对题中的坐标图各个坐标轴所代表的指标要搞清楚,另外对19502010年的年份变化所对应的各种符号要搞清楚。第1题容易误选为B项。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中国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一般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内地流向沿海和工矿区。2018年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
9、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86亿人,比2017年末减少450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378万人。读材料,回答下面小题。8. 中国历代人口迁移与经济、战争和自然灾害密切相关。下列人口迁移使得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的是()A. 安史之乱B. 湖广填四川C. 靖难之役D. 闯关东9. 下列省区人口大量流动符合经济流动为主的是()A. 到B. 到C. 到 D. 到【答案】8. A 9. B【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人口迁移的材料为背景,考查了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第1题涉及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要对我国不同历
10、史时期的规模较大的人口迁移的背景有所了解;第2题要对所给的四个省份的轮廓图以及所对应的省份名称有掌握。【8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我国的人口以及经济重心完成了从北方向南方的转移,唐代发生于北方的安史之乱使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安史之乱和我国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人口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A项正确;湖广填四川,是发生于我国东西方向上的人口迁移,因此B项错误;靖难之役,对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影响很小,因此C项错误;闯关东的人口迁移主要发生于我国北方内部的人口迁移,不涉及南方,因此D项错误【9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河南省的经济水平整体要高于江西省,因此河南的人口不可能向江西大量迁移,因此A项错误
11、;福建省属于沿海省份且其外向型经济较强,因此其人口不可能大量向四川迁移,因此C项错误;河南的经济整体水平虽然高于四川,但是两个省份都属于内陆省份且二者地理距离较远迁移阻力较大,因此四川的人口也不可能大量向河南迁移,因此D项错误;江西属于内陆省份其经济较为落后,福建属于沿海省份其外向型经济水平较高且其紧邻江西省,福建有可能会吸大量的江西人口流入,因此B项正确。【点睛】第1题的解题关键是要对题中的选项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造成的影响有所了解,尤其是安史之乱对我国古代的人口空间分布造成影响有所了解。第2题容易误选为D项。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和
12、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纬度、地势地形 水源、土壤和气候反映出来;社会经济条件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交通和历史等因素反映出来。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0. 导致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气候B. 水源C. 经济发展水平D. 交通11. 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黑河腾冲一线”。导致“黑河腾冲一线”东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气候B. 地形C. 经济发展水平D. 历史12. 四川与西藏自治区大致位于同纬度,但环境人口容量四川远远大于西藏,其主要差别是()A. 自然资源B
13、. 开放程度C. 消费水平D. 文化观念【答案】10. A 11. C 12. A【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的人口分布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我国的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胡焕庸线又叫黑河腾冲人口分界线,要对该线东西两侧的人口密度差异和导致这种差异原因有所了解。【10题详解】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条件较差,该区域平均海拔在4000米,气候高寒,太阳辐射较强,对人体健康不利,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A项正确;青藏地区是很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水源较为丰富,因此B错;题干强调的是导致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C、D项都是社会经济因素,因
14、此CD错误。【11题详解】导致“黑河腾冲一线”东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黑河腾冲一线西侧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主体部分,该区域社会经济较为落后,而该线东侧是我国中东部的主体区域,该区域社会经济较为发达,该线东侧经济较为发达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人口的吸引力较强,西侧由于经济较为落后,人口大量前往了东部地区,因此C正确;气候和地形对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的影响较小,但不是导致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A、B错误;历史对该线东西两侧的人口密度差异几乎无影响,因此D项错。【12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自然资源是制约一个地方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西藏地区除了太阳能资源以外其
15、他自然资源都不及四川,因此A正确;开放程度、 消费水平 、文化观念虽然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一个区域的人口容量,但起不到决定性的影响,因此B、C、D错。【点睛】本题组的第1题容易误选C项;第2题容易误选A项;第3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牢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所有关2020年成都市单一要素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见下表。读上述材料回答下面小题。13. 根据材料,成都市环境人口容量为()万A. 1734B. 1512C. 1315D. 148514. 下列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为负相关的是()A. 自然资源B. 开放程度C. 消费水平D. 文化观念【答案】13. C 14. C【解析】【分析】本题以成都
16、市的单一要素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第1题根据表格中提供的四项数据可判断出正确选项;第2题根据基础知识可直接进行正确选项的选择。【13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制约一个区域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自然资源,表格中的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都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因此A、B错;一个区域水资源的多少比土地资源对一个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作用更强,可知D错,因此C正确。【14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一个区域消费水平越高,那么这个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相对来说就越小,因为消费水平高的地方人均资源消耗量大,因此C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
17、自然资源、开放程度、文化观念等这些因素和环境人口容量都正相关,因此A、B、D错。【点睛】首先对表格中的四项指标进行简单的归类,并对四项指标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比较可知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属于社会经济类的指标,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属于自然类的指标。第1题和第2题都是对“环境人口容量”这一知识点的考查,解题关键是对这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下图为四个地区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根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15. 四地区中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是( )A. B. C. D. 16. 下列地区中最适宜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是( )A. B. C. D. 【答案】15. C 16. A【解析】【分析】本题以人口年龄结构
18、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人口和产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首先对这四个序号在三角坐标图中所处的准确位置进行定位,这解决本题组两道小题的关键所在,如果对这四个序号所在的位置判断出现误差,那么就容易出现误差。第1题读图可知答案为C,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可知答案为A。【15题详解】读图可知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约为5%,的为20%,的约为50%,的约为21%,比较分析可知的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占比最高,可知其老龄化最严重,因此本题的答案应为C项,A、B、D三个选项都错。【16题详解】读图可知的1564岁的劳动人口比重约为81%,的这一年龄段的劳动
19、人口为60%,的这一年龄段的劳动人口约为40%,的这一年龄段的人口比重约为58%,比较分析可知的劳动人口比重最高,可知其劳动力最为丰富,由所学知识可知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最适合布局在劳动力丰富的地方,可知B、C、D错误,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项。【点睛】本题的做题关键要对三角坐标图的读取方法有所掌握,这是本题组的解题关键之所在,第2题在解体时要注意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比较大。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如图为 20082015 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及月均收入变化。据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 出现务工潮倒吸
20、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内地( )A. 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B. 产业升级迅速,人力资源需求量大C. 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放宽全面二胎D. 各类城市发展,就业创业机会增多18. 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 )A. 劳动力市场供需B. 能源价格的波动C. 劳动力年龄结构D. 产业结构的调整【答案】17. D 18. A【解析】【分析】本题以务工潮倒吸的现象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在解本题时要对文字材料中提到的“务工潮倒吸”现象进行理解,另外,在解读题中的统计图时要注意每种图例所代表的意义。【17题详解】出现务工潮倒吸现
21、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内地各类城市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入,当地就业创业机会增多,农民工不需要再背井离乡在家门口便可实现就业,因此D正确;务工的目的是增加收入,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不是吸引农民工的主要原因,因此A项错误;沿海地区产业升级迅速而内地产业升级较为缓慢,因此B错;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放宽二胎与务工潮倒吸现象无关,因此C错误。【18题详解】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更合理,经济发达,可以为农民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经济收入,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的需求量大,而农民工的数量较少,那么农民工的薪资就相对较高,所以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市场供需,因此A正确;能源价格
22、的波动与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无关,因此B错误;劳动力年龄结构对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影响较小,但不是主要因素,因此C项错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农民工的经济收入水平几乎无关,因此D错误。【点睛】第1题容易误选B项;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市场供需,供给少,需求多则农民工收入水平高。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9. 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A. 行政区B. 商务区C. 住宅区D. 工业区20. 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位于A. 丘陵地区B. 平原地区C. 山地地区D. 沟谷地区【答案】19.
23、 C 20. B【解析】试题分析:【19题详解】读图,根据图中人口集聚特点,说明中心的阴影区是中心商务区,B错。根据城市地租理论,甲地带与商业区相邻,距市中心较近,应是住宅区,占城市用地的主要部分,C对。行政区不占城市中心的位置,A错。工业区占城市的外围或郊区,D错。【20题详解】读图,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是团块状形成推断,该城市位平原地区,B对。丘陵地区、沟谷地区形态多条带状,A、D错。山地区多组团状,C错。【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形态。该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示意图且功能区分布合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 图示城市功能区中,最可能为工业区的是( )A. aB. bC.
24、 CD. d22. 该地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 )A. 正南风B. 东南风C. 西南风D. 东北风【答案】21. A 22. D【解析】【分析】本题以某城市的功能分区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及布局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第1题要准确找出abcd的所在位置;第2题要注意题干中的问法。【2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由图可知a为工业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用地,由图可知d的面积最大,因此可知d为住宅;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人流量较大,由图可知c位于市区中心且有多条交通
25、线经过,因此c是商业区;b位于住宅区与工业区之间,应为为绿化带,B、C、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A。【2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区在布局时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是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如果该市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的话,a恰好处在盛行风的上风向,那么会对城市的大气造成污染,因此东北风最不可能,D项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点睛】首先对本题的示意图进行认真的研读,要注意右侧所给的每一种图例所代表的意义,同时要特别注意图中右上角所给的方向标。第2题审题时要注意题干问的是“最不可能的主导风向”而不是“最可能的主导风向”。23.图中示意某平原地区某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城区甲乙地租变
26、化,其中曲线能反映图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某城市的功能分区图和地租变化曲线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首先认真研读本题图中下方的各种图例,另外,地租坐标图中的四条曲线所对应的序号要精准匹配,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之一。【详解】的变化曲线是先升高再降低,该地租曲线变化过于单一,不符合甲到乙的地租变化真是状况,因此A项错误;由图可知是一条的直线,甲到乙地的地租不可能都一样,因此B项错误;由图可知的地租主高峰出现在了甲乙一线的中间偏右,其地
27、租主高峰应该出现在甲乙一线的中间附近,因此C项错误;甲乙一线先后经过铁路线和城市住宅区,靠近铁路线附近的地区,地租较低,靠近河流与公路的地方交通便利,地价较高,所以符合甲乙一线的地租变化情况的应为,因此本题答案为D项。【点睛】本题的C项干扰性较强,因此容易误选为C项。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图中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 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 站点的用地面积B. 周边的人流量C. 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 周边的环境质量25. 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 中心商务区B. 森
28、林公园C. 大型住宅区D. 产业园区26.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 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 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 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 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答案】24. B 25. A 26. C【解析】【24题详解】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交通通达度和客流量,地铁站点交通便利,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客流量,也就是周边的人流量,B正确。【25题详解】图中甲、乙、丙站点都是一级站点,客流量大,且位于地铁线与环线交汇处,交通便利,最可能为中心商务区,A正确。【26题详解】从图中看该城市有多个一级站点,也就是有多个核心,城市空间形态最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
29、展,C正确。2017年新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县户籍人口31.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45万人,乡村人口17.27万人;男性人口15.59万人,女性人口16.12万人。全县出生人口3853人,人口出生率12.37;死亡2563人,死亡率6.62,人口自然增长率5.75。根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27. 2017年新津县城镇化水平为( )A. 35%B. 45%C. 48%D. 50%28. 新津县城镇化出现的新现象是( )A. 郊区城市化B. 城市空洞化C. 逆城市化D. 再城市化【答案】27. B 28. A【解析】【分析】本题以新津县2017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为背
30、景材料,考查了城市及其城市化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第1题的解题关键是要明白城镇化的计算方法;第2题要结合我国目前城市化的大背景去进行解题。【27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城镇化的计算应该是城镇人口数量比上区域总人口的数量再乘100%,由材料可知该县的人口总量为31.72万人,城镇人口为14.45万人,经运算后可知其城镇化水平约为45%,可知A、C、D错误,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项。【28题详解】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现象是发达国家的出现的,我国目前还未出现这种现象,因此C、D错误;新津县城市化水平处在中期加速阶段,不会出现城市空洞化的现象,城市空洞化的现象
31、是在发达国家常见的现象,因此B项错误;新津县由于处在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城区中心区域由于人口数量较多,地价较高,一部分人和产业会向郊区转移从而促进了郊区的城市化,这一现象目前符合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的所出现的情况,因此本题答案为A项。【点睛】第1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城镇化的计算方法;第2题可以使用排除法去解题,可直接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B、C、D。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
32、9.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 为植物提供养分B. 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 吸附雨水污染物D. 保持土壤水分30.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 调节局地小气候【答案】29. D 30. C【解析】试题分析:【29题详解】通过简图可发现,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此层利于让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导出流走。故该雨水花园地下部分含水量变化很大,为保证地表植物生长,必须保持土壤合适的水分条件,覆盖树皮可达到此目的。【30题详解】从材料“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
33、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可知,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搜集雨水利用雨水。考点: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 简答题(共三题,共40分)。31.31 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材料二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1)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2)分析楚河
34、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答案】(1)答案: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2)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自然地理环境较好;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聚居,带来秦腔文化,并世代相传至今。【解析】【分析】本题以关中地区与楚河地区的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影响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及其秦腔飞地形成的原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第1题在解题时要明白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大方面。自然因素可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去回答;社会经济因素方
35、面可以从交通、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去回答,从以上各因素对两城市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两城市形成的共同点即为两城市的共同区位优势;楚河地区出现秦腔飞地,当地有数万关中地区的后裔,说明关中地区的人口迁移到此定居带来关中文化,这需要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方面去分析。【详解】(1)两城市均位于河谷平原地区,可知其地势平坦开阔;河谷地带海拔较低且其北部有高山阻挡冬季风,可知其气候较为温和;两城市都临近河流,可知其水源充足;由图和所学知识可知甲乙两城市附近都是重要的农业区,可知其农业基础较好;甲乙两城市附近都有铁路和公路经过,可知其交通便利;由图可知甲乙两城市是该区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可知其是区域重要的经济、文化
36、、政治中心。(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楚河中游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可知其交通便利;且临近河流,地形平坦,自然环境较好;“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后裔”表明关中地区人口曾经迁移至此定居,带来秦腔文化,并世代相传至今。【点睛】在解题时要认真阅读题中所给的两段材料,对其所含的信息进行充分的挖掘,某些答案要点可从材料中直接提取。第1题的解题关键是找出甲乙两城市在图中的所在位置,并认真分析两城市周围的自然和社会条件。32.下图为“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图中 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 区占地面积最大。(2)现拟在四地中
37、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 ,理由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建设新城的两种方案,你支持哪一种方案?请阐述你的理由。【答案】(1)文教(1分) 住宅(1分)(2) (1分) 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1分);城市外围,地价低(1分)(3)河流下游方向,对城市水源污染小(2分);最小风频上风方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2分)(4)以下两种答案任答其一,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一:东北部(1分)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用设施基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2分)二:西南部(1分) 地
38、势较高,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以及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1)在城市功能区里,属于公共服务事业用地的是政府,医疗,文教。因此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有文教区。在城市功能区里,住宅区的占地面积最大,分布较广,是城市最主要的城市功能区。(2)建立大型批发市场的原则是:必须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即沿铁路和告诉公路;位于城市的外围边缘,地价较低,批发市场占地面积较大。因此地适合。(3)高级住宅区多布局在环境优美、环境质量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多和城市中的高地、文化区等相联。读图分析可知,地位于市郊,低价便宜;而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39、盛行风的上风向,污染小。(4)东北部:根据图中信息: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靠近工业区,基础设施较好,有利于工人的上班和下班。西南部: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西南部地势较高;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水质较好;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这里的荒地较多,因此可以有效的保护耕地。点睛:城市的合理规划 (1)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以达到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 (2)合理城市规划的作用:具有超前性,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有利于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3)
40、城市的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布局首先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基本形态有集中紧凑与分散疏松两类。在我国,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大多采用集中紧凑式,有些大城市为了解决市区人口拥挤、工业集中、交通不畅、污染严重等问题,可以分散城市布局。 (4)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 工业用地靠近交通便捷区位;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需劳动力多的工业区接近居民区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污染大或有火灾危险的企业远离城市,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在带内加
41、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在防护带中一般可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留有发展余地。 (5)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要设计多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得到最优方案。33.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1)根据材料分析,大量人口涌入上海,对上海产生哪些影响。(2)根据图二分析上海常住人口变化及对上海市区的积极意义。【答案】(1)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带动二、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缓
42、解老龄化;不利影响: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压力大,环境恶化等。(2)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西、南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郊区。意义: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解析】【分析】本题以上海市的人口变化状况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人口迁移及其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第1题可以从利弊两个方面去分析人口的大量涌入给上海市带来的影响;第2题解题时首先
43、搞清楚上海市的常住人口的变化究竟是怎样变化的,常住人口是减少了还是增多了,这一点是解答本题的一个关键点之一。【详解】(1)上海市的经济较为发达,需要大量的建设者,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为上海市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对上海市的第二、三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上海市外来人口多年轻人口,年轻人口的大量进入可以缓解上海市老龄化的现象;但同时上海市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也会给上海市带来一系列不利的影响例如劳动力过剩,会给就业带来的巨大的压力,还会加剧交通拥挤和住房紧张的局面,同时大量的人口还会对上海市的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这些都是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进入所产生的(2)由第二幅图中的折线表示的是增长幅度,柱
44、体表示的是绝对数量,由图可知增长幅度郊区大于市区,绝对数量也是郊区大于市区,从数量上来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增长幅度上来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从方向上来看上海市西郊和南郊方向的外来人口长幅度和数量都快于东郊和北郊;上海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和数量慢于郊区,那么中心城区的人口有向郊区转移的趋势,郊区人口增多可吸引大批企业往郊区转移,这样以来不仅可以促进郊区城市化,还可以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挤和环境压力状况。【点睛】第1题题干问的是对上海市的影响,影响既包括有利的也包括不利的,在回答时不要忽略了其产生的不利影响;第2题在答题时首先分析上海市的人口变化状况,然后再结合其变化去分析这种变化给上海市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