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4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1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10273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4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4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4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4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1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从而掌握作者所介绍的建筑领域的知识。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2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教学难点: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文章的行文结构。教学设计:一、知识链接:(一)文体知识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

2、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作品。“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 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它有以下特点: 1、科普作品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阅读对象主要是不熟悉该学科的非专业人士。但这种专业性是有限制的。这就和一般的文学作品或娱乐作品区分开来。 2、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在叙述内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普通读者兴趣。这就和专业学术文献区分开来。 3、科普作品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想象与科学现实之间的差别

3、一般需要明确指出,或者至少要保证读者不会混淆两者。这就和科学幻想作品(简称科幻)区分开来。 4、科普作品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以增加可读性。这就和一般的科学新闻、科学纪实或科学报告区分开来。(二)作者简介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新会县人。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 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 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

4、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年至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1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11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 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 位。解放后,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等职。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

5、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

6、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二导入新课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71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板书课题)。三.题解“中国建筑的的特征”什么结构的短语?告诉我们什么信息?(题目:窥见文章信息)明确:偏正结构的短语。两个修饰语,“中国”、“建筑”,中心语“特征”。1.点明了

7、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范畴。2.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的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四、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一)学生读课文,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 (二)小组交流讨论。 (三)如何把握全文的整体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1.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引论。(12) 2.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313) 3.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1417)板书: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体系的地理分布和历史成就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建筑的“可译性”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建筑风格才能为新中国的建筑事业服务(四)简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

8、: 本文 通俗易懂地阐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国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括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各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五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分别是什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结构特征装饰特征组成、平面布置、结构方法、斗拱、举架屋顶、朱红色彩、构件交接部分的突出、漆色或雕刻六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明确: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 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

9、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七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八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明确: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