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1明朝统治者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反映了明朝时()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中央机构进一步完善封建制度渐趋衰落A BC D均不正确2某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考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使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D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3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4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
2、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A设立参知政事 B设立丞相C设立殿阁大学士 D设立军机处5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
3、构6(2012合肥模拟)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7(2012泉州模拟)古代有一机构,史书对其官员有“大臣例司缮写谕旨,其权一归于上,非内阁比也”的表述,下列机构其官员在职能上符合这一特征的是()A三公九卿 B中书门下 C三省六部 D军机处8“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
4、表明军机处()因军事需要而设置降低了行政效率参与国事决策由皇帝的亲信组成A BC D9张明在图书馆借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百年“文字狱”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你觉得下列最佳论文题目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B明清君主专制的发展演变C浅议历史上的焚书坑儒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10明清时期的内阁大学士与军机大臣到底算不算宰相,理由是()A不算,因为上面还有真正的宰相B不算,因为他们只是以备顾问,不能作决策,也不能向各部门发号施令C算,因为他们可以参与国政,作决策D算,因为他们有票拟之权,甚得皇帝倚重11(2012北京顺义模拟)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可以看出()A
5、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C内阁掌握国家军政大权D封建制度的基础开始瓦解12(2012梅州模拟)为加强君主专制,自秦汉直至明清,都采取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御史府内阁军机处B中朝内阁军机处C中朝中书门下军机处D尚书台都察院内阁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
6、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材料二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官奴(宦官)也。 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你认为明太祖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实质又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阁臣“无不惴惴惧者”?(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
7、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清)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成立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军机大臣有何主要职权?(2)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3)明清时期,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有时也被称为宰相,这种称号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详解答案 1【解析】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
8、落的时期,封建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必然强化专制统治,体现了这点;是明显的正确特征;与题意不符。【答案】A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历史上有贤相和奸相,但丞相制度和社会动乱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项说法不正确。【答案】B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内阁大臣据旨下达诏书,这是没有丞相时的行政现象,答案D项正确。【答案】D4【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殿阁大学士是明代解决无丞相带来的问题而设立的辅佐机构。【答案】C5【解析】材料叙述了明朝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结合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和张居正的遭遇进行判断。内阁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内阁的权力取决于皇帝的旨意,它本身只是一个内
9、侍机构。【答案】A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做好本题要从选项入手,综合排除。首先,军机处是清代设立的,当时丞相已经被废除,因此不能称其为宰辅制度的一个环节。其次,六部不属于宰辅,也不属于这一环节。由此排除了前三项。只有D项准确。【答案】D7【解析】材料中提到大臣缮写谕旨,不能有自己的意见表达,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D项符合题意。【答案】D8【解析】本题考查清代军机处的特点。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加强了皇权,其设立目的也是为了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但并不能参与国事决策,决策权在皇帝手中,因此,错误;从题干中的“军事兴,始设军机房”、“
10、亲王、大臣”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答案】C9【解析】本题从研究性学习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掌握。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与选项的准确对应。从题干内容来分析,主要是涉及清代的政治和文化专制的方面,A、B两项的范围过大,C项与题干内容不符,因而D项正确。【答案】D10【答案】B11【解析】明朝废除丞相,君权与相权矛盾得到最终解决,皇权大大加强。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B12【解析】中朝出现于汉武帝时,由皇帝左右亲信近臣构成,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内阁正式设立于明成祖时,后来权势和地位逐步提高,权压众臣,六部百司实际上被架空,皇权进一步加强。军机处由亲臣、重臣
11、组成,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标志着皇权达到顶峰。所以答案为B项。【答案】B13【答案】(1)措施:废丞相,分散相权。主要原因: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实质:加强君主专制。(2)机构:内阁。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符帝意。(3)变化: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根本原因:皇权专制。14【答案】(1)直接原因:为办理西北紧急军务,要求严守机密。根本原因:专制皇权加强的需要。职权:承旨、出政。(2)人员由亲臣、重臣组成并可以随时撤换;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不能决策,完全听命于皇帝。(3)没有实质意义。原因:内阁属皇帝的顾问机构,内阁首辅不是一级行政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