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上台后,扛起了改革的大旗。回答14题。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不包括()A苏联农业生产落后,粮食短缺B赫鲁晓夫政治地位稳固C苏联农民生产热情高涨D苏联已经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答案】C2下列措施中属于赫鲁晓夫改革内容的是()开垦荒地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的运动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允许个体经济存在ABC D【解析】本题可使用排除法。因为允许个体经济存在不属于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故把含的选项排除即可。【答案】A3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最能直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A大规模的垦荒运动B把所有的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C改变过去过于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D取消农产品
2、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解析】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了农民的愿望,直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D4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是()A改革以失败告终,毫无建树 B改革试图突破旧的模式,做了许多探索C开垦荒地和玉米运动成效明显D改革在农业方面成效明显,工业方面无所作为【答案】B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治、经济政策作了一些调整。回答58题。5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
3、共和国A BC D【答案】C6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把改革重点放在工业方面,特别重视发展军事工业的领导人是()A列宁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答案】C7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一次突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C改革使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D改革给苏联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解析】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答案】A8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B重点放在军事工业上C重点放在重工业上D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解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是苏联社会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
4、【答案】D9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有()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调整所有制结构企业实行租赁和承包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A BC D【解析】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之一。【答案】C101956年以来,苏联的经济改革中承认市场对经济调节作用的领导人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1985年,戈尔巴乔夫开始进行经济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答案】D11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5、,但不够实事求是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解析】从题意中可以直接排除A、D两项,而B项不能说明掘墓人和守墓人。【答案】C12 戈尔巴乔夫认为:“改革就是坚决克服停滞现象和打破阻碍机制,建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可靠而有效的机制,使它具有更大的活力。”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推行“物质利益原则”调动积极性ABC D【解析】推行“物质利益原则”调动积极性是赫鲁晓夫改革时实行的基本措施。【答案】A13阅读下列材料: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
6、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D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80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方米,为西方国家的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全球通史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2)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
7、么?(3)为解决上述问题曾进行过什么改革?结果如何?(4)造成以上改革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解析】斯大林体制的长期实行,对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不良影响,苏联也开始对该体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但历次改革由于没有彻底打破旧体制的束缚而最终失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答案】(1)经济发展极为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2)苏联的斯大林体制(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3)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结果失败,导致苏联解体。(4)经济改革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的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阻力重重,经济失控;改革要有正确理论的指导。14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图二所示人物的改革有何共同点
8、?(2)图三所示人物的改革与前两人相比,有何不同点?结果怎样?(3)通过上述三人的改革,你有何启示?【解析】第(1)问结合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结果和影响分析;第(2)问结合三人改革的内容分析;第(3)问结合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总结。【答案】(1)都在工业和农业领域进行改革;都取得一定成效;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原有体制;结果都失败了。(2)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结果陷入困境,不得不把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3)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进行深刻的革命性变革,是不可能一
9、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15阅读下图: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GDP平均增长率对比(%)说明:赫鲁晓夫执政时间:19531964年;勃列日涅夫执政时间:19641982年。请回答:(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当政时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结合直方图,说明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2)从图中数据看,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经济的状况如何?这种状况对以后苏联的经济改革造成怎样的影响?【答案】(1)从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GDP平均增长率对比来看,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收到一定的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他们的改革都没有能够根本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2)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GDP平均增长率为负增长,横向比较低于世界水平,纵向比较也是苏联经济史上的“低谷”,苏联经济已经陷入危机边缘,这导致此后上台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作出了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变革和改造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