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R四年级上册叶圣陶(18941988)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人物简介删、词、燥、握、洽左右结构 字词积累篇、荐、帘、昏上下结构翻、糊左中右结构页独体字厅半包围结构篇 pin组词:篇幅诗篇荐 jin艹组词:推荐引荐翻 fn 羽 组词:翻阅翻译帘 lin穴组词:窗帘布帘页 y页组词:页码书页删 shn刂组词:删除删减词 c 讠 组词:词语词典燥 zo火组词:烦躁燥热握 w扌组词:握手握住洽 qa氵组词:融洽洽谈昏
2、 hn 日 组词:昏头黄昏厅 tng厂组词:饭厅客厅糊 h米组词:糊涂模糊篇篇幅荐毛遂自荐造句:小明毛遂自荐当生活委员。造句:这篇文章的篇幅很长。翻翻阅帘窗帘造句:她家的窗帘好漂亮。造句:老师正在为我们翻阅资料。页页码删删除造句:他删除了作文中多余的部分。造句:这本书的页码有差错。词词语燥干燥造句:天气太干燥,对庄稼生长不利。造句:我不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握握手洽洽谈造句:他们在洽谈一笔业务。造句:要分手了,他们依依不舍地握手道别。昏昏暗厅饭厅造句:客人们来到饭厅准备就餐。造句:这间屋子光线太昏暗,不宜看书做作业。糊模糊造句:泪水渐渐模糊了她的视线。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了哪两件事?课文写1963
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肖复兴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课文解读第一件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第二件 “我”到叶老家里做客。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叶老对作文的修改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该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书课本的书
4、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书包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回家后,作者仔细看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他发现题目_,我立刻感到_,他发现叶老把_改成了_,我感受到这样的改动使得_。面对如此细致的修改,肖复兴的内心不再平静,他从心底发出感叹: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该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的简短评语叶老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改断删增 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5、。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直接描写和“我”的感受来写出叶老的平易近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落日的余晖染红了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比喻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的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因为“我”的作文写得“亲切自然”,叶老批改了“我”的作文,因而对“我
6、”有所了解,才请“我”到他家做客。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这是一种象征的写法。一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让我想到叶老先生一丝不苟的为我修改作文,平易近人地接待我的事情。这样含蓄地写出了15岁时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不曾忘怀。叶老先生的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我前进。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这件事情让你在写作文上学到什么?事例加感受的写法 用词准确、语句规范 事例要具体真实 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课堂小结1、背诵课文,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2、和同学们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的体会。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