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372KB ,
资源ID:208761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876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人民版分课汇编必修3 专题一 3、宋明理学.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人民版分课汇编必修3 专题一 3、宋明理学.doc

1、必修三专题一:3、宋明理学(每课名题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4小题,共0分)1(2011年12月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23题)“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搀杂人欲,并不是因他无所不知。所以,只是从知识与才能上学圣人,只知道钻研书本,考索名物,比拟形迹,结果是知识愈广,人欲愈滋,才能愈多,天理愈蔽。”请问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 )A.陆王学派 B.程朱学派 C.浙东学派 D.洋务派【答案】A【点拨】考查对心学的理解。关键信息是:“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搀杂人欲”可知是指心学。【结束】2(2011年12月北京东城区示范校5题)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 ,哪个是不正确的?A朱熹主张穷理致

2、知的外向工夫;陆九渊则看重发明本心的内向工夫 B朱熹思想以理为最高概念;陆九渊则以心为最高概念 C程颢和朱熹的思想方向很接近,后世称“程朱”;陆九渊与王守仁思想颇接近,后世称“陆王”D朱熹教人首先强调“致良知”,而后博览;陆九渊信学古人、读古书为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答案】D【点拨】【结束】3(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7题)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

3、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答案】B【点拨】钱乘旦先生认为理学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具有丰富性与普遍性,但正因为如此,又使国人认为中国“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选B项。【结束】4(2012年1月德州市期末17题)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答案】D【点拨】【结束】5(2011年9月兖州摸底3题)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

4、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专制制度 B“罢黜百家”C“三教合一”D程朱理学【答案】D【点拨】【结束】6(2012年1月三明市期末18题)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C通过宗教感化引人向善 D注重精神文明【答案】B【点拨】【结束】7(2011年11月辽南协作体期中31题)“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A知德合一 B

5、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答案】C【点拨】本题考察宋明理学。引文属于王阳明主张,材料中“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分析,认为心是本源,强调内心的反省,不需求要外表。【结束】8(2011年12月山西诊断3题)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答案】A【点拨】考查理学。朱熹的意思是皇帝虽然贤明智慧但是“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

6、以未著”故要格物致知,选择A项。【结束】9(2011年12月台州调研19题)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主张理在气先 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 心外无理A B C D【答案】B【点拨】是客观唯心主义,是朱熹的观点,故排除;是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主张,故也应排除;两者思想的本质都是唯心主义,所以是共性,两者都为统治阶级服务,所以是共性;因此正确选项是B。【结束】10(2012年1月三明市期末2题)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

7、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答案】B【点拨】【结束】11(2012年1月南阳市期末16题)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答案】C【点拨】【结束】12(2011年12月洛阳市一模3题)右图为三教图。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

8、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 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C“三教合规佛”为其核心 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答案】B【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三教并立出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故应排除A项;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在西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但是当时儒家是融合了法家、道家及阴阳家的思想故应排除D项;题干中所示“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并不能反映出“三教合规佛”为其核心故应排除C项;而三教合一的趋势在宋代发展为理学,理学在宋元时期成为官方哲学,故此题正确选项是B。【结束】13(2012年1月永州市一模10题)现代文明的

9、起源与演进一书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答案】B【点拨】【结束】14(2011年11月北京海淀区期中14题)下列言论可能出现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是A.“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D.“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答案】C【点拨】【结束】15(20

10、11年11月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19题)“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多元化【答案】A【点拨】【结束】16(2012年1月泰安市期末20题)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核心内容 D关心社会进步为核心内容【答案】B【点拨】

11、【结束】17(2011年9月湛江调研3题)“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该言论反映了( ) A、孔子的“为政以德”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朱熹的“格物致和” D、黄宗羲的“工商皆木”【答案】C【点拨】从题干要求明显可以看出为对事物的理的探究,故符合题意的只有C。【结束】18(2011年12月安徽名校模拟6题)“明会典: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代婚娴观理学色彩浓厚 B明代婚姻观具有保守性 C明代政府鼓励寡妇守节操 D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答案】D【点拨

1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对于寡妇守志不改节者,明朝政府给予“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的鼓励;这种“守志”“不改节”的婚姻观显然具有保守性;宋明时期理学强调封建的伦理道德,明朝政府的这一做法正是理学作为封建正统思怨的体现。但从材料来看,明朝政府对寡妇改嫁并没有完全禁止。故正确答案是D。【结束】19(2012年1月滨州期末17题)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A“存天理,灭人欲”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从材料中“天良”“良心”可知雍

13、正帝用良知作为衡量臣下的重要标准。【结束】【结束】20(2011年11月德州期中28题)周敦颐在通书说:“礼,理也;乐,和也。阴阳礼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后和,故礼先而乐后。”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存天理,灭人欲C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D先天下之乐而乐【答案】B【点拨】【结束】21(2011年9月皖南八校联考3题)“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与这种说法相符合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答案】B【点拨】本题考

14、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材料中强调的是“理”是万物的根本,“理”构成里社会道德关系,朱熹提出了“理”是三纲五常形成的哲学基础。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的思想,王阳明提出了“心学”,王夫之具有反封建思想。【结束】22(2012年1月长沙一模11题)“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答案】A【点拨】【结束】23(2011年12月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22题)明代佛学大师憨山德清有一句名言:“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

15、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答案】B【点拨】考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关键信息是:“不能涉世”即儒家的思想在于涉世,即研究社会现实。【结束】24(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10题)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说。有学者称“唐代批判南朝梁陈、北朝齐隋的提倡佛教,而极力提倡经世之术。”下列解释与其观点相符的是A.此时正是佛教传向内地、道教形成与儒学复兴的时期B.“周孔老庄诚帝王之师”不及“释迦发穷源之真唱”C.反对三教等量齐观的社会地位,强调儒学的主导地位D.倡导以“主诚主敬主静主寡欲主返观内心

16、”为理学修养【答案】C【点拨】【结束】25(2011年12月北京顺义区4题)一位理学家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下列哪一种理论观点?.理在气先.发明本心.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答案】C【点拨】【结束】26(2012年1月黄冈市期末26题)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答案】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理学与心学的知识,A项和C项只是心学的观点,D项只是理学的观点。 B项表述符合两者共同观点,故正确选项

17、是B。【结束】27(2012年1月珠海市一模14题)“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理学思想。朱熹在儒家思想中吸收佛教、道教思想,使得儒家思想更具有哲理性和思辨性。 A项中儒家学说不是自然科学,主要谈论社会伦理,只有适应或不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不存在科学不科学的问题。D项中两人都有贡献,没有大小之分,甚至说孔子要比朱子的贡献更大些。B项不符合史实。【

18、结束】28(2012年1月日照市期末5题)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答案】A【点拨】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张载这四句话的理解,以及对宋代历史的了解情况。这四句话最能表现出儒者的襟怀,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为天地立心,是宋代学者希望通过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使天地生化万物的心显立起来,故A正

19、确;为生民立命,是学者们希望通过潜移默化,加上伦常政教,使生民的生活有所依循,从而得以护持生命,说明不了政府重视市民阶层,故B项不正确;为往圣继绝学,指的是学者们要续先秦儒家的学脉,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没有联系,故C项不正确;为万世开太平,是宋代学者“开出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并不是一种现实存在,故D项错误。【结束】29(2012年2月济南月考3题)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 B经世致用 C万物本源 D抗衡佛老【答案】C【点拨】【结束】30(2012年1月绍兴市期末6题)荀子说:“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

20、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下列思想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主张的是A韩非“法不阿贵”的思想 B董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C朱熹“道统论”的思想 D顾炎武“众治”的思想【答案】C【点拨】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从道不从君”即依从正确的原则而不依从国君,这与朱熹“道统论”的“正君心”思想是一致的,选择C。【结束】31(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7题)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

21、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答案】B【点拨】钱乘旦先生认为理学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具有丰富性与普遍性,但正因为如此,又使国人认为中国“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选B项。【结束】32(2012年1月湖州市期末20题)他的思想在生前曾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死后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他主张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D致良知,知行合一【答案】C

22、【点拨】考察对理学的理解 。朱熹的思想体系中社会政治理论主张, “三纲五常” 以 构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而这恰恰是宋代开国者的软肋。 赵匡胤的 “黄袍加身” 是臣夺君权, 恰恰是朱熹的攻击所在, 所以宋代统治都一直叱其是“伪学” ;另一方面,朱熹认为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正 君心正百官是儒家干预政治的主要手段, 这种潜在的分君主权力的意识恰恰是宋代统治者始 终都在防范的,因此,宋代统治者打击朱熹的言论理所当然。朱熹死后,统治者将朱熹的思 想体系略加改造,强调对君主的尊崇,而且朱熹的思想有利于统治者驾驭百官和控制民众, 略加改造后成为统治者有效的思想武器。【结束】33(2011年11月蚌埠市

23、期中15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位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使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A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答案】D【点拨】【结束】34(2012年1月漯河市期末18题)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知是判断万物的标准,与其有相似哲学观点的我国古代哲学家是A 荀子 B 朱熹 C 王阳明 D 王夫之【答案】C【点拨】【结束】35(2012年1月商丘市期末19题)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说。有学者称“唐代批判南朝梁陈、北朝齐隋的提倡佛教,而极力提倡

24、经世之术。”下列解释与其观点相符的是A此时正是佛教传向内地、道教形成与儒学复兴的时期B“周孔老庄诚帝王之师”不及“释迦发穷源之真唱”C反对三教等量齐观的社会地位,强调儒学的主导地位。D倡导以“主诚主敬主静主寡欲主返观内心”为理学修养【答案】C【点拨】【结束】36(2011年11月沂源县期中24题)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A女权意识的觉醒 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答案】B【点拨】该题考查宋明理

25、学的影响,宋到明清,理学逐渐深入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结束】37(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26题)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作者认为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从材料“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体现了其思想的博大精深,但“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则说

26、明理学束缚了人们的视野,带有一定的封闭性,应选B项。【结束】38(2011年12月浙江五校联考3题)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日: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B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C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D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理学思想。根据材料“尽是尊君卑臣之法”分析,A想为,秦朝的制度是君尊臣贱,体现了二者关系的批判,A项没有从该句出发分析。C项中朱熹

27、思想主要是维护封建专制的。D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结束】39(2012年1月无锡市期末3题)所谓“朱陆同异”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个老问题。解放后的一些哲学史著作一般把陆学看做主观唯心主义,把朱学看做客观唯心主义。但学者华山认为朱陆两家对哲学的看法基本站在同一立场,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以下陆九渊的言论中能为学者华山的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B“中庸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格物之方。” C“此理在宇宙间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 D“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程朱理学的实质的理解。客观唯心主

28、义主要指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A项和D项指心学;B项是朱熹的方法论;C项强调理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理是世界的本源应该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结束】40(2012年1月苏北四市一模3题)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 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 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 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 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 A B C D【答案】B【点拨】【结束】41(2011年11月沂源县期中22题)中国服饰

29、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答案】D【点拨】商朝和西周实行宗法制、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唐朝国家强盛、宋朝思想上理学盛行,D项符合题意。A项中唐朝不属于民主政治,新思

30、想萌发出现于鸦片战争后;B项中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出现,“政治腐朽”也无法体现;C项中“经世致用”思想出现于明末清初。【结束】42(2011年11月北京海淀区期中22题)“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句话应该出自A.朱熹 B.王阳明 C.黄宗羲 D.顾炎武【答案】B【点拨】【结束】43(2012年1月苏北四市一模2题)(宋绍兴年间,官员张登)曰:“误矣,人只知以利对害,便只管要寻利去,人人寻利,其间多少事!利字,只当以义字对。”因详言义利之辩。(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这反映了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世人观念 B教化民风成为官员主要职责 C逐利避害成为社会行为准则 D程朱理学已经成为

31、官方哲学【答案】A【点拨】【结束】44(2011年10月大同市调研4题)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 ”下面的思想与甲徒相近的是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气而后有理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答案】B【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风吹幡动!”和所学史实这里甲徒强调的“风”是物质,A项和D项属于程朱理学,而C项是心学,都属于唯心主义;只有B项强调的是物质对意识的作用,故此题应该选择B。【结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0分)45(2011年12月北京东城区示范校33题)儒、释、道

32、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韩愈原道(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6分)材料二 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 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

33、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 欧阳修本论(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4分)材料三 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3)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答案】(1)分别指: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3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失去原有

34、的统治地位。佛、道两家吸收儒学,也讲“仁义道德”。(3分)(2)欧阳修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大有危害,儒学远胜于佛学;只要光大儒学,最终能够战胜佛教。(4分)(3)朱熹认为佛学也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学;朱熹吸收佛学的部分内容,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4分)【点拨】【结束】46(2012年1月石家庄一模28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

35、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二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

36、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材料三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

37、“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近来年,日本经济界与学术界构筑了“日本式经营”的学说,其中列举的许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文化的特征。 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2)据材料二,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4分)(3)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得以继承的。(4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2分)【答案】(1)进步之处: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

38、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6分)(2)背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宋明理学日益僵化,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民权服从国权;保留忠孝观念,避免原有价值体系崩溃引起社会思想混乱;把儒家思想应用于生产管理中。(4分)(4)思想文化传承、发展;思想文化反映现实社会存在;思想文化国际性、交流性。(2分)(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即可)【点拨】考查宋明理学。第一问考查理学的进步意义,从材料一反映的理学兴起的背景、材料中的“格物致知”、“治国平天下”等解答即可。 第二问考查李贽思想的社会背景

39、,把握明末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变化解答即可。 第三问考查理学在日本的影响,可从理学的积极意义以及材料三中的伦理道德方面、政治思想方面等即可。 第四问的认识是开放性试题,从思想文化的传承性、多样性以及思想文化与社会现实的联系等方面即可。【结束】47(2012年1月南通市期末21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

40、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茶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2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3分)(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4)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

41、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4 分)(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2分)【答案】(1)仁;克己复礼。(2分)(2)出发点: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1分)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2分)(3)见解: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2分)历史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2分)(4)内涵: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2分)方法: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2分)(5)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2分)【点拨】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第一问是简单识记题,从材料主旨也可得出结论。 第二问从材料的“五常”、天人感应思想以及“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即可判断其出发点,根本目的则从其阶级立场出发。第三问把握朱熹理学基本思想即可,历史影响从正反两面解答即可。 第四问考查王阳明的心学,根据材料中的“生民之困苦茶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结合儒家修身、齐家等理想解答。 第五问的认识是开放性题目,从思想理论与政治、经济的联系以及思想的传承性方面解答即可。【结束】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