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练习11.请按音序重新排列“戈壁滩、大草原、吐鲁番”三个词的顺序。2.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他的运气(yn qyn qi)真好,一会儿工夫就钓上了几条大鱼。(2)爷爷说,他要让他的孙子(sn zsn zi)从小就开始读孙子(sn zsn zi)兵法。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读音。地道(意为“真正的”)照应(意为“照料”)兄弟(指“兄”和“弟”)对头(意为“正确”)4.给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填序号)疾:病,身体不舒适痛苦快,迅速,猛烈恨疾驰而去()积劳成疾()痛心疾首()疾恶如仇()5.先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句子中的横线上。()()壮阔与()长
2、()巧()天()()行()道载()载()负隅()()(1)烟台的海一年四季各有特色,尤其夏天,那的气势令人震撼。(2)哈尔滨冰雕节上,各种各样的冰雕,让人赞不绝口!(3)天安门广场上各族群众,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6.把“严”字组成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词语不能重复)。郑军官兵有着()的军纪,他们平时进行的训练十分()。在攻打台湾的赤崁(kn)城时,虽然当时敌人有铁甲舰,海上也是风急浪高,形势有些(),但在郑成功()的计划与安排下,官兵们打了一场漂亮仗,给了侵略者一次()的打击。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3、这是一个句,强烈地表达了 。用“不得不”造句: (2)用一组关联词重新表达下面的句子。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3)能体现诗人陆游临终遗憾的诗句是:“。”8.按课文内容填空。(1)我们爱你/奋斗书写的史册,/汗水()的硕果。/松树的()、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的气魄。(2)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他()从老师手里接过(),()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而去。9.开阔视野。我国共有个民族,我是族人,我知道的少数民族有、我知道“那达慕”大会是族一年一度最热闹的节日。推荐名著:上下五千年推荐理由:上下五千年讲述了中国的历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国
4、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及名人简介为一身的优秀历史读物。本书中有“盘古开天地”“黄帝战蚩尤”等经久流传的民间故事,再有就是有文字记载历史故事,从客观的角度列数了古往今来的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和事件,及其重大发明、发现和贡献。练习1日积月累1.大草原戈壁滩吐鲁番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2.(1)yn qi(2)sn zisn z3.d daozho yingxing ddu tu4
5、.5.波 澜世辞夺工横霸歌舞顽 抗(1)波澜壮阔(2)巧夺天工(3)载歌载舞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
6、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
7、、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6.严明严格严峻严密严厉7.(1)双重否定肖邦不愿离开祖国的心情如果继续下大雨,我们就不得不开始筑高堤坝,准备防洪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2)敌舰官兵因为无法逃脱,所以只好统统举手投降。(3)但悲不见九州同8.(1)浇灌伟岸恢宏(2)溢满眼眶郑重地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疾驰9.略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