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后反思 下课铃响了,当我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当我听着学生分享着大家带来的各种水果时那铜铃般的笑声时,我的心里充溢着满满的幸福。我知道无论这节课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好与不好,至少每个孩子都是快乐的,这正是我和我的这群“熊孩子”最满意的结果。 一.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时,是用前面所获得的有关体积计算的知识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例6呈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相对简单,用当时听课老师的话说5分钟就能搞定,就是用排水法借助烧杯这个特殊的测量工具,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物体的体积转化成水的体积即可。设计前我反复阅读教学用书,研究课后、包括总复习里有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练习题
2、,并结合生活实际,我发现教材编写者这样设计的意图就是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明白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在解决时提倡算法多样化,旨在了解问题的本质就是通过等积变形,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基于以上因素的考虑,结合本班学生能力的预测,我设计了两个核心问题。问题一:怎样求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求的呢?问题二:生活中像这样有刻度的烧杯是不常见的,如果是用这样的长方体器皿该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构建出无论选用什么形状的容器测量,都是“水和物的总体积水的体积=物的体积”这一数学模型。 二.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 本节课最令人满意的莫过于学生
3、的学习状态了,从一开始的知识链接学生在问题的理解和解题思路上都非常的令人满意。在第二环节小组长分配任务,小组共同完成实验操作中,小组成员之间配合的很好,交流总结很到位,能够做到全员参与,每个组员都体验到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在这个环节中各个小组不断的提出问题,所以我也穿梭在各小组之间,忙的不亦乐乎。小组形成成果后都争着上台展示他们的 学习成果,展示环节共有三个小组作为首席发言小组上台展示了不同的方法,小组成员分工合理,配合默契,表现的非常棒,期间又有很多同学对问题做了质疑、评价。最后,由邢子轩做了总结发言,邢子轩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在小组实验操作时我看到有的小组用长方体容器测量的,但不
4、知什么原因小组展示时只展示了用烧杯量的几种方法。于是我又用上了第二套方案:可是生活中像这样有刻度的烧杯是不常见的,如果是用这样的长方体器皿该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经我这样一提醒,学生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了“可以先量出长方体容器的长和宽,知道长方体的底面积,再从里面量出水的高度,就可以求出上升水的体积了。”知道了方法后我又出示一个问题: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石块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明白了用长方体容器测量也是“水和物的总体积水的体积=物的体积”这一策略。接着仍然借助练习让学生知道下降水的体积=物体的体积、溢出水的体积=物体的体积这一数量关系。在这一环节学生的学习状态非常高,学习热情非常饱满。 三.课堂上留下的遗憾 虽然本节课自己感觉上的还算满意,但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课前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准备,所以课前显得有些乱,课堂时间安排欠合理,最后课堂达标作业没有时间处理了。 2、课堂评价不够及时,只能安排教师助手和小组长做课后评价。 3、坐在后面的同学参与的不够,今后应做到关注全体。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