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里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注意“拨”字写法,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时光,珍惜当前快乐的童年生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宝。三、教学准备查找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四、教学课时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在你们的小时候曾经有过什么有趣的问题整天追着大人去问吗?你现在说一说好吗?也许现在看起来这些问题很幼稚,甚至有些可笑,但这正是童年的天真和美好。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一
2、篇课文,在这篇文章中小主人公回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呢?他最后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吗?下面让我们走进这个可爱的小孩子吧。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小组合作识记生字。3、交流汇报学习情况。4、读词语。犬吠秒针增添可怜拨动拒绝恐怖蝎子蜇人三、作业。书写生字。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回忆旧知。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2、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二
3、、深入学习课文,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2、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3、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例:“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
4、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4、同学们在一边朗读一边点评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逐渐读得到位。5、指名分角色朗读。6、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个性了吗?“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三、表里的生物是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作家冯至写的一篇散文。还有哪些描写让你很欣赏?找到之后好好读一读。第三课时一、读文交流。1、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2、在小组中交流。3、全班交流。4、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二、交流趣事。1、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小的
5、时候类似作者这样的经历。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2、全班交流。3、把这件事情写出来。“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
6、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三、作业。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我的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小短文,三百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