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才能来自勤奋教学目标、懂得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来自勤奋的道理,领悟课文的中心思想。、掌握课文生字新词,会用”坚持不懈”、“虽然但是”造句。重点和难点重点:领悟课文中心思想。难点:句子含义。教学时间: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学会可谓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给课文分段。(二)教学过程、揭示课题,解题。()读题,试说“才能”指什么?()说说课题的意思。()简介说明文,导入自学要求。2、自学,读通课文,思考(1)自由读课文5分钟。(2)查字典解词。完成作业本第1题。(3)记下自学中的问题。3、检查。(1)同桌互查。(2)课堂交流。着重掌握斥责 毫不气馁 通宵达旦
2、呕心沥血 举世注目举不胜举 坚持不懈 4、梳理课文内容,指导分段。(1)思考并讨论,课文例举了哪几位科学家,他们举世注目的成就是什么?(2)为什么他们能取得这种成就?划出概括性的句子。(3)首尾两节各写什么?起什么作用?(4)给课文分段。5、朗读课文。6、作业。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读懂课文,感受科学家的成就来自勤奋。(二)教学过程。1、抓中心句,读懂课文。(1)读第1节,思考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2)前两句话否定什么?“天才”上的引号表示什么?(3)联系第2节内容,说说为什么”从娘胎里带出的“天才是不存在的?(4)但他们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这是因为( )划出反映三位科学家勤奋的句子。
3、自学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点拨(5)“才能来自勤奋”三位科学家的成功证明了这个道理。那么什么是勤奋?它有哪些内容?找出有关的词或短句说明。(6)具体说“才能来自勤奋”的道理, (7)读课文最后一节,理解结尾句子的意思。“灵感”指什么?“汗水”指什么?“用百分之一与百分之九十九对比,强调什么?2、作业。完成作业本4、2两题。摘录课文中的格言。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领悟课文中心思想,总结,综合练习。(二)教学过程1、复习。(1)读句子,说出句子的意思。才能来自勤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2)用上课文中的词说说”才能来自勤奋“的道理。2、熟读课文,领悟中心。(1)课文举爱因斯坦、爱
4、迪生、李时珍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2)这个道理你是怎样领悟的?(3)辨析课后习题2说出理由。(4)完成作业本3、53、指导完成短文。(1)读题,明确习作要求。(2)辨析两种说法,明确错在什么地方。(3)举例,说明道理。(4)完成作业本第6题。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4、课后作业。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