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要求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
2、“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缄默、霹雳、铁树开花”等词语,可借助工具书学习。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
3、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意。3.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意。2.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一课时 知识点详解 一句话 “祸”是写实,指军阀封建统治的黑暗现实对人的压制。“火”是比喻,指民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写实和比喻用在一起,既揭露黑暗现实对民意的压制,也预示着
4、民众积蓄着巨大的力量。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祸”和“火”分别指什么?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jin)默?“五千年”“火山”说明什么?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p l)爆一声: 说明民众饱受压榨的时间很长,虽保持缄默,但缄默背后却在酝酿着反抗与挣脱。“火山”是说一旦爆发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力量。“咱们的中国!”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出诗人对人民的反抗力量充满信心,表达了对理想中国的期望和追求。节导读:第1节诗是写人们在重压下,沉默了千百年,一旦爆发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力量。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发抖、伸舌头、顿脚”三个词语形象地写出了
5、反动者慑于民众爆发的力量,企图极力维护自身统治所带来的恐慌和畏惧。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这句诗表现的是什么?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青天里一个霹雳”指的是什么? 诗人将民众的反抗与呐喊比喻成“青天里一个霹雳”,显示出这反抗与呐喊的无穷威力。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句导读:以“火山忍不住了缄默”呼应第1节中“火山的缄默”,表达作者的期待和信念。此时,再次提出“咱们的中国”这一震撼人心的话语,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心中这团爱国的烈火和为“咱们的中国”献身的决心。反复咏唱,深化主题。节导读:第2节诗是针对一些对中国前途悲观、不相信民众者发出的
6、警告。表明诗人对民众解放自己、改造旧中国的潜在力量坚信不疑,并衷心拥护。1.指导学生认识“缄、霹、雳”3个生字,理解“缄默、霹雳、铁树开花”等词语。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意。3.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闻一多的资料;诗句投影。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每个人每天都会说很多话,一句话通常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诗人要说的这句话能带来“祸”,能点着“火”,它缄默了五千年。这是怎样的一句话呢?2.读一读“学习链接”,简单介绍作者闻一多。(教师出示投影资料)二朗读感悟,学习生字词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并画出生字。2.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7、3.结合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缄默:闭口不说话。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对人畜、植物、建筑物等造成危害。铁树开花: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三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一句话”的含意1.说说:诗中讲到的“一句话”是一句什么话?(咱们的中国。)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交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习重点语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1)出示句子: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你怎样理解这句诗?学生:这句诗反映了民众尽管饱受压榨仍然保持缄默,但缄默背后却在酝酿着反抗与挣脱。(2)出示句子: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
8、的中国!”指名读,试着用激昂的语气读。这句诗表明诗人对人民的反抗力量充满信心,表达了对理想中国的期望和追求。3.学习课文第2小节。学生齐读。师:“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诗写的是反动者慑于民众爆发的力量,企图极力维护自身统治地位所带来的恐慌和畏惧。这一小节诗人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诗人针对一些对中国前途悲观、不相信民众者发出的警告,表明了诗人对民众解放自己、改造旧中国的潜在力量坚信不疑,并衷心拥护。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闻一多先生怀着赤诚的爱国心,表达了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以及对理想中国的期望、追
9、求。四拓展阅读1.对比死水,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感。2.有可能的话背诵这两首诗。1.本课是篇略读课文,教师可让学生用学过的联系时代背景学习课文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2.针对难以理解的诗句,比如“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教师应向学生解释其实作者写这首诗针对的是两种人:悲观者和反动者。经过这样解释,学生就会懂得这句诗的含意。3.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教师可推荐闻一多先生的死水,让他们课下阅读。1.给加点的字加拼音。缄(jin)默霹雳(p l)2.文中的“祸”和“火”分别指的是什么?3.“咱们的中国”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闻一多(18991946)中国诗人、学者。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有闻一多全集行世。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