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下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一、用递等式进行计算9405-29402821 920-1680407 690+4752-398148+332864-75 3602432+730 2100-94+485451+(2304-2042)23 4215+(4361-716)81 (247+18)272536-720(36018) 1080(63-54)80 (528+912)5-617885284138-904 264+318-828069 (174+209)26- 9000814-(278+322)15 1406+735945 3168-782838+504796-5040(
2、6307) 285+(3000-372)36 546(210-195)3088-2814 (49-49)49 3228 40+2019112-129 72(83) 45(12-9) 72-721239+93 3939 45+455-10 250+50-250+5060+4010-10 (45+45)5-10 40080+20553-(15+53) 90-9015+6521-2112+88 115617+504042610-7142115 338+210834-292(82-93678)15 1305-(760+24040)(4076-11415)91 (628+830)(307-289)二、选
3、择题(1)103乘以38减去26的差,积是( )。A.3898 B.3888 C.1236(2)98加上42除以14的商,和是( )。A.49 B.101 C.10(3)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甲数是99,比乙数的3倍多15,乙数是( )。A.28 B.312 C.38(4)从369里减去15的4倍,差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A.(369-15)4 B.369-154 C.3694-15(5)73(26+38)的算式用文字表达是( )。A.73除以26加上38 B.73除以26的商加上38C.73除以26加上38的和三、列式计算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
4、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
5、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
6、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1) 6968减去864的差除以56,商是多少?(2) 78与52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多少?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3)113
7、减去1856除以32的商,差是多少?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