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学目标: “师”
2、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3、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能正确读写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
4、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用词的严谨性。 3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4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的“可爱”和地球的“易碎”。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领悟地球为什么容易
5、破碎,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一组自然风光的图片,老师声情并茂地随画面内容朗诵: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水分,茂盛的大树,美丽的鲜花,碧绿的草地,动物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地玩耍,人们在蓝天下愉快地生活,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大家是否想到过,这都是因为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孕育着大家的幸福的生活呀,知道是谁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看看作者想告诉我们有关地球的哪些内容呢?(板书:地球) 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地球知识抢答。 (1)地球是距离太阳的第几颗行星,也是第几大行星? (2)地球上共有几大洲、几大洋? (3)地球
6、唯一的一个自然卫星名叫什么? 3.大家的知识很丰富,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语句读通顺。思考: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看屏幕,对照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同桌互相说一说(生说)。刚才我们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很有效的概括方法。让我们把括号里的词语牢牢地记在你的小脑袋里,齐读。 3当宇航员在太空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学生交流、汇报)板书:可爱;易碎 4请同学
7、们快迅浏览课文,用“划出表现地球“可爱”的语句。 三、品读课文,感悟道理 (一)研读“地球可爱” 每天我们都与地球亲密接触,相依相伴,找找“地球的可爱”。 1.学习第一段(课件) (1)课文中有一句描写地球外貌的,快速读课文,找一找。 (2)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美丽)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地球的美丽?(纱衣指的是大气层)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也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3)运用打比方的手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来把这段话,再美美地读一读。 (4)指导朗读。(读中自悟,感悟地球的美丽。) (5)小结: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地球的美丽、可爱这句话。
8、2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吗? (1)学生交流、勾画批注。地球无私地向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 (2)你是如何来理解这句话的,找重点词。学生自学讨论、汇报。 (3)地球无私的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同学们都知道那些矿产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这些资源的特点是可以循环利用,所以是可再生资源。可见在这段话中提到的矿产资源只是地球的各种资源中的一种。板书:无私 慷慨。 3总结:可以说,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类,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美自己的母亲,齐读课文。听到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赞美,我也被深深地感动,让我们再一次铭记这句话,再读。(感情升华) (二)研
9、读“地球容易破碎 是啊,你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可是它又太容易破碎了!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地球太容易破碎”呢? 1学生交流 2.请同学们再阅读课文,思考: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哪两类?(一种是“不可再生资源,另一中是可再生资源) 3.四人合作小组讨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4.什么是“生态灾难”?举例说说吧。面对这么些的环境破坏,我们改怎么办?作者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他在写这一段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 5.是啊,地球妈妈因为人类没有好好地保护你,你原来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而现在却面容憔悴,伤痕累累把我们现在的心情融入到这
10、段文字中,自己练习读一读。 四、回到课题,升华情感 1.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地球那么容易破碎,地球上的资源又是那么有限,我们就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吧!可不可以呢? 2这部分是用什么说明方法告诉人们不能移居的呢? 3. 课前,我做了一个计算,就拿飞机以每小时一千公里左右速度计算。你们知道飞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 40万亿千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猜猜看。600万年!能到达吗?人类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4地球被破坏了以后,我们真的是别无去处。因为我们只有生齐答:一个地球! 5破坏了地球,我们将别无去处。地球是我们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板书:精心保护地球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调查家乡环境遭破坏的情况,和同学们商讨保护的办法。 2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用具体行动,共同捍卫我们的地球妈妈! 板书设计: 太可爱: 美丽渺小,慷慨无私 太易碎: 资源枯竭、不可再生 只有一个地球 精心保护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