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姥姥的剪纸第1课时导学案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
2、”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教学目标:“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
3、“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学会生字,读通课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熟
4、能生巧”。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分段并概括段意。活 动 方 案导 学 设 计调 整 改 进活动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 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音。2小组合作:轮流读生词,交流识记方法,讨论“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熟能生巧”在文中的意思。朗读课文,及时纠错。3展示课文朗读,互相考问词义。活动二:再读课文,感知大意。1认真朗读课文:围绕课题,用一个词来形容姥姥或她的剪纸。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2组内交流。3展示质疑。活动三:三读课文,理清脉络。1浏览全文,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2组内讨论分段。3全班交流。【检测反馈】1在加点字正确读音下画“ ”。
5、刁难(nn nn) 择菜(zhi z) 数九隆冬(sh sh)啃食(kn kng) 联结(je ji) 有求必应(yng yng) 2选择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说一句话。 一、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二、再读课文1、指导朗读词语:技艺高超本文描写的是“我”的姥姥精湛的剪纸技艺,以及与“我”的浓浓深情,表现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和浓浓亲情。(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三、三读课文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
6、以分为四部分。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完成【检测反馈】教后反思:12姥姥的剪纸第2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味词句,感悟姥姥的神,体会剪纸里蕴含的情。活 动 方 案导 学 设 计调 整 改 进活动一:感悟“神”1. 朗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表现姥姥剪纸“神”的语句,想想:姥姥剪纸“神”在哪里?姥姥剪纸为什么这么“神”?2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从诵读开始)
7、活动二:品味“爱”1默读712自然段,想想:幼小时,姥姥用剪纸“拴”着我,从那一幅幅“牛兔图”中你能体会到什么?2组内交流,分角色读好712自然段。3全班展示:读课文,说体会。活动三:铭记“情”1自由读第13自然段:用心读一读描写剪纸画面的语句,我想给它取名 。姥姥是想通过剪纸对我说:“源源,”看到这幅剪纸,我想说:“姥姥,”2组内交流(扮演姥姥和“我”,练说)。3展示质疑。【检测反馈】根据课文内容,写一首小诗:好想:每当捧出姥姥的剪纸,总会想起 ,想起 。忘不了 好想,回到从前,坐在姥姥的身边!活动一:感悟“神”1.例句: “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
8、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2. “数九寒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些词语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地剪,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活动二:品味“爱”1.指导朗读2.提示:姥姥的剪纸竟然有这么大的魅力,可以牢牢的吸引住我,抵挡得住游泳的诱惑!可见姥姥的剪纸技艺多高啊!活动三:铭记“情”1指导朗读,取名示例:兔牛图2.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 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完成【检测反馈】 教后反思: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