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2. 寓言两则主备人总课时3教学目标1、学会会认字,会写字。2、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3、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教学难点教学生结合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课文一些字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授课类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第1课时(新授课) 月 日 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安全教育: 1.讲卫生,勤洗手。 2.上下台阶不拥挤。教学过程:一、谈话引新,布置任务。1、复习寓言的定义,列举两个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1、教书范读。2、学生自学生字,自读课文。3、采用小组互读,指名读,齐读等式,反复熟读课文。三、把握课文内容,理
2、解寓意。1、读懂课文内容。 (1)自学,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中的字义,记下不懂的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情况。 (3)全班汇报交流。2、理解寓意,思考,交流。 (1)那个楚国人听了别人问他的话,为什么“弗能应也”? (2)你怎么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在生活中,我们遇到过“自相矛盾”的情况吗?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分小组表演这个成语故事。 六、总结课文,结合思想教育。 1、汇报 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脱离实际地夸大某种东西的长处,要实事求是。 七、主题阅读 1、根据提示自主阅读,做批注 2、展示汇报 八、作业:
3、背诵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板书设计 2 寓言两则(蕴含道理) 自相矛盾: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教学反思课 题2. 寓言两则主备人总课时4教学目标1、学会会认字,会写字。2、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
4、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3、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5、。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教学重点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
6、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教学难点教学生结合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课文一些字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授课类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第2课时(新授课) 月 日 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安全教育: 1.讲卫生,勤洗手。 2.上下台阶不拥挤。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新,布置任务。1、复习自相矛盾,布置本节课任务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1、教书范读。2、学生自学生字,自读课文。3、采用小组互读,指名读,齐读等式,反复熟读课文。三、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意。1、读懂课文内容。 (1)自学,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中的字义,记下不懂的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情况。 (3)全班汇报交流。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总结课文,结合思想教育。 1、汇报交流:你怎样理解“画蛇添足”这个成语?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思想教育:画蛇添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希望同学们今后踏踏实实做事,尽量把事情办好。 六、主题阅读 1、根据提示自主阅读,做批注 2、展示汇报 七、作业: 1、背写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述画蛇添足。板书设计 2 寓言两则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教学反思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