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训练1.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2.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3.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年代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1620年30017001850年7202880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
2、大C农业经济日渐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4.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5.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
3、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7.开元时(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 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B. 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C. 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D. 指南针运用于航海8.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是A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夜市 D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9.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
4、城的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A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10.宋人陈亮说:“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这种言论表明A商业与民生的关系密切 B商人地位有了很大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调整 D商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11.明清时期商业繁荣,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其中“新安”、“山右”分指现在的A.浙江、山东 B.广东、山东 C.安徽、山西 D.浙江、山西12.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
5、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术、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 B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C社会上读书重学的风气开始盛行 D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13.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
6、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概括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并简要分析出现“商业革命”的原因。1B解析 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扬州之所以好,是因为在这里可以通过经营盐业和典当业等而变得富有。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学而优则仕”和“读书求功名”的传统观念,故本题应选B项。封建社会一直恪守士农工商的身份界限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排除A、D两项;C项的表述与题干中的信息“经营盐、典仕而商”不符,故排除。2D解析 本题以汉
7、书食货志对当时商人政策的记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的难点在于读懂材料信息,突破点是“重农抑商政策”知识的运用。材料信息的大意是汉代的商人及其家属有专门的户籍,他们无法得到国家按照一般户籍和爵位分配的田地,以便保护小农经济。如果商人违犯国家对商人的法令,其拥有的田地和财产将被没收。根据以上分析,只有D项符合题意。3B解析 本题由图表切入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图中数据可知16201850年城镇人口增长两倍多,而农村人口增长不到一倍,可见城市经济规模扩大明显,故本题选B项。由图表信息不能得出基本实现城市化的结论,故A项错误。城市和农村人口都
8、在增加,说明农业经济在增长,C项错误。从图表中不能得出人口增速全国领先的结论,本题D项错误。4C解析 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A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雕鞍银镫,装饰焕烂”相符;B、D两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相符;题目只涉及统治阶层对商人的限制态度,未涉及人民群众的态度,故C项中“全社会”的说法过于绝对。本题应选C项。5C解析 本题以唐宋时期户籍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A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B项传统农业生产衰退不符合唐宋历史,应该是发展;D项与材料无关;从材料中
9、可以看出,很多农户专门进行某项生产,反映出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故正确答案为C项。6A解析 本题以北宋的交子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交子是私人为方便贸易而设立,由富户主持,后来因设立者资产减少,交子在交易中不能兑换货币,引发纠纷。这一史料能够说明交子是民间交易的凭证,故答案为A项;交子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错误;C项材料无法体现;交子的出现与促进经济重心的南移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7.B 8.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A、D 两项最早出现在明朝;C 项最早出现在唐朝;北宋中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反映了商品经
10、济发展,故正确选项是 B。考点: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点评:本题的考查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分析材料重现历史,题目难度不大,设计的灵巧。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农业上表现为农业的商品化程度高,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在城市,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纸币,不仅出现了夜市,也出现了一些迎合市民需求的娱乐场所。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北宋城市发展的状况等。9.C【解析】试题分析:城市的发展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宋代城市打破坊市制,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因此选C。B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A是在明清时期出现。考点: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点评:,北宋以前:中国
11、古代城市政治、军事意义更大,经济意义居从属地位。北宋之后:一是大城市的经济意义逐渐增大。二是北宋以后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市、镇、大城市为单位形成了中国古代商业三级市场体系,有力的促进了商业的繁荣。10.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农商一事也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可以看出题干论述了农商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故选A。没有涉及商业政策和税收问题,商人地位提高是与政策比较得出,与题干不符。因此BCD不符合题意。考点:工商皆本的思想点评:封建社会一直奉行的经济思想是重农抑商的思想,但是到了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认识到商业在社会生活中也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开始出现工
12、商皆本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1.C【解析】试题分析: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区域间长途贩卖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集团,成为“商帮”,“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以徽商、晋商实力最强。新安是徽州的古名,山右为山西的别称。故选C。考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点评:明清时期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农副产品大量涌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卖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其中以徽商、晋商实力最强。12.D13.(1)市场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海外贸易更加兴盛;都市商业繁盛;出现了世界是最早的纸币并大量使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内容主要是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了饮食娱乐服务设施,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政府对商业的直接管制放松;以开封为代表的都市商业繁荣;另外货币经济发达,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