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076803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夏王朝正式建立,出现这种“家天下”的制度不是()A私有制发展的结果B阶级对立的产物C历史的进步D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2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记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家长制、祖先崇拜、集体主义取向的形成和巩固,都远在“皇帝”二字出现前。皇帝制度的出现,不是秦始皇个人的天才发明,而是中华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秦始皇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这表明()A皇帝制出现具有必然性

2、 B皇帝制出现具有偶然性C皇位世袭并且至高无上 D皇帝制是集体价值取向产物3秦朝创立的三公九卿制度中,三公帮助皇帝处理国家事务,九卿中有六卿都是管理皇家事务的。国家的事和皇家的事搅合在一起,国家成为皇帝的私有财产。这体现的管理方式是()A中央集权B血缘政治C官僚政治D家国一体4某史学家说:“中国的战败暴露了满清王朝的腐化与无能,也招来了列强争相在华修建铁路,设立工厂,划分势力范围。”与此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5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老照片中,发现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现象:八国联军在攻打北京城时,老百姓有的围观、有的带路,有的甚至帮助联军参与攻城;有的官员在

3、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后,竟然厚颜无耻地给联军赠送锦旗。这些现象反映了()A中国当时民族意识国家观念现状 B中国近代民主意识观念淡薄C三民主义中驱逐鞑虏的革命精神 D国内民族矛盾是当时最主要矛盾6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最主要不同之处是()A参加者的属性B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C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D失败的客观原因7为纪念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某个重大历史事件,有诗赞曰:“武昌礼炮震清宫,志士仁人浩气雄。热血终浇民主树,丹心已铸自由钟。”该作者称赞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81926年12月汉口中共中央特别会议政治报告中提出“目前中国大多数农民群众所争的还是减

4、租、减息,组织自由,武装自卫,反抗土豪劣绅,反抗苛捐杂税这些问题,而不是根本的土地问题”,因此应首先满足农民的这些“迫切要求”。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A工作重心已经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B认为农民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力C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 D并未正确认识到农民的迫切要求9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华文明史上最为显赫而震撼人心的年份。因为这一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终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新中国诞生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ABCD10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宪法修改都坚持实行这一

5、制度。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A有充分的法律保障B和谐了民族关系C促进了法制化建设D发展了民族经济11表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年计(规)划编制的决策类型变化表,它反映了我国()决策类型五年计(规)划决策主体决策方式“一言堂”决策“三五”(19661970)、“四五”(19711975)国家主要领导人个人决策咨询决策“七五”“八五”“九五”政府内部+外部精英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程序化决策“十五”(20012005)、“十一五”(20062010)政府+外部精英+公众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A人民民主遭到一定的削弱 B基层民主体系的不

6、断发展C社会主义民主的日臻完善 D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力减弱122019年1月29日,上海合作组织第一个公共外交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正式建立。根据安排,该中心计划今年举办30多项活动,包括博览会、保护文化遗产活动及成员国非政府组织会晤等,以增进各国间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致力于()A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合作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开始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D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睦邻友好关系13“它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阐述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求同存异的精神,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等新兴民族国家关系的发展。”“它”指(

7、)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日内瓦会议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万隆会议14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虽则有他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A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B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C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D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15古代雅典,在公民大会审议城邦管理事务时,“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商人、店主、穷人、贵族或普通人”;在雅典的外邦人“要像奴隶那样闭紧嘴巴”。这说明在古代雅典演说自由是()A雅典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B界定公民身份的重要标志C区分公民与外邦人的依据 D政治家左右政局的主要手段16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

8、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利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17华盛顿在给麦迪逊的一封信中说:“十三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拽邦联的脑袋,很快就会全部崩溃;而惟有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对防止侵犯权益的行为予以很好的保障和密切注规。”对材料的理解比较贴切的是()A华盛顿建议制定宪法以加强中央集权B说明当时联邦的中央政府权力小C此信旨在阐述美国1787年宪法的重要性D当时美国仍是英国的殖民地18有学者就近代资产

9、阶级革命评价时指出:“只有它才能造就一场如此突然,如此彻底,如此迅猛,然而又如此充满反复、矛盾和对立的革命。”这里的“它”指的是()A英吉利民族B法兰西民族C德意志民族D美利坚民族19下列关于法国“一票共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这一事件发生在1873年B它是法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C它是18世纪启蒙思想在法国的首次实践D法国的共和政体并没有因为它的颁布而巩固2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皇帝在国际上代表帝国,以帝国名义宣战、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或条约,首相主持帝国政府,不对议会负责,可以解散议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立法权;帝国司法机关为帝国法院,地方法院则是各邦法院。这反

10、映出当时德国()A有明显的专制主义色彩B政体体现出分权的思想C建立起了责任内阁制度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21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主要在于其()A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22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说,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 还是完全正确的,而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 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对此理解最为准 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已逐渐过时 B马、恩主张放弃暴力革命C革命理论要适应时代变化 D无产阶级使命已基本完成23列宁曾经评价道

11、:“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 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材料中的“两位学者和战士”()A发动宪章运动以争取工人的普选权B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C创立科学理论以指导国际工人运动D创作国际歌以弘扬革命精神2419世纪中期,欧美工人组织纷纷建立。1851年,英国成立了“机械工人混合工会”;1863年,法国成立了“全法工人联合会”;同年,德国成立了“全德工人联合会”;1864年,在伦敦成立了各国“国际工人协会”等组织。这些组织的成立说明()A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B工人运动日益走向联合C英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心 D广大工人阶级开始觉醒

12、25第二国际建立与第一国际建立相比,其显著的区别是()A中坚力量是著名的工人领袖和活动家B活动形式以召开代表大会为主C组织松散,是没有中央领导机构的联合D国际内部存在着不同派别的斗争26巴黎公社的机关报公报在1871年3月20日的社论中说:“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已经了解到: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了解到: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据此可知()A无产阶级政权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B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政权C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 D巴黎公社政权的特点是权力集中27列宁说“假如没有帝国主

13、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一战”是俄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C“一战”教育了人民,使革命运动高涨D战争是俄国革命爆发的必要条件28列宁在二月革命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布尔什维克党的年轻同志在听完演说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宣传列宁的主张。以下他对列宁主张理解不正确的是()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专制B全部政权归苏维埃C要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D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291619世纪,那些率先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欧美国家通过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方式南全球扩张,建立起“欧洲中心”的

14、世界体系。进入20世纪后,这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解构。对这一体系“开始解构”起重大影响的是()A俄国十月革命B巴黎公社成立C美苏冷战对峙D苏联解体分裂30历史学家使用“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北约”、“华约”等词汇来表述()A新兴力量兴起B多极化趋势加强C欧洲走向联合D两极格局的形成31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法、德、日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一体化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

15、,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以上材料说明()A外交关系拆除各种围墙藩篱 B国际格局的变化影响大国关系C国际格局不断发生变化 D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32二战后,欧洲逐渐走向一体化;进入新世纪,欧洲一体化不断倒退(英国脱欧、意大利准备脱欧公投),导致这一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B美国奉行建立单极世界C世界经济危机冲击D欧盟成员国的国家利益331979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在哈瓦那会议上强调:“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因为

16、这同不结盟的实质是不相容的。”材料表明()A哈瓦那会议标志不结盟运动正式兴起B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政策C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首倡者和发起人D铁托反对国家间互相欺骗和建立后备军34新全球史中写道:“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巨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全球重组”的实质是()A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B世界政治力量和权力结构的根本性变化C世界新的冷战局面的出现D美国等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结束35有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

17、,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 B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C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D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形成3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开垦荒地出现第一个高峰。其出现的根本因素是()A大量荒地的存在 B各诸侯国变法运动的兴起C政府的奖励垦荒政策 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37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政府“不抑兼并”B地主阶级掌握专制政权C重农抑商政策D地主土地私有制38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分异令”,禁止父

18、子兄弟同家共财。西汉初年颁布“民产子”诏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两年赋税。唐代要求地方官员劝勉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庶人结婚。古代政府关注人口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B保证国家财税收入C防范民间土地兼并D强化封建专制统治39如图所示,我国古代灌溉工具不断创新。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显著特点是()A刀耕火种B精耕细作C自给自足D封闭落后40唐朝白居易在朱陈村中写道:“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C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41北魏贾思勰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元朝王祯

19、农书以“授时”、“地利”两篇论述农业生产根本关键所在的时宜、地宜问题。明朝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共六十卷,分十二门: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收养、制造、荒政,分类引录了古代的有关农事的 文献和明朝当时的文献,并包括与农业有关的政策、制度、措施、工具、作物特性及技术知识。 材料本质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 B中国古代农业重视“因时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D中国古代农业属于自然经济42马克思指出:“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他们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

20、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A铁器牛耕技术的广泛使用 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脆弱性 D重农抑商政策的提出43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历史史实历史解释A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B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亚非美三大洲,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C甲骨文的发现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商朝开始D西域都护府设置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AABBCCDD44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表中,史料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史 实史 论A新石器遗址中发现陶纺轮和骨梭、骨针、骨锥人工育蚕和棉纺

21、织技术出现B在周礼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已相当重要C后汉书记载:“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灌溉D古罗马的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人工巧妙达到顶点。”宋代海上丝绸之路非常繁荣AABBCCDD45汉代一政治家晁错曾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地著:定居一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该政治家实际是主张()A崇本抑末、重农贱商B推行均田制、安顿流民C仁义为本、慎用刑罚D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46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在中央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

22、事业,地方郡县设盐官或铁官经营盐铁产销,民私自煮盐和铸铁,处钛左趾刑罚,工具及产品没官。汉武帝这种做法()A加强了地方权力 B推动了盐铁生产C抑制了商人势力 D削弱了封国力量47如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朝代燃料动力或方法铁质规模比欧洲早春秋木炭皮囊鼓风生铁1000多年战国木炭淬火及柔化处理可锻铸铁作坊有几百人1000多年西汉煤炒钢法钢1000多年A手工业的技术发展历程B冶炼业的发展阶段C冶铁业的世界领先地位D手工业的高超水平48唐代官府手工业实行工匠征集制度,为了保证官府工匠均是技能工巧者,规定地方州县的工匠以“团”“火”为单位,在官府服役时不许隐巧补拙,避重就轻。这一规定意在()A抑制商品

23、经济的发展B强化重农抑商政策C垄断手工业生产市场D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49陈赡,真定人,“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董后有张顺,亦赡婿,而所制不及渊,亦失赡法云”。这说明古代的制墨 技术()A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B与宗法观念的淡薄有关C缺少革新而最终失传D在传承方面存在局限性50解读下列文物信息,可以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宋代磁州窑诗文元宝枕,底款文字为“张家造”。诗文为:“日月相崔(催)人渐老,清(青)山依旧水长流。”金代磁州窑白底黑花诗文枕,底款文字为“张家造”。诗文为“家近水村鱼易买,雪迷山路酒难沽”。元代磁州窑白底黑花长方枕,底款文

24、字为“王氏寿明”。画面为三国故事“吕布怒闯太师府”。瓷器产品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磁州窑生产已经具有了品牌意识磁州窑产品主要是满足海外销售 瓷器生产工艺在元代达到了顶峰ABCD51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D“岢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52读下表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

25、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据此可知()A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在唐朝已确立 B南方商业不断发展C政治重心南移带动经济重心南移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53“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宋门权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早市、夜市昼夜相接,酒楼、茶馆、瓦子等错落有致。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哪一城市商业发展的现象()A秦朝时的咸阳B西汉时的长安C唐朝时的洛阳D南宋时的临安54元朝时期将工匠編入专门的“匠籍”,称作“匠户”,规定其身份世袭,不得脱籍改业;明代将匠户制度改为轮班轮作,允许班匠以银代役;清顺治年间宣布废除“匠籍”。这一改革()A

26、反映出君主集权统治的弱化 B表明政府不再倚重官营手工业C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D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55明朝中叶后,因“倭寇”侵扰,常行海禁,商贾裹足,东南沿海市镇趋向衰落。清初,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反清势力的存在以及害怕汉人与外人联合造反,统治者厉行海禁,宣布汉人出海为“自弃王化”,一律杀头。同时严禁外商和洋货进入。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A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需要 B反映出国内经济形势的逐渐恶化C具有保守与进步的双重属性 D为抵御外来侵略提供了可靠保障56钱乘旦说:“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

27、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可见,阻碍中国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有()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 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 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ABCD57在整个18世纪,英国对茶叶的需求呈几何级增长,从1684年的5箱增至1720年的40万镑,到1800年则又增长50倍。英国从中国购买的茶叶是中国市售茶叶的大约七分之一。这表明在18世纪()清朝政府已经放弃了闭关自守的政策中国传统外贸商品在国际上仍有优势大量白银从海外源源不断地流入

28、中国英国由此控制了中国茶叶生产和销售ABCD58明朝中后期,苏州和杭州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松江的一些暑袜店主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加工,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中出售获利。史学界称上述现象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主要依据是()A苏州、杭州、松江是纺织业发达地区B机户和暑袜店主进行的都是商品生产C机户和机工、暑袜店主与当地居民形成雇佣关系D丝织业和暑袜制造业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59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中实际包含着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致命因素”,这是因为自然经济()A完全排斥商品市场的存在 B自给自足的特性不利于商品交换C导致出现大量自由劳动力 D自身是一种比较先

29、进的经济形态60中国经济网:“在法国人眼中,中国文明的象征是动态的,两千年前是丝绸,一千年前是瓷器,五百年前是茶叶。”该信息表明()中国自然经济长期未能突破 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世界领先古代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入超 东西方贸易交流不断ABCD二材料题:共2小题,共40分。6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摘编自“四月提纲”材料二: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摘编自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1917年10月23曰)

30、材料三:十月革命是列宁主义指导下的一场震撼世界的理想探索。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取代了人类历史数千年来旧有的上层建筑,第一次作为统治阶级掌握了国家权力。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成了实践,让这一理论不再停留于小部分人的思想武器,而是成为更广泛人群的现实力量。苏联也因此成为一个象征和符号,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被统治阶级的希望之所寄。摘编自星岛环球网十月革命的现代启示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的革命性质和任务。(8分)(2)材料二中的“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和材料一的主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

31、知识,指出材料中的“震撼世界”的含义。(6分)6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 宋朝政府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对土地兼并基本采取了放任的态度,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政府放任自由的土地政策以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促进了两宋时期租佃契约关系的发展。在租佃契约关系下,佃户尽管有沉重的地租负担,但基本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佃户人身自由有了基本保障,其身份地位大为提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主动性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但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

32、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随着土地兼并日益剧烈,大土地所有制逐渐扩大,自耕农、半自耕农的土地越来越少,激化了社会矛盾。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材料,分析两宋时期租佃制发展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两宋时期的租佃制度。(8分)玉溪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历史学科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123456789101112131415DADBACDCCACDDAB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BABBACCCBCCBAAD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

33、BDBBADDBBACCBBA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CCDDABDDDADCCBC二 材料题(2小题,共40分)61.(24分)参考答案为:(1)(8分)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4分)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4分)(2)(10分)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并制造了七月事件。(4分)不同:材料一希望以和平方式取得胜利,材料二主张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4分)原因:这是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使然。(2分)(3)(6分)含义: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6分)62. 参考答案为:(1)(8分)原因:放任自由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社会阶层流动性大;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繁。(2)(8分)进步性:使佃户获得更多权利,利于调动佃户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局限性:造成佃户地租负担沉重,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矛盾逐渐激化。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