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作者:艾青【学习目标】1、赏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及雪的内涵。2、通过诵读,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学习重难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艾青曾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深情的咏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我们中国的这片沃土,它起伏的曲线折射过光辉,也包容过灾难,它凛凛的骨架是丰足的内涵,更是走过苦痛的坚强,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深深的打动了我们。那么同样是这位诗人,在1937年一个严冬的夜晚,目睹这片土地上发生的苦难,写下了雪落在中国的土
2、地上。 今天,让我们再次通过这首诗感受艾青对中国土地深沉的爱。二、把握感情基调,赏析诗歌形象,理解民众苦难,体味作者的情感。1、首先,请大家快速浏览全诗,看一看,哪两句反复出现在诗节当中?【明确】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啊2、由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土地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寒冷 封锁 3、 朗读这样的内容,我们的情感应该是轻快舒缓的呢,还是沉重压抑的?(寒冷,沉重,压抑的,放慢语速,声音低沉)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诗歌,看看落在中国大地上的这场雪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雪。读的时候尽量把情感读出来。4、在我们初步感知了诗歌后,大家觉得这场雪还仅仅是自然界中的雪吗?诗歌中的这场雪有何
3、深意?【明确】场雪不单单是自然界的雪,还是一场中华民族的浩劫。(结合背景加以解释:20世界30年代,日本妄想吞并中国,把中国变成他得殖民地。于1937年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艾青满怀投身民族解放战争的“战斗者”的激情,从杭州来到武汉。又“从武汉到山西临汾,从临汾到西安,又折回武汉”。他在战争烽火连天的土地上一路辗转奔波。看到了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目睹了流离失所的人民,听闻了日军的种种暴行,心中充满了悲哀与愤怒,痛苦和无奈。1937年12月28日夜,天色晦暗,彤云密布,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即将降临。此情此景,诗人难以抑制的悲哀忧郁的感情,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催人泪
4、下的著名诗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所以,这雪不仅是自然界的雪,更是落在中国土地上的灾难,是中国所处的艰难环境。5、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一“主旋律”,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提示:从情感表达与篇章结构两个角度)【明确】从情感表达上,这两句是诗歌感情的线索,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同时,这种反复咏叹更加深了悲惋凝重的气氛,读来令人心酸落泪。从篇章结构上这两句是也是全诗结构的骨架,多种形象的刻画,都是沿着这两句话展开的,如大雪的林间,雪夜的河流,雪夜的草原等。6、这两句诗引出了几幅画面?选择最令你震撼的一幅画面说说其中有什么形象?为什么令你震撼?【明确】画面一
5、:冒雪赶车的农夫画面二:乌蓬船里的少妇画面三:家中年老的母亲画面四:绝望的垦殖者小结:艾青堪称是“苦难的画手”。诗人通过一幅幅画面逼真地再现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7、这些画面在描写角度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概括力?【明确】诗人的笔触触及了中国的农夫,少妇 、年老的母亲 (中国的妇女),土地的垦殖者 (中国的人民),这些画面从“男女老少”的不同层面,循序渐进地呈现出劳动人民的苦难:流离失所失去依靠不知去向向天乞援。他们饱受压迫,蹂躏,剥削。画面中的“男女老少”是当时中国老百姓的代表。四幅画面就是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的浓缩,也是中国社会黑暗的写照。这正是这1937年冬落在中国大地上的雪
6、,这中华民族的浩劫。8、找一找诗中你认为最真挚感人的诗句?说明理由。A、“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明确】这样写,诗人就把自己和广大农民的苦难命运联系在一起。诗人不仅是苦难的旁观见证者,也是苦难的经历者,有双份的痛苦,他的抒情更加真实。B、 “中国的道路,是如此的崎岖,如此的泥泞呀。”、“中国的痛苦与灾难,像这血液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明确】这是诗人沉痛的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C、最后一节中却提到“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你认为能吗?【明确】此句能表现诗人的赤子情怀,愿用自己的诗句温暖苦难的祖国
7、。作者曾在他的作品中这样写道:最伟大的诗人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里最忠实的代表。他理解了百姓,用诗歌倾诉出苦难的心声。这是一种理解,一种抚慰。在今日,如果能由它而激起一点儿民族的哀感,不平,愤懑,和对于土地的眷恋之情,该是我的快乐吧。 总结: 我想,艾青应该是做到了! 寒冷的封锁越严酷,就越体现作者心中那份深沉的愤懑。这巨大的悲悯之情,这压抑着的愤懑,足以给人以震撼,以启示。 情感总结: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这土地被寒冷封锁,有无尽的苦难,更有作者对土地遭到涂炭的痛心、忧虑,对残酷的侵略者的愤怒,对苦难民众的怜惜、同情,对自己无力保护亲人的心酸和无奈。这正是作者对祖国,对人民最真挚、最深沉的爱!四、最后,我们师生带着对中国苦难民众的理解,带着这份深沉的爱,再次朗诵诗歌。(配乐) 五、课后思考:生于和平年代我们应如何理性的爱国?-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