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惠州一中、珠海一中、中山纪念中学、深圳实验中学2021-2022 学年高一下第二次段考试题历史命题人:珠海一中审题人:珠海一中校对人:中山纪念中学一、选择题:本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西亚地区,考古发现了约公元前 2900 年左右的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一个统治者,他戴头冠,身穿长褶裙,孔武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在主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在这一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当时这一地区A.已经迈入了文明时代B.拥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C.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D.宗教主导了人
2、们的生活2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最初是一个 300-400 人依靠采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 11050 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 12 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A气候因素导致农业革命B农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C人口增多推动房屋变迁D叙利亚是人类文明起源3波斯帝国的行省总督,一般由国王从王室成员或波斯大贵族中挑选,有的行省总督由同一家族继承但需经国王批准。同时,远离本土的西西里和塞浦路斯的地方贵族仍保留了统治权,波斯王室从来没有派遣总督到那里进行统治。这反映出波斯帝国A.统治政策具
3、有一定灵活性B.行省制削弱了中央的权威C.整个官僚体系的不稳定性D.选官大权掌握在贵族之手4有人曾讥讽古希腊人节日数量比他们一年天数都要多,然而古希腊人的节日不只是娱乐。如在泛雅典娜节举行的比赛中,部分项目如火炬赛跑和赛船等,只有公民可以参加。这表明古希腊节日重在A培育公民国家意识B传承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C强化贵族等级秩序D强化公民体格适应作战需要5共和国时期,罗马已经修筑了通向南方卡普亚的阿庇安大道。帝国建立后,罗马人筑路的步伐并未停止,如德鲁苏斯战役后,克劳迪亚大道“使得阿尔卑斯山脉可以通行”;1 世纪末 2 世纪初,罗马道路修筑至中东地区等。据此可知,古代罗马A.边疆开发加快道路建设B
4、.交通进步保障边境安定C.道路修建维持帝国繁荣D.对外扩张促进交通发展6中国的炼丹术传入阿拉伯,直接推动了阿拉伯炼丹术的兴起,阿拉伯炼丹术又影响了欧洲炼丹术,而现代化学便是在欧洲中世纪炼丹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说明A.中国古代科技成果都通过阿拉伯人西传B.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C.同一科技成果在中西方的发展进程趋同D.中国古代科技外传以自然科学理论为主2/87在中古的西欧社会,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密切。如果封臣背主求荣,将会被领主抛弃;但如果是领主不履行诺言,封臣同样可以抛弃领主。这说明在当时的西欧,封建关系存在的特点是A.封建领主拥有绝对的专制权威B.领主与封臣之间存在血缘纽带C
5、.封建契约关系具有双向制约性D.封臣拥有极大的独立自主权力8中世纪西欧部分城市特许状的内容如下:“任何个人来到这个市镇,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领主的追捕。”“任何人在林肯城城内按土地保有权购买土地,一如其过去,不受任何干扰与迫害。”“我保证我所有的沃灵福德市民在我的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有安全和平,并且无论他们在哪里。”这说明,西欧城市特许状A.规定了西欧封建社会中封君封臣的权利与义务B.适用于国王统辖范围内所有自治城市全体臣民C.明确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市民有一定的自由权利D.是保障城市臣民政治自由权利的唯一法律文件9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宣称:“每一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
6、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这样的规定A.导致拜占庭四分五裂B.适应了国家复杂局面需要C.激化了各民族的矛盾D.影响深远一直沿用至今天10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
7、基础11大化五年(649 年),孝德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并建立“置八省百官”的中央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材料中这项改革措施的作用是A.编订律令法典,建立起法律体系B.庄园经济形成,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C.改革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D.武士集团形成,促进了日本进步发展12关于津巴布韦的巨石建筑群,19 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A.与世隔绝的环境影响了非洲文明B.非洲文明成就一度处于世界前列C.一定的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D.欧洲
8、殖民侵略导致非洲文明衰落1315 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 1 至 2 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 10-14克,在威尼斯达 14-18 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 20-30 克。”这反映出A.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B.解决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C.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14在新航路开辟后的西班牙,其贵族和高级教士合计不到总人口的 2%,却拥有 95%到 97%的土地。社会上人们普遍忽视商人和手工业者,有成就的商人或手工业者的志向大都是获取财产,购买爵位,跻身社会上层。这一现象A.源于王室支持海外探险B.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C.不
9、利于西班牙发展经济D.导致封建领主地位下降3/815下图为 16 世纪至 17 世纪西欧小麦价格指数变化曲线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这一变化原因的是A.早期殖民扩张白银流入西欧B.西欧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三角贸易导致黑奴涌入欧洲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食物交流16文艺复兴时期,富有者的精神常常限于矛盾的困境,他们一方面积极追求有意义的尘世生活,同时又对自己不能遵循宗教要求奉行虔敬守贫的生活而自责。为了求得内心的平静,富有者通过馈赠财产、兴建教堂、举办慈善事业以表示对来世的关心。这一现象A.体现了转型时期的社会心态B.说明了人性与神性紧密结合C.印证了世俗与宗教的同一性D.突出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追
10、求17在 15 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 500 到 1400 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D.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18马丁路德认为,“不可否认买卖是必需的,没有它是不行的”,但购买无用的奢侈品,却“耗费了国家与人民的金钱;如果我们有统一的政权和君主,就不应该允许这种对外贸易的存在”。马丁路德的这些主张A.体现了其建立民主政治的构想B.适应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要求C.说明其认为欧洲应该完成统一D.极大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19伽利略曾记述一件事,一位
11、威尼斯哲学家在观摩了公开解剖试验后说:“你把结果如此清楚地摆在我眼前,如果不是因为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的观点与你的结果相抵触我一定会承认你的实验结果是正确的。”这一事例最能说明A.科学的发展急需思想的解放B.科学的进步促进了思想解放C.封建神学依然束缚人们思想D.当时解剖学取得了巨大成就20“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其择官治事,亦有阶级、资格,而所用必皆贤能,一与其臣民共之。臣民一有不惬,即不得安其位。自始设议政院,即分同异二党,使各歇其志意,推究辨驳,以定是非;而秉政者亦于其间迭起以争胜。”中国近代外交家郭嵩焘的这一描述反映了作者对A.美国选官制度的赞赏B.美国分权体制的赞赏C.法国政治体
12、制的赞赏D.英国宪政制度的赞赏4/821下面是 1865 年 4 月美国刊印的漫画。这一漫画反映了美国A.南北战争双方握手言和B.对南北战争进行的反思C.抛弃了种族隔离的制度D.北方获得了压倒性胜利22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以下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第十三章的目录(缺第五小节标题):该书第十三章第五小节的标题应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C.全民族抗战最终实现D.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建立23如图是一张日本学校教科书中的图片。日本教科书对这幅图片的解读是:1937 年 12 月,日军攻占南京,一个日本士兵从战火中抢出一位老大娘,携带她迅速逃离危险地带。历史不容篡
13、改,下列“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中可信度最高的是A.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的判决书B.当时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程瑞芳的日记本C.当时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和幸存者证词D.侵华日军自拍的在南京屠杀平民的照片24下表是 19311943 年东北地区的工矿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较表(单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东北地区1931 年1937 年1940 年1943 年指数100100100100工矿业26.951.054.459.3农业73.149.045.640.7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B.成为日本“以战养战”的基地C.逐渐摆脱了对日本经济的依赖D.经济结构得到了完善和优化25据记载,维新变法期间梁
14、启超最先提出了“中国民族”,1902 年他又改称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这一称谓成为最流行的时代语。由此可知“中华民族”一词A.反映了中国民族民主意识不断高涨B.开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的征程C.消除了中国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D.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5/826在 1935 年的中国本位文化大论战中,有学者主张要发掘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与西方文化划清界限;也有学者主张全盘西化。但与五四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热潮相比,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文化的说法。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民族矛盾上升和救亡愿望迫切B.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的进步C.马克思主义得到深入广泛传播
15、D.主张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拥抱回归271937 年 11 月 20 日国民党发表国民党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抱必死之决心,外得国际之同情,内有民众之团结,继续抗战,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独立之目的。”这反映了国民党A.以空间换取时间来保存自身实力B.致力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D.对抗战形势有比较客观的认识28“仅以一千余人之兵力,在 12 辆英军坦克和 2 门重炮的配合下,击溃优势之敌(日军33 师团两个联队约七千余人),救出被围数日之英军
16、约七千余人,救出已被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外国教师和世界各国驻缅甸的新闻记者约 500 余人。”材料所报道的部队最有可能是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中国人民解放军C.中国远征军新 38 师D.中国人民志愿军291947 年,中共中央工委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以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这表明A.解放战争必定取得最终胜利B.工农联盟在政治上趋向稳固C.中共旨在减轻封建性的剥削D.社会主义原则已经初步体现30以下在歌词中出现的变化,最有可能发生在哪次会议召开后?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11949 年 2 月,美国时
17、代杂志介绍某期封面人物:“毛泽东,正引领着中国加入世界共产主义阵营。对西方而言,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它是自苏联革命以来最大的胜利;对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则意味着和平。”材料能反映的事实是A.中国内战局势发生重大转变B.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即将取胜C.美国在华反共立场有所改变D.中共工作重心已经发生转移32.有学者指出美国的长期目标是鼓励发展一个有能力抗衡苏联,并对美国资本渗透开放的相对强大而友好的中国,并在国共争端中采取调停的策略以平息政治上的纷争,最终却“丧失了机会”。这能够说明A.美国希望中国抗战结束后能迅速恢复和平B.美国的对华政策服务于其战略和经济利益C.美国的利益诉求与
18、中国现状之间存在差距D.美国对中国的期望总体上符合中国的利益331954 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也都去掉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从无畏惧,绝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6/8A.力求表述更加准确B.更好地体现人民性C.强化宪法的权威性D.尽量体现社会转型34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主要轻工业产量指标。这表明一五计划时期产品名称1952 年产量1957 年计划产量增长百分比棉纱3618
19、万吨500 万吨138棉布111634 万匹163721 万匹147食用植物油724 万吨1552 万吨214面粉299 万吨467 万吨156盐346 万吨593.2 万吨171A.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B.经济建设侧重于改善民生C.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左倾”冒进思想已开始滋生35 1962 年的关于几年来宣传口号的初步检查报告重点检查了 1958、1959 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包括“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等。这反映出国家A.已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B.彻底否定了人民公社化运动C.全面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D.开始纠正农村中的
20、冒进倾向36论中国一书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两拳出击”反美抗苏D.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371956 年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段报告的意义是A.纠正了重工业比重过大的现象B.表明经济建设重心由重工业
21、转向农业C.开始了农村所有制性质的改造D.是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381986 年,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在厂门口哭成一片。而 1995年同城的另一国有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这一变迁反映了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B.对外开放推动了个体经济的发展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39 改革开放后的前 30 年,我国经历了三次大讨论:1978 年前后的要“两个凡是”还是“改革开放”,1992 年前后的要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1997 年前后的私营经济是祸水还是活水。这些讨论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结束了社
22、会思想混乱的局面C.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D.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401978 年 10 月,邓小平指出:美国在台湾有大量的投资,日本在那里也有大量的投资,这就是现实,我们正视这个现实。对此谈话理解正确的是A.中美关系决定了中日关系B.蕴含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精神C.是对两岸交流的充分肯定D.阐明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框架7/8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 12 分)1618 世纪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项目概况特点概括及其形成原因分析经济联系美洲出现新物种如马、麦子和橄榄等等,非美洲地区则大量引种玉米、番薯等等;欧洲的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商品种类大幅增加;出现欧洲殖
23、民者主导的“三角贸易”(1)_政治联系西葡荷英法相继成为殖民国家;世界许多地区逐渐沦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16 世纪起,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2)特点: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英国成为最大殖民帝国。原因:殖民扩张;殖民争夺;英国先后战胜其它殖民国家。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请参照表中的(2)样例,完成“(1)”的相关要求。(备注:从表格中的“概况”中概括出特点,再分析其形成原因。)42、法国大革命后出现了反思大革命的文学作品,其中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英国狄更斯(18121870)发表于 1859 年的双城记。阅读小说部分情节,回答问题。(共 16 分)德发日夫人年幼时
24、,她的一家遭到地主厄弗里蒙底兄弟残酷迫害。她的姐姐被强占侮辱后去世,前去寻仇的兄弟也被杀害,致德发日夫人家破人亡。1789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大革命期间,德发日夫人和她的丈夫对地主阶级采用十分残忍血腥的手段。只要是贵族出身的人,一律不放过,即便对代尔那(厄弗里蒙底的侄子,同情下层人民、自愿同自己家族割裂)也不例外。在革命的狂潮中,代尔那因身为贵族后裔而遭逮捕并判处死刑。人民法庭的宣判词中这样写到:“捍卫中央集权的统一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共和国先于一切,人民是至高无上的。”(1)根据材料,小说表现出作者对法国大革命持有怎样的态度?(4 分)(2)小说中人民法庭的宣判词反映了启蒙运动的哪一主张?结
25、合法国大革命,简要评价这一思想。(6 分)(3)小说中的情节是否可以作为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史料,请说明理由。(6 分)8/843、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共 12 分)1949 年单页版、50 版、53 版、58 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71 版、75 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81 版改变了 53 版以来 6 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 7 位数号码。97 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 2005 年达到年均签发 400 万本,80%是因私护照。根据上述材料,以“护照变化与
26、_”的形式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惠州一中、珠海一中、中山纪念中学、深圳实验中学 2021-2022 学年高一下第二次段考试题历史答案12345678910ABAADBCCBC11121314151617181920CCBCAACBAD21222324252627282930BADBDADCBC31323334353637383940ACBCABDDAB41.参考答案:(共 12 分)特点:出现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开始了欧洲殖民者奴役和剥削其它国家地区的历史。(6 分)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6 分)42.参考答案:(共 16 分)(
27、1)态度:反对封建制度,一定程度上认同大革命;批评大革命的暴力和残酷。(4 分)(2)人民主权说。评价:否定了君权神授,指导了法国大革命;有可能造成对个人自由权利的侵犯;容易导致暴政,大革命中的过激行为也与之有密切关系。(6 分)(3)示例一:不可以。理由:小说不可以当作史料,小说属于文学艺术,经过了艺术加工,具有虚构性,并且具有很强的个人主观色彩。作为史料必须是经过严格考证,确定真伪方可使用。(6 分)示例二:可以。理由: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印证。(6 分)(只回答“可以”或“不可以”,没有说明理由,一律不得分。)
28、43.参考答案:(共 12 分)示例一:主题:护照变化与新中国外交(1 分)50 年代由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护照采取了中俄文对照。(3 分)70 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建交热潮。(3 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护照使用范围扩大为前往世界各国有效,护照数量增多,且以因私护照为主。(3 分)无明显史实错误,史论结合,表达流畅,论述严谨,得 2 分示例二:主题:护照变化与改革开放(1 分)80 年代之前,由于计划经济和当时的政治氛围,加之长期处于同世界隔绝的状态,护照签发数量很少。(3 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对外开放道路,80 年代护照上不再注明使用的限定范围。(3 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对外联系增多,特别是在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观念改变的民众中,涌现了出国热潮,使护照签发数量剧增,且以因私护照为主。(3 分)无明显史实错误,史论结合,表达流畅,论述严谨,得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