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12MB ,
资源ID:207227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722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安徽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安徽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安徽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知识细梳理蜀道难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所守或匪亲()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危乎高哉今义:危险古义:_(2)尔来四万八千岁今义:你,如此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去连峰去天不盈尺()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去死肌,杀三虫()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汝可去应之()(2)但但见悲鸟号古木()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无他,但手熟尔()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问君西游何时还()(2)砯

2、崖转石万壑雷()(3)使人听此凋朱颜()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又闻子规啼夜月()(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3)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答案一、“匪”通“非”。二、(1)高;(2)那,这里指开国之初。三、(1)距离/离开,离去/除掉,去掉/放弃,舍弃/前去,到去;(2)只,仅,唯独/只管,尽管/只不过/只要,只须。四、(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砯,名词作动词,冲击;转,动词使动用法,使滚动。(3)凋,使动用法,使凋谢。五、(1)省略句;(2)介词结构后置句;(3)宾语“胡”前置。杜甫诗三首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画图省识春风面今义:醒悟、探望、检查自己,

3、或“节省、减去”古义:_(2)万里悲秋常作客今义:一万里的距离 古义:_(3)一去紫台连朔漠今义:表示行为的趋向 古义:_(4)百年多病独登台今义:指人的一生,也指多年或很长时期古义:_(5)艰难苦恨繁霜鬓今义:仇视、怨恨 古义: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语千载琵琶作胡语()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声停欲语迟()亡去不义,不可不语()(2)哀风急天高猿啸哀()君将哀而生之乎()秦人不暇自哀()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玉露凋伤枫树林()(2)无边落木萧萧下()答案一、(1)曾经;(2)虚指,指远离故乡;(3)离开;(4)诗中借指晚年;(5)遗憾。二、(1)名词,这

4、里指音乐/名词,言语/动词,说话/动词,读y,告诉,相告;(2)悲哀/同情/哀叹。三、(1)使动用法,使草木凋落衰败;(2)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落下,飘坠。琵琶行并序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明年秋今义:今年之后的第二年古义:_(2)因为长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_(3)暮去朝来颜色故今义:色彩 古义:_(4)老大嫁作商人妇今义:兄弟排行第一 古义:_(5)凄凄不似向前声今义:指方位 古义:_(6)曲终收拨当心画今义:小心,留神 古义:_(7)整顿衣裳起敛容今义: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古义: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

5、)(2)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2)商人重利轻别离()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送客湓浦口()(2)转徙于江湖间()(3)感斯人言()(4)本长安倡女()答案一、(1)第二年;(2)因此创作,是连词“因”和动词“为”构成的两个词;(3)容貌;(4)年纪大了;(5)时间副词,以前;(6)在中心;(7)整理。二、(1)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2)动词wi,写,创作/动词wi,弹奏/介词wi,替、给。三、(1)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四、(1)省略句,

6、省略虚词“于”。同时是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湓浦口送客;(2)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江湖间转徙;(3)被动句,意思是:被这个人的话感动;(4)判断句,本来是长安倡女。李商隐诗两首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一弦一柱思华年今义:指青少年时代 古义:_(2)望帝春心托杜鹃今义:指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怀古义:_(3)只是当时已惘然今义:形容失意的样子 古义: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迷庄生晓梦迷蝴蝶()迷不知吾所如()棋迷()以迷天下之主()(2)及不及卢家有莫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答案一、(1)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2)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

7、的美好事物的怀念;(3)迷惘,茫然。二、(1)迷恋,沉醉/分辨不清/沉醉于一物一事的人/迷惑;(2)如,比得上/到达/涉及,牵连。寡人之于国也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涂有饿莩()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寡人之于国也今义:指形影孤单的人古义:_(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今义:泛指河流 古义:_(3)弃甲曳兵而走今义:指一般的行走 古义:_(4)请以战喻今义:常用于对方 古义:_(5)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今义:经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古义:_(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今义:保养身体。 古义:_(7)王无罪

8、岁今义:没有犯罪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或或百步而后止()天之行,或日或雨()莫之或止()云霞明灭或可睹()(2)直直不百步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理直气壮()系向牛头充炭直()直上载公子上座()(3)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百发百中()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罟不入洿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5)以申之以孝悌之义()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斧斤以时入山林()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6)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

9、()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填然鼓之()(2)树之以桑()(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谨庠序之教()(5)王无罪岁()(6)然而不王者()(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译文:_(2)申之以孝悌之义。()译文:_(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_(4)非我也,岁也()译文:_答案一、(1)“无”通“毋”;(2)“颁”通“斑”;(3)“涂”通“途”。二、(1)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2)专指黄河;(3)跑,文中指逃跑;(4)有“请允许我”的意思;(5)“可”是“可以”,“以”是“

10、凭借”;(6)供养活着的人;(7)不要归咎。三、(1)有的人/有时/表示不定,没有谁/或许;(2)只是,不过/与“曲”相对/正确/同“值”,价值、价钱/径直;(3)打开/发射/派遣/花开;(4)几/密/数目/屡次;(5)介词,把/介词,凭/介词,按/认为;(6)比/对/在/向/被。四、(1)鼓,名词作动词,敲鼓;(2)树,名词作动词,种植;(3)衣,名词作动词,穿;(4)谨,形容词作动词,指认真从事;(5)名词作动词,归咎、归罪;(6)名词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7)生、死,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五、(1)状语后置句如果大王您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希望你的民众比邻国多了。(2)

11、状语后置句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3)宾语前置句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情。(4)判断句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劝学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虽有槁暴()(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君子生非异也()(4) 使之然也()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古义:_(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古义:_(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古义:_(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今义:阴间 古义:_(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寄托今义:把抽象的思想情感等放在具体的人

12、身上或事物上古义:_用心今义:指读书用功或对某事物肯动脑筋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先达德隆望尊()适冬之望日前后()(2)假善假于物也()乃悟前狼假寐()汉人未可假大兵权()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木直中绳,以为轮()(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用心一也()五、指出下列句子的

13、句式特点并翻译。(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文:_(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译文:_(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译文:_答案一、(1)“有”通“又”;(2)“知”通“智”;(3)“生”通“性”;(4)“”通“煣”。二、(1)广博地、广泛地学习;(2)特指长江黄河;(3)爪子和牙齿;(4)黄土下面的泉水;(5)寄托指寄居存身,用心指思想意识活动。三、(1)向远处看/盼望/名望、声望/月圆之时,指农历每月十五;(2)凭借/假装/给予/借;(3)强健,强壮/有力的/多/尽力。四、(1)水,名词作动词,游水;(2)日,名词作状语,每日;(3)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

14、下;(4),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5)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6)数词作动词,专一。五、(1)定语后置句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2)状语后置句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深。(3)判断句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过秦论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约从离衡()(2)合从缔交()(3)赢粮而景从()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宽厚而爱人今义:夫妻双方中的一方古义:_(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义:山东省 古义:_(3)流血漂橹今义:划船的工具 古义:_(4)分裂山河今义:整体事物的分开或使

15、整体事物分开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吞二周而亡诸侯()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河曲智叟亡以应()从径道亡,归璧于赵()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2)利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3)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吾固知公子之还也()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4)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

16、中()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5)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6)策振长策而御宇内()策之不以其道()蒙故业,因遗策()(7)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蒙故业,因遗策()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追亡逐北()(2)却匈奴七百余里()(3)约从离衡()(4)序八州而朝同列()(5)外连衡而斗诸侯()(6)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7)会盟而谋弱秦()(8)以愚黔首()(9)履至尊而制六合()(10)陈涉瓮牖绳枢之子()(11)有席卷天下,

17、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12)天下云集响应()(13)赢粮而景从()(14)内立法度()(15)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译文:_(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译文:_答案一、(1)“衡”通“横”;(2)“从”通“纵”;(3)“景”通“影”。二、(1)爱护人民;(2)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3)盾牌;(4)划分。三、(1)丢失、失去/使动用法,使灭亡/逃兵、逃亡的人/通“无”,没有/逃跑、逃脱/死亡;(2)有利的形势/锋利/快/有利、条件好/利益、好处;(3)牢固、坚固的地势/巩固

18、/坚持、坚决/本来、原来/固执、顽固/固然、诚然;(4)控制并利用/统率、统领/形制、构造/规模;(5)丢失/丢失的东西/遗漏、忽略/留给;(6)马鞭子/驾驭/策略;(7)趁机/凭借/沿袭/通过、经由。四、(1)亡,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2)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3)离,动词使动用法,使离散;(4)朝,动词使动用法,使朝见;(5)斗,动词使动用法,使争斗;(6)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7)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削弱;(8)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愚蠢;(9)履,名词作动词,登上;(10)瓮、绳,名词作动词,用破瓮做、用草绳系;(11)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19、12)云、响,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13)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14)内,名词作状语,在国内;(15)小弱,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五、(1)被动句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的七庙,自身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2)判断句然而陈涉只是个用破瓮作窗户、用草绳系门板的穷人,是个地位低下的农奴,是个正在被征发的人。师说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今义:学识渊博的人 古义:_(2)今之众人今义:大家 古义:_(3)小学而大遗今义:对儿童、少年

20、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古义:_(4)吾从而师之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_(5)师不必贤于弟子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古义:_(6)年十七,好古文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古义:_(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_(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会天大雨,道不通()策之不以其道()(2)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吾师道也()齐师伐我()师旷鼓琴()(3)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舍相如广成传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4)则于其身也,则耻

21、师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吾从而师之()(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3)吾师道也()(4)而耻学于师/不耻相师()(5)小学而大遗()(6)圣益圣,愚益愚()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译文:_(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_(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译文:_(4)不拘于时,学于余。()译文:_答案一、(1)“受”通“授”;(2)“不”通“否”。二、(1)求学的人。(2)一般人。(3)小的方面要学习。(4)是两个词:从,跟从;而,而且。(5)不一定。(6)

22、先秦两汉的散文。(7)用来的,凭借。(8)无论,不分。三、(1)风尚/道理/道路/途径,方法;(2)老师/学习/军队/乐官、乐师;(3)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驿站、客舍/传授/流传;(4)却/是,就是。四、(1)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2)下,名词作动词,低于;(3)师,名词作动词,学习;(4)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5)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6)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五、(1)状语后置句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2)“无贵无贱”前省略“地位”,“无长无少”前省略“年纪”因此,无论高低贵贱,不分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

23、在的地方。(3)宾语前置句不明白书中的文句,不能解决疑惑。(4)被动句不被时俗所拘束,来向我学习。训练步步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增加C填然鼓之 之:代“鼓”D弃甲曳兵而走 曳:拖着2选出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A.B.C.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组是()外连衡而斗诸侯有

24、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序八州而朝同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A/B/C/D/6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何陋之有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

25、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山阳令,量移江陵府掾曹。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礼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乃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

26、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常以为自魏、晋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起矣。故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节选自旧唐

27、书韩愈传)【注】 量移: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荣悴:兴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 投:投送B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 延:延请C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 鄙:鄙陋D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 振:传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韩愈真率、坚正性格特点的一组是()宫市之弊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28、AB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等到考中进士后,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传布他的名声,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B韩愈曾上几千字的奏章诉说宫市的弊端,触怒了皇上;皇上就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C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韩愈的进学解很同情他;因为韩愈有史学才能,所以委任他做礼部郎中、史馆修撰,编写史书。D本文叙述了韩愈在仕途起伏的经历,称赞了他的真诚、直率的品格和他的文学成就,但也写了他高傲自大的性格特点。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译文:_(2)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

29、功第一,愬不平之。译文:_(3)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译文:_素材巧链接 链接篇目:蜀道难【素材点金】1光影人生。李白的人生是光影人生,官场的阴影遮不住诗仙的光芒;也正是因为有了政治上的失意与阴影,李白的文学才华才得以绽放出耀眼的光芒。2找准位置。李白,是一个人才。但决不是一个治国的能臣,至少也算不上是一个称职的官员。李白找准了自己诗人的位置,用他的才学为中国文学增添了勃勃生机。【素材运用】示例1:喝一斗酒,你会飞,飞越难上青天的蜀道,飞越天姥山的传说,栖落在三千尺的庐山之巅,以月亮为杯,影子为友,浇灌你浓浓的愁情。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你为何没有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你又为何放

30、白鹿于青崖间?要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你放浪,官场给你留下阴影、失意、愁苦,于是,你追寻诗坛的光明,你对官场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挥一挥手,告别了官场之后,便有了“七分月光”,“三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你,人生美丽,身后的阴影将你的光明衬托得更加夺目。(2010年山东卷满分作文美源于光明与阴影)示例2:“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给予李白这么高的评价,可见李白将其人生价值发挥得何等淋漓尽致。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他找准了自身的位置。皇宫中的富贵荣华、纸醉金迷,官场里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让曾痴迷于功名利禄的李白明白:对

31、于朝廷来说,他只是个闲人,那儿并不适合他。于是,他重新给自己的人生定位,纵情山水,融入自然,“且放白鹿青崖间”,并最终成为中国诗坛第一人。试想,如果当初李白甘于“摧眉折腰事权贵”,那么世间恐怕就会少了一位名留青史的浪漫诗仙,多一个为帝王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如若这样,中国文学史不知会逊色多少。(2010年福建满分作文找准定位,绽放光彩) 链接篇目:劝学【素材点金】1学与思。文章运用连续的比喻句论证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和学习的方法、态度,给人以启示。语言整饬,形象自然,宜读宜诵,适合直接引用或巧妙化用。适用主题:如变通、积累、专心、坚持等。2劝学的败笔。劝学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32、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的劝学篇历来为人传诵,影响颇广,于是在很多人看来,蟹子就是一种非常懒惰、浮躁的动物。而实际情形是不是这样呢?自然界的实际是这样的:蟹子不是“六跪”,而是“八跪而二螯”;蟹子不但不寄居蛇或鳝鱼的洞穴,而且极其善于挖洞,且洞中必有水,因为蟹子喜欢其洞底的水最好是活水泉眼所在。相反,蛇和鳝根本不会挖洞,鳝鱼经常用蟹子废弃的洞穴,蛇则几乎不喜欢蟹子的洞穴,而是经常杀光老鼠全家住老鼠的窝。于此看来,学识渊博、勤奋好学如荀子者也有知识欠缺之处,也有喜欢主观臆断的一面。适用主题:如怀疑、自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素材运用】示例1:学与

33、思。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延伸。荀子也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与思只有紧密融合、相互促进,才有可能达到博学精通、智慧明达的境界。真正的学问家,单单占有广博的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具备深思明辨的思考能力。这或许也正是荀子所要告诉我们的。示例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谦虚谨慎,细致认真,不可主观臆断,甚至凭空捏造。荀子主观臆断,没做调查研究,就把蟹子当成反面教材,坏了蟹子名誉不算,还让文章的说服力大打折扣,更有损自己的名声,实在有失大家风度。圣人尚且有其欠缺之处,更何况我们常人呢?我们当引以为戒,谨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训

34、练步步高】【基础训练】1D解析 A荒年;B.更;C.音节助词,无意。2C解析 A项,停止/罢了。B项,横渡/隔绝。C项,都是助词,帮助停顿、判断。D项,连词,转折关系/连词,承接关系。3B解析 A项中前一“于”,介词,对;后一“于”,介词,从。C项前一“于”,介词,与;后一“于”,介词,对。D项前一“于”,介词,比;后一“于”,介词,对。4C解析 C项和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其余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树,种植;王,称王;水,游水。5C解析 归类依据分别为: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6C解析 C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为被动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D项为判断句。【提升训练】1B解析 延:扩展,可引

35、申为传布。2B解析 B项,两个“之”都是代词,他。A项,前者介词,表被动;后者介词,在。C项,前者介词,凭借;后者介词,把。D项,前者语气词,不译;后者兼词,于此。3D解析 句介绍他的遭遇及成文原因,句是说他交往庸俗之人的事,句是说他偏袒或疏漏。4D解析 “高傲自大”错。5(1)近日裴锷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赠序给他送行,(文中)竟称呼裴锷的字。(2)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很为此事生气。(3)但看到那些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

36、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督促。等到考取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传布他的名声,因此他很快就出了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请韩愈做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韩愈去做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在处理事务上却笨拙。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升为监察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专心于事务。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贬

37、到山阳县做县令,后来酌情转到江陵府做掾曹。元和初年,召韩愈去做国子博士,后来又任命为都官员外郎。韩愈觉得自己很有才,但却常被朝廷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自明心志。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为韩愈很有史学才能,所以委任他做礼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又提升为负责政绩考评的官员,起草政令,然后封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有看着韩愈不顺眼的人,翻出他以前的旧事,说韩愈曾经降职到江陵府做属官期间,荆南节度使裴均用比较优厚的条件招待韩愈。裴均的儿子裴锷凡俗鄙陋,近日裴锷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赠序给他送行,(文中)竟称呼裴锷的字。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这事韩愈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

38、。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做他的行军司马。淮西和蔡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都城长安,他凭借功劳被授予刑部侍郎,于是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中多处记述裴度的事迹。而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为此事生气。李愬的妻子进入皇宫,就(向宪宗)控诉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宪宗皇帝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他总不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好。当时这两位名声没有人知道,也未曾显达,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给他俩说好话,推荐他

39、俩,其中张籍最终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顺利。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睱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但看到那些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对后进之士则奖掖鼓励,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虽然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却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他总是把兴起名教、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他曾经说道自从魏晋以来,写文章的人大多拘泥赋体,可是经书典籍的意旨、司马迁扬雄的文风,不再有振作起来的迹象呀。所以韩愈写的文章,都要回归近体风格,抒情达意,他自称一家新风。后来的学者,都师法韩愈文风。当时写文章的人很多,没有能超过他的,所以人们都称赞“韩文”。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