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四 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6课时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选择题1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是()为适应探索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在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方针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根本保证A B C D解析根据所学史实应该是在艺术上允许各家各派竞相开放即百花齐放;在学术研究上应该畅所欲言,允许发表不同见解和主张即百家争鸣;故错误,此题应该选择B项。答案B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客观要求。”这里“客观要求”指的是()A发展科技文化 B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2、C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 D实现“科教兴国”战略解析注意题干的“客观要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针对科技文化领域提出的方针,故A项正确。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双百”方针的背景;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是双百方针在实施过程中的教训;“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答案A31967年,有位作家说:“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这位作家这样说的原因是()A20世纪60年代缺乏创作素材 B作家搞创作比较辛苦,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C“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 D改革开放以后,“双百”方针没有得到及时恢复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67年”“作
3、家”“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从时间上看出“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不利于文学作品的创作、发展,故选C项。答案C4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是()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解析A项体现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需要,符合题意;B项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教育思想,
4、C项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教育思想,D项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教育思想,均不符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时代要求。答案A5下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图中1977年反映的现象与其他年份相比,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快B当时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大量人才C“文革”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解析图表反映出1977年的报考人数与招生人数存在巨大的差距,这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导致大学招生削减;1977年恢复高考,致使近十年间的未高考的人数,踊跃报名,报考人数也就与招生人数呈现巨大的差距。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6新中国前30年,我国教育
5、发生过三次大的失误或冲击,即1957年“反右”扩大化对教育的冲击,1958年1960年教育革命中出现的急于求成等严重失误,文化大革命10年对教育的严重破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中国前30年教育未取得成绩B失误或冲击的根本原因是“左”的错误C新中国前30年高考制度未中断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最终完全建立解析由于“左”的错误,我国教育在新中国前30年出现三次大的失误或冲击,故选B项。A项错在“未取得成绩”,新中国前30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养了大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高考制度在“文革”期间遭到中断,排除C项;D项说法太绝对,排除。答案B7下图是2012年10月在中央综合频道播出的电视剧剧照,图中人
6、物为钱学森,该剧讲述我国自主研发“两弹一星”的过程。下列有关钱学森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仿制的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文革”时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新时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解析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据此可知A、C、D三项均不正确,B项正确。答案B8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
7、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其说明了()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B“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C改革开放的实践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多领域成就,A项说法单一,排除;B项1956年“双百”方针是发展文学艺术的方针,与本题四个精神无直接关联;C项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与前两个精神无关。答案D9“中国人进入太空人类对宇宙的激情再次燃起”,2003年法新社记者理查德英厄姆在报道中用了这样的标题。你认为这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解析“中国人进入太空”的关键词及时间“2003年”,提示了应该是对“神舟”五号的评价,所以
8、答案为B项。答案B101965年,某报刊发表评论:“它的实现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这是指()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的研究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南优二号杂交水稻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65年”“人工合成蛋白质”,由此判断是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答案C112011年7月28日,中国“蛟龙”下潜深度达到5 188米,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五个掌握3 500米以上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12年6月27日,中国“蛟龙”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 062米。这说明()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B当代科
9、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解析题干中的材料体现的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故选B项。A项说法错误,C项夸大了深海探测技术的作用,D项错在“绝对”且说法太宽泛。答案B12“1977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是指()A实施义务教育法 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C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解析考查对“文化大革命”后教育的改革。关键信息是“1977”、“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由此即可判断选B项。答案B二
10、、非选择题13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股发自晚明的新思潮,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的藩篱,萌发民主性的光华。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材料二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美AM伯恩
11、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材料三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依据材料一判断其所谓的“异质因素”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潮的认识。(2)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共中央为何要提出“双百”方针并概述其历史地位和作用。(3)材料二中“独特社会”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处的社会背景分别指出上述思想文化的差异性。解析第(1)问,注意时间“明末”,回顾所学明末清初思想家的相关内容作答;认识则从该思潮产生的积极作
12、用和局限性两方面辩证回答即可。第(2)问,回顾所学“双百”方针实施的背景和地位作用等相关知识进行作答。第(3)问,“独特社会”指该社会蕴藏着新的进步因素,从经济、阶级因素进行回答;“差异”性注意从阶级立场的角度分别进行分析。答案(1)异质因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认识:明清思想家们挑战正统观念,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天下为主”、经世致用等,一定程度地反映了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积极推动作用。这股新思潮吸取了儒学的积极因素,批判其不合理的成分;是传统儒学在新时期焕发的生机;并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若以另一角度回答,酌情判定)。(2)背景:三大改
13、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的生活和交往方式发生变化。党和政府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展科学和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地位和作用:它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根本保证;是党的一项基本的、长期性的方针。它的提出和贯彻使科学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3)含义: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成长;欧洲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差异:材料一所述的明清思想文化是社会转型时期旧势力对传统文化的修正和完善;材料三是社会转型时期新兴阶级的文化创新;材料二属于新的社会制度下大众文化的建树。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14、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技术大军和一流的科学家、技术专家。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的人才。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江泽民在十四大上的报告材料三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胡锦涛在十七大上的报告(1)我国三代国家领导人对科技与教育的关系看法有何共识?(2)结合材料及所学,说一说在三代国家领导人的领导下,有哪些“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具体行动或成就?答案(1)共识:都认为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都强调大力发展教育)。(2)行动或成就:完成了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初步建立了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完善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体系;启动希望工程,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等。(任意列举四条即可)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