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12一、知能巩固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以此驰骋当世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B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C晚乃遁于光、黄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呼余宿其家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解析:A项,“以”均作介词:凭借。B项,代词:他。兼词:在那里。C项,介词:在。介词:给。D项,代词:他。副词:表反问,难道。答案:A2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环堵萧然,而
2、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晚乃遁于光、黄间ABCD解析:是描述他的“侠”。答案:B3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C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D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中的几个断面。作为人物传记,
3、其写法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如出一辙。解析:A项,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项,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D项,“如出一辙”理解有误,本文是人物传记,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名为“传”,实际上是一篇蕴议论于抒情的散文。二者写法明显不同。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贼环而进(包围)B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句末助词,没实在意义)C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爱好)D引之长丈许(拉开)解析:C项,工:擅长。答案:C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A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B宋将军故自
4、负C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D吾始闻汝名,以为豪解析:A.窗户:窗户和门;C.请客:请求客人;D.以为:把当作。答案:B6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许”字也相同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许”字也不同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许”字相同D两个“以”字相同,两个“许”字不同解析:中以:因为/来;中许:左右/地方。答案:B二、文段选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大铁椎传魏禧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5、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
6、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
7、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年当三十,然大铁椎今年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 工:擅长B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 寝:丑陋C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扣:询问D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期:期望解析:D项,期:约定日期。答案:D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与遇宋将军家/与人罕言语B人以其雄健/吾骑马挟矢以助战C而腰多白金/众贼环而进D久居,祸且及汝/且欲观客所为解析:A项中“与”均为连
8、词,和。答案:A9下列句子括号中省略的文言虚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B故尝与()过宋将军C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D贼二十余骑()四面集解析:B项,省略“之”,其余省略“于”。答案:B10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引子部分作者对陈子灿“逢异人乎”的发问说明作者喜欢“异人”,赞赏“异人”,实质上也暗示他为“异人”立传是为了能够更自然地抒写自己的志趣和抱负。B大铁椎“皆不足用”一语,表现了他有知人之明的智慧,豪放而坦诚的性格;将军“强留之”则是对大铁椎心有不满,想找机会向大铁椎证明自己并非“不足用”。C大铁椎半夜激战得胜后“吾去矣”一语,既是大铁椎
9、对将军的告别之语,更是大铁椎寻找志同道合者之不易,难于实现抱负、施展才能之艰难的沉重叹惋。 D作者在正文中淋漓尽致地刻画大铁椎的威武形象,只是曲折隐晦地抒写自己的志趣,评论部分作者则是借评论大铁椎而明显地坦露了自己的心迹。解析:B项,“将军强留之则是对大铁椎心有不满,想找机会向大铁椎证明自己并非不足用”有误。答案:B三、时文选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
10、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
11、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
12、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解析:解答本题关键之一是理解“荫”的含义,此处当为“庇荫、庇护”之意,故“以荫”不可断开,排除B、C两项。“京西转运使”为官名,做后句主语;且“建”的对象为“陵”。而不是“京西转运使”,排除A项。答案:D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
13、祀的官员以及禁卫。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解析:“京兆尹”并非“知府”的简称,是国都所在地区的行政长官。答案:C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B.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
14、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C.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解析:A.纯礼“敢于抗言”表现在他因建陵不受令而受到众人责问时的回答,“受到韩琦赏识”根据原文“琦是其对”可知。故此项正确。B.注意找到“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联系下文事件及关键点“吾不忍也”“以赎”“释”等来判断,可知此项正确。C.由“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判断是“开封府任上
15、”;然后看村民作为;再看纯礼的态度“以不应为杖之”,即“按不应做此事的罪名杖责他”;最后看皇上的态度“徽宗从之”。故此项正确。D.“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错,原文为“会诜馆辽使”,是王诜宴请辽使,而不是纯礼。答案:D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译文:_(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译文:_解析:(1)方:正。务:尽力。虑:担心。岂:哪里。患:祸患。(2)村野:鄙俗、粗野。蔽:决断、断定。好生:爱惜生灵。答案:(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2)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
16、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参考译文:范纯礼字彝叟,因父亲范仲淹的恩荫,担任陵台令和永安县令。永昭陵兴建,京西转运使把木材、石料、砖和工匠役徒摊派给一路,只有永安不接受命令。使者把这件事报告给陵使韩琦,韩琦说:“范纯礼难道不知道这件事吗?一定有他的说法。”后来,众人责问他,纯礼说:“陵寝都在永安县境内,一年四时都要修缮管理,没有闲着的时候,现在竟然和各县平摊赋役,怎么比得上将赋役搁置,用它来供奉平时的用度呢?”韩琦肯定了他的回答。回到朝廷,任命为三司盐铁判官,凭借比部员外郎出任遂州知州。泸南有边防事务,征调赋税严苛急切,纯礼一概以静应对,分辨其中可以备办的,不从百姓那里征取。百姓在庐舍中画像,
17、把他像神一样加以供奉,命名为“范公庵”。草场失火,百姓疑虑害怕,看守草场的官吏惊恐地等待诛杀。纯礼说:“草湿就会起火,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只让他们暗中赔偿。库吏偷丝太多当判死罪,纯礼说:“因为乱糟糟的丝杀了他,我不忍心。”听任他的家人立刻出钱买下丝来赎罪,命令释放受到牵连的人。授职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即位,(纯礼)凭借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开封知府。前任知府治政苛刻严酷,纯礼说:“宽松与严苛相辅相成,这是圣人的教导。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因此一概以宽松的态度来处理政事。皇帝直接下诰命令审讯享泽村百姓谋反一事,纯礼审问事情的缘由,(原来是)这个人
18、到戏场看戏,回来的路上见到工匠做桶,就把桶戴在头上说:“和刘先主相比怎样?”于是被桶匠抓住。纯礼第二天上朝应对,徽宗问怎么处理这件事,纯礼回答说:“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按不应做此事的罪名杖责他,就够了。”皇帝说:“(这样做)凭什么告诫后人呢?”纯礼回答:“正是要外面的人知道陛下不滥施刑罚,足以作为典范了。”徽宗听从了他的话。纯礼沉稳坚毅刚强正直,曾布畏惧他,挑拨驸马都尉王诜说:“皇上想要升任你为承旨,范右丞不同意。”王诜发怒。恰逢王诜招待辽国使者,纯礼主持宴会,王诜诬告他动不动就直称皇上名字,纯礼被罢免为端明殿学士、颍昌府知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任
19、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四、创新提高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浣溪沙忆旧苏轼长记鸣琴子贱堂。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量。仲卿终不避桐乡。【注】此词别本有小序云:“赠陈海州。陈尝为眉令,有声。”苏轼,眉州眉山人。宓子贱为官时,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效果。西汉中叶时人朱邑,字仲卿,在桐乡为官,深受人民爱戴,病重时,嘱咐其子将其葬于桐乡。(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上阕运用“鸣琴而治”的典故,借宓子贱为官时,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效果来赞美陈海州治理眉州有方。B下阕借用“朱邑归葬桐乡”的典故
20、表达陈海州得眉山百姓的爱戴,抒发了苏轼对曾经任家乡父母官的陈海州的一片感激之情。C“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两句借景抒情,写出昔日绿柳垂杨环绕朱漆厅堂,现在却被秋霜覆盖的萧索情景,表达了作者世事变迁之感。D“聚散交游如梦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生聚散浮沉如同梦境一般,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有异曲同工之妙。解析:“表达了作者世事变迁之感”不对,应是表达了作者时光流逝之感。答案:C(2)有人评价此词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_答案:将过去“朱颜绿发”与现在“秋鬓数茎霜”进行对比,抒发了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运用比喻,表达了人生如梦、聚散无常的无奈;直接抒怀,充分显示出不计较个人得失、超然物外的旷达;运用典故,委婉的表达出对陈海州的爱戴、感激。(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