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练)1如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图中参与调节的内分泌腺不只一种B 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的分泌减少C 若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量明显增加,则和的量可能会减少D “感受器下丘脑内分泌腺”构成一条完整反射弧【答案】B【解析】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参与调节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故相应的内分泌腺不止一种,A正确。可以表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它的分泌增多,B错误。因负反馈调节作用,若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量明显增加,则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C正确。肾上腺素的分泌
2、就是通过感受器下丘脑内分泌腺构成的反射弧完成的,D正确。2图中电位计的电极都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刺激图1中的c点和图2中的b点,指针都不偏转B 刺激图1中的a点,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 刺激图2中的c点,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D 剌激图2中的b点可能会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答案】A【解析】在图1中的c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由于bc=cd,因此兴奋同时传导到b点与d点电极,bd之间无电位差,电位计指针不偏转;在图2中的c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传导到a点电极,电位计指针偏转一次,接着兴奋通过突触传导到d点电极,电位计指针再偏转一次,A错误;刺激图1中的a点,兴奋先到达b点电
3、极,后达到d点电极,因此电位计指针先向左偏转一次,再向右偏转一次。所以,刺激a点电位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刺激图2中的c点,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只能传导到d点电极,因此电位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C正确;b点位于突触小体上,剌激图2中的b点可能会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D正确。3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有三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B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的基因C 体内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 饥饿状态下,人体的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答案】B【解析】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呼吸系统、消
4、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皮肤等,A正确。抗利尿激素的靶器官是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但不会有抗利尿激素的受体,因此抗利尿激素受体的基因不会表达,B错误。内环境是组织细胞的直接环境,体内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饥饿状态下,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所以人体的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D正确。4阿托品是一种常见的麻醉药物。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再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
5、。据此判断,阿托品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的机制可能是( )A 破坏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B 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C 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D 阻断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分析,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说明阿托品阻止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而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乙酰胆碱被分解,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说明阿托品没有破坏突触的结构,A错误;也没有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或阻断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BD错误;因此很可能是因为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不能和受
6、体结合,进而影响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C正确。5下列有关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正确的是( )A 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出神经B 根据脊髓灰质内容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C 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前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狭窄部分(后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D 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答案】D【解析】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A项错误;图示中“”为轴突末端,与之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
7、的为传出神经,B项错误;与膨大部分(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C项错误;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说明外周段不与效应器相连;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说明兴奋可传至中枢,并经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D项正确。6下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 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 转两次C 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 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
8、,乙指针不偏转【答案】D【解析】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均为正电位,乙不发生偏转,A正确。刺激a处时,对于甲电流表,兴奋传到电极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甲指针偏转一次。对于乙电流表,兴奋先传到乙电流表的左边电极,然后传到右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两次,B正确。刺激b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左边神经元,因此甲指针维持原状,对于乙电流表,兴奋无法传到电流表左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一次,C正确。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边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7下图所
9、示的神经纤维膜上有A、B、C三个点,现将一电流计的两极分别连接在A、B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A 偏转一次,方向向左B 偏转一次,方向向右C 偏转两次,方向相反D 偏转两次,方向相同【答案】C【解析】刺激C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到达B处时,此点处的膜电位是外负内正,而A处电位是外正内负,AB之间存在电位差,电流计指针偏转;当兴奋到达A处时,此点处的膜电位是外负内正,而B处电位是外正内负,AB之间存在电位差,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偏转方向相反。C正确。8如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B 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10、共同调节血糖平衡C 出现尿糖现象就可以判定此人是糖尿病患者D 若胰岛A细胞受损,则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减弱【答案】B【解析】A、图示表明,血糖调节的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A错误; B、是肾上腺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升高血糖,B正确; C、偶尔出现一次尿糖,可能是进食过多的糖类造成的,不一定就是糖尿病,若持续尿糖,则有可能是糖尿病,C错误; D、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则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减弱,D错误.9进行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时,人体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中的C02刺激大脑的呼吸中枢,加快呼吸,维持pH稳定B 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
11、增加散热、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稳定C 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维持血糖稳定D 垂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维持渗透压稳定【答案】C【解析】呼吸中枢位于脑干,A项错误;进行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均加强,B项错误;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促进肝糖元的分解,维持血糖稳定,C项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D项错误。10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答案】B【解析】
12、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另外胰岛素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A正确;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神经调节中枢位于脊髓,不受大脑皮层控制,B错误;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等作用。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胰腺分泌胰液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又受激素调节的控制,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也是促胰液素的靶器官,D正确。11图一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图二为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发挥作用使细胞产热增多的过程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3、(1)内分泌腺a是指_(填“下丘脑、垂体或甲状腺”),腺体b的细胞的内环境是_ (填“血浆、组织液或淋巴”)。(2)图一中,甲状腺激素为_ (用数字作答),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对abc中的某些腺体的活动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为_调节。(3)图二中细胞质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分析可知,细胞中物质D起作用的具体部位是_。(4)与此同时,下丘脑也可以通过传出神经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它与甲状腺激素有_作用,该过程中的内分泌腺可以看作是反射弧的_部分。(5)若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位于_, 它 的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则此处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答案】(1)垂体 组织液(2)负反馈(3)糖蛋白线
14、粒体(基质和内膜)(4)协同效应器(5)下丘脑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解析】由图一可知,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是一种组织器官,因此,其内环境是组织液。图一中,甲状腺激素为,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对甲状腺、垂体、下丘脑的活动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由图二可知,细胞质受体和甲状腺激素形成的复合物,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故该复合物为大分子物质,因此,兼具信息交流功能的细胞质受体可能为糖蛋白;由图可知,D为催化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的呼吸酶,呼吸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基质(或线粒体)。肾上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维持体温平衡上是
15、协同关系,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过程,肾上腺和甲状腺可看作是反射弧的效应器部分。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其突触后膜若对Na+通透性大,即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12内环境稳态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据图分析:(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如果图示蛋白质类激素,从血液中到达相应的受体需要穿过_层磷脂分子。图示进人到组织液中的物质有_。(2)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而T细胞活性下降又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原因是_。从反射的结构基础分析该免疫细胞属于_的一部分;从激素调节角度分析该免疫细胞属于激素的_。(3)若抗体与自
16、身红细胞结合,造成这些红细胞被吞噬和分解,这一现象在免疫学上称为_;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再接受同一抗原剌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调节0激素、免疫活性物质、神经递质(少一种不给分)(2)T 细胞活性下降后,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且呈递抗原的能力降低,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减少,抗体的生成量减少效应器靶细胞(3)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解析】(1)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蛋白质类激素是生物大分子,以胞吞、胞吐方式通过细胞,不是跨膜运输,没有穿过磷脂分子。据图示可知,进入到组织液中的物质有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激素。(2)精神因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而T细胞活性下降又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原因由图分析可知:T 细胞活性下降后,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且呈递抗原的能力降低,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减少,抗体的生成量减少。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免疫细胞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激素作用的细胞是靶细胞。(3)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造成这些红细胞被吞噬和分解,导致自身损伤的现象为自身免疫病;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剌激后引起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