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2.34MB ,
资源ID:206890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689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2当仁不让于师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2当仁不让于师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doc

1、2 当仁不让于师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言以为不知 知:聪明,智慧B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诱:诱惑C二三子以我为隐乎隐:隐瞒D伯牛有疾,子问之问:问候【答案】B(诱,引导)2下列句子中,“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若圣与仁,则吾岂敢B吾与点也C朝过夕改,君子与之D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答案】(A连词,表并列;其他三项都是动词,赞许)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一言以为知 B道之斯行C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D夫子矢之曰【答案】C(A“知”通“智”。B“道”通“导”。D“矢”通“誓”)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毋

2、吾以也 B不吾知也 C加之以师旅 D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答案】C(C状语后置,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 B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C博我以文 D三子者出,曾皙后【答案】C(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余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二、课内阅读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至“吾与点也”,完成后面的题。6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B以俟君子俟:等待C鼓瑟希鼓:锣鼓D因之以饥馑因:接着【答案】C(鼓:弹奏)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此或彼,二者必居其一B千乘之国,摄乎

3、大国之间乘犊车,从吏卒 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今齐地方千里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天涯若比邻【答案】C(A代词,有人/连词,或者。B名词,车辆/动词,坐。C均为名词,方圆。D动词,等到/动词,挨着)8下列有关选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塑造了一个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师长形象,循循善诱是他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和蔼可亲是指他的性格特征。 B子路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他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出子路爽快、坦率但急躁、自负的性格,所以对他的志向孔子“哂之”以示否定。 C冉有愿意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给君子,表现了他极其谦让的态度,这

4、反映出他谦虚谨慎的性格。 D公西华年少而怀有大志,把自己的宏大理想说得极其婉转、谦让,说自己没有才能,只能学着治理国家,态度谦恭。【答案】B(“哂之”并非否定他的志向,只是因为他的态度不谦虚。这是一种善意的批评)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_(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_【答案】(1)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2)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游泳(祈福),在舞雩台上乘凉,唱着歌回

5、家。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去私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墨

6、者有巨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选自吕氏春秋去私)【注】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均为人名。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行:前往B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有间:有一会儿C外举不避仇举:举荐D不许惠王许:答应【答案】A(行:施行)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7、的一组是()A其谁可而为之 君知其难也B午非子之子邪 今者有小人之言C而遂杀之 后遂无问津者D伤人者刑 同予者何人【答案】A(A副词,加强语气/代词,那。B均为结构助词,的。C均为副词,就。D均为代词,与前面的词组成“者”字结构,译为“的人”)12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的处世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晋平公祁黄羊腹_【答案】(示例)晋平公:从谏如流、择善而从。祁黄羊:出以公心、不念旧恶。腹:大义灭亲、铁面无私。13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平公曰:“善。”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_【答案】晋平公认可并采纳祁黄羊的建议。国人对祁黄羊的

8、荐贤、晋平公的纳谏以及解狐、祁午的称职表示赞赏。孔子对祁黄羊的荐贤原则表示赞赏。【参考译文】天的覆盖没有偏私,地的承载没有偏私,日月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它们各自施行它们的恩德,所以万物才得以生长。尧有十个儿子,但是不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不传位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禹。(他们)最公正了。晋平公向祁黄羊问道:“南阳没有县令,谁可以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担任。”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可以做地方官的,不是问我的仇人啊。”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就让解狐担任,国人都很称赞。过了不久,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管

9、军事的官,那有谁能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担任。”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管军事的官,不是问我的儿子呀。”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又让祁午担任,国人都很称赞。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说法太好了!推荐外人不回避仇人,推荐家里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公正了。”墨家有个大师腹,居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先生在这件事情上就听我的吧!”腹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规定: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这是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是天下的大义。君王虽然为

10、这事加以照顾,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施行墨家的法规。”腹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腹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四、语言运用14高一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与会者赠送纪念书签。请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要求:紧扣活动主题; 必须原创; 语言表达简明、得体;不超过30字。_【答案】(示例)读论语辨损益悟先贤睿智借慧眼识真伪觅交友良方15请紧扣下面提供的句子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继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和”是中华文化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_ _【答案】(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顿”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示例二)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望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渴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