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专项突破演练14小说阅读专项练探究一、(2018宁德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 分)好东西在哪里黄建国胡军胜在外头打了两年工,然后回来了。他对人说:“城里好是好,但好东西全是别人的。好吃的好喝的是别人的,女人是别人的,轿车是别人的,连拉屎尿尿的地方都是别人的。好有什么用?不如回到村子里,我是我自己的。”话虽这么说,可过了几天之后,胡军胜觉得梅庄其实很没有意思。梅庄跟其他村庄一样,早上天一亮,家家打开头门,用扫帚在门前划拉几下,接着,你出来我进去,一整天忙忙碌碌的,不知干些啥名堂;太阳一落山,暮色四合,家家门户紧闭,街上一片漆黑又悄无声息,好像整个村庄钻到地底下去了,好像地球上
2、没有这个村庄了。所以,胡军胜觉得梅庄真的很没有意思。上午十点多钟,胡军胜走出家门,穿过街道,离开村子径直到北边的阳峪岭去。他想在那儿寻一阵子清净。事实上家里也够清净的,麦子已经下种,又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不过,胡军胜不喜欢家里的感觉,因为他父亲胡庄庄总吊着个长脸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不时为布尔山羊的事唉声叹气,让人不舒服。节令已过寒露,搭眼望去,四周一片乱糟糟的。果园的树叶还没有落尽,玉米秆横七竖八地散落在地里,麦苗只探出一点黄芽,连土坷垃都遮不住。胡军胜不看地上,看天空。他看见空中有一只鸟在飞,他仰起脸朝它吹了一声口哨。翻过底角沟,又过一道梁,沿着一条弯曲的小路就到阳峪岭的最高处了。胡军胜找到一个
3、合适的斜坡半躺下去,用胳膊肘支着头,眯起眼打量梅庄。他还从来没有隔开这么一段距离认真地打量过梅庄呢。冬天尚未到来,太阳依然温暖,明亮的光线如同绸缎一样又柔软又光滑。从眼缝望出去,梅庄渐渐模糊,变成了一条黑色的细线;睁大眼,它又清清楚楚了。哎,这个梅庄哎。在深而远的天空下,在岭坡平缓的地方,梅庄被树木遮盖着,不像一头牛,也不像一只羊,而像一块贴在地上的膏药。哎,膏药,胡军胜说,真的像膏药。胡军胜想,梅庄夜晚的街道太黑太静了。胡军胜想,梅庄应该有点什么事,它不能老没有事。胡军胜这么想着,睡着了一会儿。胡军胜呼的一声坐起来。胡军胜揉揉眼走下阳峪岭。胡军胜推开他家果园房庵的门。胡军胜愣住了。屋子里烟雾
4、缭绕,四五个半大不小的孩子围在一起玩扑克牌。胡军胜惊讶地说:“你们干什么?”很显然那是几个逃学的初中学生,个个嘴里叼着烟,扭过头,表情怪异地对胡军胜笑。一个说:“上午的课没意思,老师胡讲呢。”另一个说:“我们死活念不进脑子里去。”胡军胜像他父亲那样哦了一声,说:“你们,看看这梅庄,像一块膏药。我以前没有用功念书,不然,城里的好东西就有我一份了。你们,自毁前程啊。”几个初中生哗的一声笑起来,说:“考不上学的人一茬子呢。我们跟你一样。管屎那么多。”胡军胜也笑了。但胡军胜忽然一挥胳膊吼了一声:“出去!”他又说:“都滚出去!”他从墙角扛起一根木椽走出来,他是到房庵里去取那根木椽的。下午,胡军胜在他家门
5、前的街道边竖起一根木杆,然后找到村上的电工梅跃进说:“扯二十米电线,接一只电灯挂起来。”梅跃进眨巴着眼睛说:“我不明白你的意思。”胡军胜说:“村子里应该有点事。夜晚太黑了,没一点人气。”梅跃进绕着胡军胜转了一圈,上下打量着他说:“你给街上扯电灯,让梅庄变得亮堂?”“我不想让黑夜淹没了村子,看上去像一块膏药。”“胡军胜哎,你进城打工两年,叫人认不得你了。”“城里没有黑夜,街道和广场彻夜通明。”“地方不一样哎。”“好地方都这样。依我看,梅庄应该发生点什么事情。”“好,你弄嘛。”电工梅跃进说,“我现在就给你接线。你哪怕在灯下耍猴呢。不过,电线得从你家电表里走。”这时候,胡军胜的父亲胡庄庄突然冲了过来
6、。他说:“我不同意!”左手在屁股上拍打了两下。他右手牵着一只布尔山羊,刚从双庙镇赶集回来。这只羊让他伤透了脑筋,五个月前两千多元买进,今天买主只出到三百元。他两眼通红,愤怒地瞪着胡军胜。胡军胜对他父亲说:“这是我自己的事,你回。”“我不同意!”胡庄庄说。他倒了一下手,右掌又拍打在屁股上。“鳖大头才耗财呢!”但是,胡军胜的父亲胡庄庄没有能够阻止胡军胜。当天晚上,梅庄的街道上亮起了一盏黄灿灿的电灯,一群猴子追逐打闹到小半夜。不久,梅庄果然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一只布尔山羊被吊死在灯下的木杆上。(选自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黄建国卷,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7、(3分)()A.小说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胡军胜的形象。如他对逃学孩子的呵斥、梅跃进对他的评价、父亲的反对等,具体地表现了他的个性。B.小说多处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觉得梅庄其实很没有意思”“觉得梅庄真的很没有意思”等,表明他对家乡现状的绝望。C.小说叙事简洁,描写生动,语言质朴,多用口语,又掺入方言,如“管屎那么多”“鳖大头才耗财呢”等,呈现出鲜明的乡土色彩。D.小说结尾写“果然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吊死布尔山羊,呼应上文,暗示胡军胜试图改变一潭死水的梅庄的愿望落空,耐人寻味。【解析】选B。“表明他对家乡现状的绝望”这一说法不当,由下文给村庄安路灯,希望村庄像城里一样,教训几个
8、逃学的初中生,可知他对家乡现状应是“失望与不满”。2.小说中的胡军胜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5分)答:_【解析】由胡军胜进城短暂打工后又返回了农村的情节可知,他是一个生活在新时期的农民工形象。他感到城里的东西虽好却没有自己的,他想让自己的家乡也变得和城里一样,自己花钱安路灯,表明他渴望改变家乡梅庄的现状。然而他却不知道改变家乡不是安一个路灯这么简单,小说结尾也暗示,安了路灯家乡也没有什么变化,说明胡军胜的方法是不正确的;他批评几个逃学的初中生,然而面对他们的反问却无言以对,这些都表明他没有明确的目标,并不知道应该把家乡改变成什么样子,也没有具体的对策。然而与在家的父亲、电工相比,胡军胜敢
9、于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家乡现状,又表明他有自己的想法,见过世面,敢实践。答案:小说中的胡军胜是新时期一个渴求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而又迷惘的农民工(1分)。具体表现为:(1)有想法而无明确目标:他羡慕城里的生活,渴望改变梅庄膏药式的现状,却没有明确的目标;(2)见过世面,有忧患意识却找不到好的出路:在城里打工的他为梅庄的死寂而担忧,为玩扑克牌的逃学孩子而着急,而无具体对策;(3)有主见、敢实践却无良方:他不顾父亲反对,从自家电表接线给街上扯电灯,结果也改变不了梅庄的落后。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3.小说以“好东西在哪里”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好东西在哪里
10、”是一个疑问句,用疑问句作标题,也就在标题中设置了悬念,很好地激发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小说开篇就写到主人公胡军胜因为“城里好是好,但好东西全是别人的”而回到家乡梅庄,接着写他希望把城里的好东西带回到家乡来,并且有了改变家乡的行动,所以“好东西在哪里”既是行文的线索,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人公的思想性格。标题是“好东西在哪里”,结尾却写到胡军胜自认为的好东西不被认可,前后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揭示了城乡差别,突出了小说的主题。答案:(1)标题设问,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2)点明线索,推动情节发展:“好东西在哪里”的念想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是行文线索。(3)呼应结尾,形成反差:胡军胜怀揣“好
11、东西在哪里”的困惑,试图改变梅庄“老没有事”的“膏药”般的现状,结果却事与愿违。(4)突出主人公思想性格:胡军胜渴望梅庄拥有“好东西”并执意而为,而现实却与其愿望相悖,为此他惶惑、纠结。(5)暗示小说主题:小说围绕胡军胜为梅庄寻找“好东西”而努力一事展开叙述,揭示当下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引发人们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思考。(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二、(2018抚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分)陪我过个除夕夜程贤军刘满旺因为给老婆治病,欠了一大屁股债。后来,老婆离开了人世,刘满旺便带着儿子到深圳打工。儿子今年十岁了,非常懂事,从来不向爸爸乱要一分钱。刘满旺在一家箱包厂找到
12、一份工作。他租了一间小屋,儿子去上学,他便拼命地在厂里干活。为了能多挣一分钱,他没日没夜地干着活。他早晨五点钟去上班,晚上加班加到十二点才回家。早晨去时,儿子在睡梦中,晚上回来时,儿子又在睡梦中。这样,从白天到夜晚,刘满旺很难与儿子说上一句话,更不用说跟儿子在一起吃顿热乎饭了。这天刘满旺很晚才回到家,他推开门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儿子还在写作业。刘满旺忙说:“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睡呀?”儿子见爸爸回来了,忙站起来,兴奋地说:“爸爸你回来啦,反正明天是星期六,睡晚会儿不打紧的。”儿子上前去拉着刘满旺的手,说:“爸爸,我好想和你在一起啊。”刘满旺心里酸酸的。是啊,想来也有好几个月没好好在家陪儿子了
13、。他觉得欠儿子的真是太多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为了多挣钱,他不得不拼命地加班啊。儿子高兴地爬上床,紧挨着爸爸睡起来。儿子将小脸凑到爸爸的耳根,悄悄地说:“爸爸,过几天就要过年了,除夕夜你不会去加班吧?”刘满旺笑着说:“傻儿子,爸爸正盼着过年加班哩。过年加班一个顶三个,还发肉和鱼,爸爸求之不得哩。”儿子侧过身去,便不再吭声。过了好久,儿子又转过脸来问:“爸爸,你晚上加班能挣多少钱呢?”刘满旺说:“平时晚上加班加到十二点,能多挣十块钱,大年三十加班就能多挣三十块啊。”一天夜里,刘满旺依然很晚才回家。儿子早已睡着了。这时,他突然发现儿子的文具盒内有一张十元的钞票。刘满旺顿觉奇怪,心想,我并没有给
14、儿子钱啊,他哪里来的钱呢?难道,他变坏了?想到这里,刘满旺心里不由得一紧。他真想把儿子叫醒,好好问一下,可儿子睡得正香,他真不忍心叫醒儿子。他想,还是过两天找个机会再问吧,深更半夜的,把孩子叫醒,会吓着孩子的。可是,令刘满旺吃惊不已的是,第二天晚上他发现儿子的文具盒里又多了一些零钱。看着文具盒里的钞票,刘满旺越想就越生气。这还了得,这小子居然躲着我干起小偷小摸的事情来了。今晚不好好教育教育他,我还算他的老子?刘满旺忙叫醒儿子。儿子一咕噜爬起来,揉着惺忪的眼睛问:“爸爸,叫醒我有什么事吗?”刘满旺板着脸问:“你老实告诉我,那些钱是从哪里弄来的?”儿子低头不语。刘满旺生气地说:“说啊,从哪里弄来的
15、?是不是偷来的?”儿子忙说:“不,不是偷的。”“那是谁给你的?不老实交代,老子揍死你!”儿子看了刘满旺一眼,突然哭着说:“爸爸,那些钱是我这几天拾破烂儿换来的。爸爸,你知道吗?再过两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我好想除夕晚上你能在家陪陪我啊。可你只知道加班加班,你从来没想到过要陪我。我知道除夕晚上加班你能多挣三十块钱,所以我就想自己去挣三十块钱,我要把你的除夕晚上买下来,我不让你到任何地方去,我要你在家好好陪我过一个除夕夜啊”刘满旺的眼睛湿润了。他一把搂住儿子,声音哽咽着说:“就算给我三百块钱我也不会去加班了,除夕晚上我要陪我的乖儿子啊。”(摘编自小说月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16、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肖像、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如通过一些个性化的语言,凸显了刘满旺在审问孩子钱从哪里来时的愤怒。B.小说擅长在朴实叙述中表达情感,刘满旺震惊于儿子挣钱的真相,决定陪儿子过除夕夜,这一情节设计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C.当听说父亲除夕夜还要去加班时,儿子“侧过身去,便不再吭声”,这表明儿子对父亲只知加班而不陪伴自己的不满和怨恨之情。D.小说两次写到刘满旺看见儿子文具盒里的钱之后想到钱可能是偷来的,意在通过这些情节表明父亲根本不关心孩子,不给孩子零花钱。【解析】选B。A项,文中没有肖像描写。C项,“儿子对父亲只知加班而不陪伴自己的不满
17、和怨恨之情”错,从原文来看,儿子对父亲虽有“不满”,但无“怨恨”。D项,“意在通过这些情节表明父亲根本不关心孩子,不给孩子零花钱”于文无据,无中生有。2.小说在刻画刘满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人物的形象特征。人物性格的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他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答案:勤劳能干,吃苦耐劳。为了能多挣钱,他没日没夜地干活。关心爱护儿子。他没时间陪儿子,觉得欠儿子的太多。冲动,不理智。他看到儿子文具盒里有钱,以为那是儿子偷来的,十分生气,没想清楚就责怪儿子。(答对2点给
18、4分,答对3点给5分)3.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刘满旺,也有人认为是刘满旺的儿子,你认为是谁?请说明理由。(6分)答:_【解析】本题主要探究小说的主人公。明确主人公,结合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答案:示例一:小说的主人公是刘满旺。从情节结构上看,小说主要描写了刘满旺拼命挣钱,忽视对儿子的陪伴,到除夕夜放弃加班多挣钱的机会,打算陪儿子过除夕夜的转变。从人物塑造上看,文中大都是对刘满旺的描写,而对儿子的刻画则是为了使刘满旺的形象更加生动,进一步突出刘满旺的形象。从主题上看,以刘满旺为主人公更能体现文章主旨,文章揭示了一些打工者为了生计拼命挣钱,却忽视了对子女的陪伴这一
19、社会现象,提醒天下父母亲情沟通更重要。示例二:小说的主人公是刘满旺的儿子。从情节结构上看,儿子懂事不乱要钱、晚上等父亲回来、 捡破烂儿攒钱等情节,贯串小说始终,使标题设下的悬念得到了解答。从人物塑造上看,通过儿子的语言、行为,人们看到了一个渴望得到父爱的孩子的纯净心灵。从主题上看,借儿子之口说出“把你的除夕晚上买下来” “在家好好陪我过一个除夕夜”的话意在告诉人们:孩子渴望家长的陪伴。【备选题组】(2018邢台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分)药砚练建安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
20、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摩擦,笑骂:“黄疸后生!”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汽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二三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
21、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冤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
22、,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夜晚,细雨蒙蒙,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23、。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
24、,“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莫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
25、:“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有改动)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C.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练,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
26、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D.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解析】选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憎恶和鄙视。2.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能力。从文中第四段,华昌虽满腹学识却连个秀才也考不中,以及华昌的穿着可以看出其穷困潦倒,从其语言可以看出其斯文谦和;结尾能徒手分砚可以看出其身怀绝技,但对石钵头的咄咄逼人却一再避让,说明其隐忍退让;石钵头来为娘求药引子时华昌的表现可以看出其正直善良,宽容大度。答案
27、:斯文谦和,穷困潦倒;身怀绝技,隐忍退让;正直善良,宽容大度(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5分,学生要结合原文分析)3.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结尾的探究,可从结构、人物和主旨方面进行分析。从结构来看结尾出人意料,使情节陡生波澜,引人深思;从人物形象来看,身怀绝技的华昌面对石钵头的多次挑衅却一再退让,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形象;从主旨上来看告诫人们生活中应该尊重别人,多一些宽容。答案: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答对一点得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