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338KB ,
资源ID:20663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663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二轮生物人教版学案:板块四 第2课时 破解实验大题 掌握审答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二轮生物人教版学案:板块四 第2课时 破解实验大题 掌握审答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2课时破解实验大题掌握审答技巧实验题是高考生物试题中常考题型之一,体现了考纲中“实验与探究能力”的4个基本要求。其中,分析与设计类实验题成为近年高考生物常考题型之一。考生解答时常常存在“看不懂题”“没有思路”,对实验原理的阐述、实验思路的表达、实验步骤的完善、实验方案的评价一筹莫展,从而得分率极低。为攻克这一难点,现从“如何破题”和“如何答题”两方面给予重点指导,让考生入题快、答题准。一审题入题从4个方向寻找解题思路从实验材料寻找解题思路典例1 (2020安徽高三模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颜色可随pH增大由紫红色变成蓝色;Na2MoO4含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无机盐,其溶液呈弱碱性

2、。现有光学显微镜、微量移液器、紫色洋葱鳞片叶、A液(0.005 mol/L的Na2MoO4溶液)、B液(含有适量ATP的0.005 mol/L的Na2MoO4溶液)等,A液、B液均不会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请探究MoO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运输方式(不考虑其他因素引起的细胞液pH变化)。(1)你的假设是 。(2)实验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多个。对照组的处理:取一个临时装片,用微量移液器吸取200 L的A液,在盖玻片的一侧分次滴加,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待A液充分浸润细胞时,吸去多余的溶液。显微镜下将会观察到 ,记录 。实验组的处理: ,在盖玻片的一侧分次滴加,在另一侧用吸水纸

3、吸引,待其充分浸润细胞时,吸去多余的溶液,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和记录。(3)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解题引导】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MoO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运输方式”。(1)由于MoO属于离子,其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不可能是自由扩散,但不能确定是协助扩散还是主动运输,因此,可以提出假设“MoO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当然,也可以提出“MoO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2)假设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实验步骤的设计,需要结合实验材料进行,因此,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分类分析。分析要点如下。生物材料及生命特性: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能发生

4、质壁分离,细胞液颜色可随pH增大由紫红色变为蓝色。特殊材料及特殊之处:A液(呈弱碱性)和B液,都不会引发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都能提供MoO,B液还能提供ATP;微量移液器,通过引流法使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分别浸润在A液和B液中。一般材料及常见用途:光学显微镜等,用于显微观察。(3)两组的唯一不同是ATP的有无,若ATP的存在促进了MoO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说明MoO进入细胞的过程中,ATP起到了作用,说明该过程是主动运输,否则为协助扩散。因此,实验结果有两种可能,分别对应不同的结论。【答案】(1)MoO通过主动运输(答“协助扩散”也可以,实验过程及预期结果要与之匹配,答“自由

5、扩散”不得分)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2)一部分细胞由紫红色变成蓝色变色细胞个数(比例)和变色所需时间另取一个临时装片,用微量移液器吸取等量B液(3)若实验组由紫红色变成蓝色的细胞数量较多,变色所需时间较短,则MoO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若实验组由紫红色变成蓝色的细胞数量和变色所需时间与对照组相差不大,则MoO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技法点拨:所有的探究性实验都离不开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具。当解题思路偏离正轨时,分析实验材料用具(试剂)是找回解题思路的途径之一。若实验材料种类较为简单,则需对实验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如果实验材料种类较为复杂,可考虑分类分析

6、。从实验目的寻找解题思路典例2 (2020黑龙江铁人中学高三模拟)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受到广泛关注。有人提出假设: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该假设是否成立。(1)实验步骤材料准备:在装有7 000 mL蒸馏水的玻璃缸中种植一定数量且生长良好的粉绿狐尾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8 d。准备接种用的铜绿微囊藻。培养液配制:用蒸馏水配制A培养液;用微孔滤膜过滤中玻璃缸中的培养液,用滤液代替蒸馏水配制B培养液。实验分组:取锥形瓶6个,分为两组。在实验组的3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50 mL 培养液。在对照组的3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

7、50 mL 培养液;接种与培养:在6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 ,并将上述锥形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8 d。观察与统计:每天定时用血细胞计数板对6个锥形瓶内铜绿微囊藻进行计数,计算两组平均值并比较差异。(2)若该假设不成立,则实验结果是 。【解题引导】(1)试题给出信息“有人提出假设: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完成实验设计,探究该假设是否成立”,这样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就很明显了,是“探究粉绿狐尾藻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由此可以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粉绿狐尾藻产生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铜绿微囊藻生长情况”。由此可知,在实验组的3

8、个锥形瓶中应加入B培养液,在对照组的3个锥形瓶中应加入用蒸馏水配制的A培养液。然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锥形瓶中都要加入等量且适量的铜绿微囊藻(即在6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铜绿微囊藻)。(2)若实验结果中对照组与实验组中结果一样,则说明粉绿狐尾藻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没有影响,假设不成立。【答案】(1)BA等量且适量的铜绿微囊藻(2)两组的平均值相等或基本相等技法点拨:在探究性实验中,实验目的是核心:问题的提出、假设的作出最终将由“有明确实验目的”的实验完成;设计实验思路、写出实验步骤是“有明确实验目的”的实验完成的保障;实验结果、实验结论、表达与交流则是“有明确实验目的”的实验操作

9、后的全方位分析。因此,探究性实验题无论提供什么信息,都会“透露”实验目的这个核心信息,考生无论面对何种实验试题,都要明确实验目的,当然,实验目的的明确,有时会从实验程序、实验材料、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入手。从实验程序寻找解题思路典例3 (2016全国卷)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

10、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 。(2)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 (填“CO2浓度”或“O2浓度”)。(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解题引导】(3)小题的解答是难点,有的考生可能完全没有解题思路。实际上,解题思路来源于对实验程序的分析。一个探究性实验共有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试题中“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

11、,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的阐述,显然属于“设计实验”后的“进行实验”。本小题所述实验对前一个探究实验中“乙组植株”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乙组植株与甲组植株有什么区别?区别是低光照条件下培养的乙组植株即使提供正常光照,光合作用强度也依然很低。显然,研究者发现了一个现象:低光照条件下培养的该品种植物即使恢复正常光照也无法恢复正常光合作用强度。进而推出这是一种变异现象。那么,这种变异是可遗传变异还是不遗传变异?如果是可遗传变异,那么乙组植株的后代应依然具有亲代的特点,对乙组植株的有性生殖后代进行与甲组条件相同的实验探究,即可判明。在基于以上实验程序的分析后,

12、解题思路便清晰了,实验结论应该落点于“低光照条件下培养的乙组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在正常光照下难以恢复正常是不遗传变异,只是由低光照培养条件引起的。”【答案】(1)光照强度(2)CO2浓度(3)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技法点拨:探究性实验程序在高中生物教材中不止一次以实例的方式呈现,掌握探究性实验程序是解答分析与设计类实验题所必需的。掌握探究性实验程序,并非要求考生记住各个环节的名称,而是要求考生掌握开展探究性实验的思路。探究性实验程序一般分为六个环节,如图所示:各环节的相关分析,如表所示:序号环节各环节的主要任务高考常见考法考生常见错误1提出

13、问题准确表述想探究的问题很少直接设问忽视此环节,直接思考试题中的具体问题,导致答题方向“跑偏”2作出假设根据已学知识对提出的问题尝试解释让考生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写出自己的假设不按照试题提供的信息作出假设;作出的假设没有科学依据,属于盲目猜想3设计实验围绕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设计实验让考生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写出(或补充)实验步骤分辨不清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步骤;表述时词不达意;不会用生物术语答题4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方案操作,记录实验结果让考生对实验操作进行评价或修改找不到实验操作错误的地方;修改方案表述不清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实验结果与“假设”比较,得出结论让考生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结论或分

14、析异常实验结果出现的原因分辨不清实验结果与实验结论;不能对异常实验结果出现的原因进行正确、完整表述6表达和交流质疑实验探究过程并进行解释让考生评价、修改实验方案,或阐述实验方案设计的原理对试题提供的实验方案盲目认同,找不出错误;对试题提供的实验方案无法修改或评价;答不出实验原理或不能精炼地写出实验原理从答题流程寻找解题思路典例4 (2020天津高三模拟)药物X为激素类药物。为探究其对机体排卵的影响,某同学选用若干条发育状况相同的成年雌性鳙鱼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将鳙鱼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的处理是注射适量的用质量分数为0.65%的NaCl溶液配制的药物X溶液,乙

15、组的处理为 。将上述两组鳙鱼置于 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统计两组鳙鱼排卵的数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2)实验结果与分析:若甲组鳙鱼的排卵数量大于乙组,则说明药物X ;若甲组鳙鱼的排卵数量与乙组的相当,则说明药物X 。(3)经检测,药物X与鳙鱼垂体中某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该同学测定了两组鳙鱼体内雌性激素的含量,发现甲组的雌性激素含量高于乙组。请你对药物X的作用机理作出解释: 。【解题引导】第一步:明确实验目的。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药物X对机体排卵的影响”。结合题干“药物X为激素类药物”“选用若干条发育状况相同的成年雌性鳙鱼进行实验”等信息,推知激素类药物X可能对雌性鳙鱼的排

16、卵产生影响。第二步:分析材料试剂。对题目涉及的材料试剂进行分类:生物材料成年雌性鳙鱼;实验试剂质量分数为0.65%的NaCl溶液、药物X;其他材料用具注射器、饲养缸等。第三步:反复通读题意。结合题干可知,本实验为探究药物X对机体排卵的影响,依据探究实验一般操作步骤“取材、分组、编号(共性处理)变量处理(控制单一变量)培养或饲养(控制无关变量)观察、记录与分析(结果处理)得出结论”,经过反复通读,可完成需要补充的实验步骤。以本题为例,具体分析过程见下表:实验操作步骤隶属环节答案需要注意的地方将鳙鱼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的处理是注射适量的用质量分数为0.65%的NaCl溶液配制的药物X溶液,乙组

17、的处理为 取材、分组、编号(共性处理)变量处理(控制单一变量)注射等量的不含药物X的质量分数为0.65%的NaCl溶液随机分组;控制单一变量:甲组加药物X,乙组不加药物X将上述两组鳙鱼置于 的条件下饲养培养或饲养(控制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对无关变量控制的要求是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统计两组鳙鱼排卵的数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观察、记录与分析甲、乙两组雌性鳙鱼的排卵数量是本实验的因变量实验结果与分析:若甲组鳙鱼的排卵数量大于乙组,则说明药物X ;若甲组鳙鱼的排卵数量与乙组的相当,则说明药物X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药物X有促进雌性鳙鱼排卵的作用或对雌性鳙鱼的排卵没有影响对比实验的自变

18、量,分析实验的因变量,找出其中的因果逻辑关系后续研究:经检测,药物X与鳙鱼垂体中某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该同学测定了两组鳙鱼体内雌性激素的含量,发现甲组的雌性激素含量高于乙组。请你对药物X的作用机理作出解释: 后续实验探究药物X可能与促性腺激素有相同作用,能促进雌性激素的合成,进而促进鳙鱼卵细胞的生成和排卵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推导: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雌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促进卵细胞的生成和排卵【答案】(1)注射等量不含药物X的质量分数为0.65%的NaCl溶液相同且适宜(2)有促进雌性鳙鱼排卵的作用对雌性鳙鱼的排卵没有影响(或没有促进作用)(3)药物X可能与促性腺激素有相同作用,能促进

19、雌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进而促进鳙鱼卵细胞的生成和排卵技法点拨:解题牢记“3”“3”“1”在解题时应明确“3”“3”“1”是什么。第一个“3”指三个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第二个“3”指实验步骤“三步曲”:共性处理、变量处理和实验结果处理。“1”指实验目的只有一个。解答任何实验题,都要牢记程序,不忘“3”“3”“1”,先寻找解题思路,再思考具体问题。二规范答题从3个角度提高文字表述的准确性怎样完整写出实验思路与实验步骤典例1 (2020贵州高三模拟)谷类种子和油料种子分别以淀粉和脂肪为主要储能物质,种子萌发时这两种物质都可氧化分解为CO2和H2O。请回答问题。(1)淀粉和脂肪两种物质中,

20、 是细胞内更优良的储能物质,从元素组成上看,原因是 。(2)现有谷类种子和油料种子各一组,请根据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时的O2消耗量与CO2释放量的关系,设计实验以确定种子的类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解题引导】本题是较为典型的探究性实验题,试题先对探究性实验的原理进行提问,再有针对性地考查实验设计能力,这样的设置既体现了试题的难度梯度,也为考生解答第(2)小题给足了提示。(1)脂肪是细胞内更优良的储能物质,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所以,从元素组成上看,淀粉和脂肪两种物质中,脂肪是更优良的储能物质。(2)实验目的从表面上看是“确定种子的类型”,实质是探

21、究“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时的O2消耗量与CO2释放量的关系”与“种子的类型”之间的关系,实验的自变量是“种子的类型”,根据题干“谷类种子和油料种子分别以淀粉和脂肪为主要储能物质”的提示,本实验中种子的类型为含淀粉多的谷类种子和含脂肪多的油料种子,因变量为种子萌发时的O2消耗量与CO2释放量的关系。根据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可知,O2与H结合产生水,能提供更多的H的化合物,需要消耗更多的O2。因此,实验设计的思路应为将谷类种子和油料种子放置于适宜条件下萌发,分别检测这两组种子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或分别检测这两组种子萌发时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比较两组比值的大小。淀粉含量

22、多的种子在萌发时,消耗的O2要少,因此,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低(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高)的一组为谷类种子;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高(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低)的一组为油料种子。【答案】(1)脂肪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淀粉,而氢的含量更多(2)分别检测这两组种子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或分别检测这两组种子萌发时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比较两组比值的大小。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低(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高)的一组为谷类种子;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高(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

23、低)的一组为油料种子。典例2 (2020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模拟)重金属离子会导致蛋白质分子变性。为探究铜离子能否使唾液淀粉酶失活,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已知SO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1)实验步骤实验步骤试管甲试管乙步骤1加入1%CuSO4溶液和pH为6.8的缓冲液各1 mL加入A步骤2各加入1%唾液淀粉酶溶液1 mL,混匀后放置一段时间步骤3各加入1%淀粉溶液1 mL, B 步骤4取出试管,各加入1%碘溶液3滴,观察颜色变化(2)讨论与分析实验中设置试管乙的目的是 ,表中A处应为 ;B处为 。若铜离子能使唾液淀粉酶失活,理论上两支试管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试管甲中溶液 ,试管乙中溶液

24、(两空均填“变蓝”或“不变蓝”)。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 。有同学提出由于CuSO4溶液呈蓝色,用上述步骤的检测方法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请你提出另外一种结果检测方法并预测实验结果。a实验思路: 。b若铜离子能使唾液淀粉酶失活,预测实验结果应该是试管甲中 ;试管乙中 。【解题引导】(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铜离子的有无,因此试管乙属于对照组,应在试管乙中加入蒸馏水和pH为6.8的缓冲液各1 mL(A处);酶促反应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因此将唾液淀粉酶溶液与淀粉溶液混合后,要在适宜温度(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 )下保温一段时间(B处)。试管甲中有铜离子,若其可使唾液淀粉酶失活,则加碘液检测后

25、理论上试管中溶液变蓝;而试管乙中唾液淀粉酶活性正常,淀粉被水解,生成还原糖,因此加碘液检测后理论上试管中溶液不变蓝。由于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铜离子的有无,pH等条件为无关变量,因此,在试管中加入pH为6.8的缓冲液的目的是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排除pH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了排除CuSO4溶液本身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本实验还可以检测还原糖的产生。检测还原糖时只需往步骤3后的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65 恒温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即可。试管甲中铜离子可使唾液淀粉酶失活,则淀粉没有被水解,经斐林试剂检测后试管中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试管乙中唾液淀粉酶没有失活,淀粉被水解产生还原糖,经斐林试剂检测后试管中出

26、现砖红色沉淀。【答案】(2)对照蒸馏水和pH为6.8的缓冲液各1 mL适宜温度(37 )下保温一段时间变蓝不变蓝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a.用斐林试剂检验两支试管中是否含有还原糖b无砖红色沉淀出现砖红色沉淀技法点拨:1实验思路与实验步骤的异同要求写出或补充实验思路与实验步骤是探究性实验题最为常见的考查形式,完美答案呈现的前提是突破一个难点:实验思路与实验步骤有何异同?现以“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中植物细胞的失水过程为例,分析如下:表述范例主要特点考题特点得分要点区分要点实验思路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其变化言简意赅多数试题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很少要求“补充”实验思路必须体现“

27、自变量”和“因变量”,对“无关变量”表述时注意体现“适宜且相等”思路,是“想”法实验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看细胞的中央液泡是否逐渐变小精准细微常常要求“补充部分”实验步骤,很少要求“写出全部”必须体现“自变量”如何设置、“因变量”如何获得、“无关变量”如何保证相同且适宜步骤,是“做”法2.注意事项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实验步骤的试题,都要注意“无关变量”的描述,尤其是写出实验步骤类试题。因为无关变量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写实验步骤时,必

28、须要对无关变量的操作作出说明。在一个实验中,人为设置的变量,除了自变量,都是无关变量,若已经学习过无关变量的具体内容(如某种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7 ),则需明确写出;若没有学习过无关变量的具体数值(如保温时间),则可用“适宜且相等”“理想条件下”等文字表述。如何准确表达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典例3 (2020新疆高三模拟)为了探究湖泊中不同深度的蜗牛和不同深度的吸虫之间的寄生关系,科研工作者进行了下列研究:分别从湖泊浅、中、深水区捕获等量且足量未感染吸虫的蜗牛,将每种来源的蜗牛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从湖泊浅、中、深水区感染吸虫的蜗牛体内取出具有感染能力的吸虫,按来源分别进行培养;将每种来源的3组

29、未感染吸虫的蜗牛分别放入含不同来源吸虫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相同时间后,分别统计各环境中3组蜗牛的吸虫感染率,绘制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与实验结果不相符的是( D )A实验中,来自浅水区的蜗牛的吸虫感染率最高B不同深度的蜗牛更容易感染来自相同深度的吸虫C本实验中涉及的变量很多,其中自变量不止一个D来自深水区的蜗牛感染率低可能是因为种群密度小,相互传染少【解题引导】本题中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湖泊中不同深度的蜗牛和不同深度的吸虫之间的寄生关系”,自变量为“湖泊中不同深度的蜗牛”和“湖泊中不同深度的吸虫”(随后的实验操作中提示研究湖泊浅、中、深三个不同深度),因变量为“蜗牛和吸虫之间

30、的寄生关系”,实验步骤中“等量且足量未感染吸虫的蜗牛”“随机均分”“从湖泊浅、中、深水区感染吸虫的蜗牛体内取出具有感染能力的吸虫”“按来源分别进行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相同时间”均属于控制无关变量;“将每种来源的3组未感染吸虫的蜗牛分别放入含不同来源吸虫的环境中”属于自变量的设置;“各环境中3组蜗牛的吸虫感染率”属于因变量的具体测量指标,“绘制曲线”属于对因变量具体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从坐标曲线图可知,实验中,来自浅水区的蜗牛,无论在哪种环境中,均较其他两组来源的蜗牛感染率高,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来自浅水区的蜗牛的吸虫感染率最高”,A正确。从坐标曲线图可知,来自浅水区的蜗牛,在含浅

31、水区吸虫的环境中感染率最高,来自中水区的蜗牛,在含中水区吸虫的环境中感染率最高,来自深水区的蜗牛,在含深水区吸虫的环境中感染率最高,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不同深度的蜗牛更容易感染来自相同深度的吸虫”,B正确。从试题文字信息可知,本实验涉及的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较多,其中自变量有两个,分别为“湖泊中不同深度的蜗牛”和“湖泊中不同深度的吸虫”,C正确。本实验中不同水层蜗牛数量相等,所以根据实验结果不能得到该结论,D错误。【答案】D典例4 (2019南京模拟)为探究NaCl对某植物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注:检测期间细胞呼吸速率用CO2产生速率表示为

32、2 molm2s1,净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速率表示)。(1)实验步骤:选取若干株 的该植物幼苗,平均分成 组,依次编号。每天傍晚分别将 喷洒在各组幼苗的叶片上,次日上午10:00测定净光合速率。(2)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经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3)请绘制该实验中总光合速率随NaCl溶液浓度变化的曲线。解题观摩本实验的目的为“探究NaCl对某植物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实验结果柱状图中的信息可知,自变量是“NaCl溶液浓度”,因变量“净光合速率”的具体测量指标是CO2吸收速率,除自变量外,其余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变量均为无关变量,包括“检测期间细胞呼吸速率用CO2产生速率表示为2

33、molm2s1”。(1)实验步骤一般包括取材、处理(培养)观察、记录两大环节:“选取若干株 的该植物幼苗,平均分成 组,依次编号”属于取材的环节,主要考虑的是无关变量“生长状况等方面相同”,从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数据可知,实验共进行了7组。“每天傍晚分别将 喷洒在各组幼苗的叶片上”属于处理,即对“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这一自变量的设置,考虑到实验步骤表达要关注“单一变量原则”,进一步完善为“等量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次日上午10:00测定净光合速率”属于观察与记录。(2)实验结果与分析:题图是对实验结果的统计,体现了7个具体的NaCl溶液浓度和净光合速率的具体数据,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一定

34、范围内,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该植物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也随之升高;当NaCl溶液浓度超过一定值以后,该植物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则随之降低。(3)绘制该实验中总光合速率随NaCl溶液浓度变化的曲线,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需要体现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具体数据,并将具体数据“描点连线”,最终得到变化曲线。题图已经给出NaCl溶液浓度的具体数值,总光合速率可以通过公式“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计算。【答案】(1)生长状况(或生理状态)等方面相同7等量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该植物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也随之升高;当NaCl溶液浓度超过一定值以后,该植物幼苗的净

35、光合速率则随之降低(3)如图所示。技法点拨:实验结果是“具体的数据或现象”,实验结论是“根据实验结果具体的数据或现象总结出来的规律,是可以用来与他人交流的概括性语言”,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预测不是实验结论。实验结果的文字表述一定要具体、准确;对实验结论进行描述的文字只要反映一般规律即可,构思答案时,如果有学过的结论性语句,则最好直接“拿来”,如“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等,如果没有学过的结论性语句可以直接“拿来”,就要尝试“照猫画虎”,找准自变量和因变量模仿教材中的语言表述进行表达。如何分析与评价实验方案典例5 (2020江西南城一

36、中月考)果蝇裂翅对非裂翅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即AA个体无法存活)。若选择裂翅白眼雌果蝇与非裂翅红眼雄果蝇杂交,依据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等位基因A、a位于哪一对常染色体上。该方案 (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 。【解题引导】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翅型相关基因所在常染色体与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的关系”,自变量为“翅型相关基因所在常染色体”,因变量为“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由于果蝇具有三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若选择裂翅白眼雌果蝇与非裂翅红眼雄果蝇杂交,因变量涉及两对相对性状(翅型和眼色),由于眼色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且任

37、一对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无论翅型相关基因位于哪对常染色体上,子一代都会出现相同的表现型及比例,所以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不能果蝇有三对常染色体,控制果蝇裂翅与非裂翅的基因(A、a)无论位于哪一对常染色体上,该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均相同典例6 (2020山东高三月考)某研究者取一段燕麦的胚芽鞘,切去顶端2 mm,使胚芽鞘不再产生生长素,在形态学上端放一块有生长素的琼脂,形态学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将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上,过一段时间同时检测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的琼脂块,发现形态学上端的琼脂块生长素含量明显减少,形态学下端的琼脂块含有生

38、长素且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该研究者认为可以得出实验结论: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该实验设计是否严谨?理由是什么?【解题引导】分析和评价某实验的关键是明确实验目的。若题干已经给出实验目的,则以自变量为突破口,从“三种变量”的角度进行评价;若试题没有给出实验目的,则需要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实验目的的提炼(因为任何与探究性实验有关的内容,都是围绕实验目的进行的,也都能体现出实验目的),之后再继续寻找自变量。本题中,由实验结论“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可知,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不能从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上端,即需要证明生长素在“两个方向上的运输”,而试题中的研究者只进行了一组实验,不可能得出两个运输方向的实验结论。【答案】不严谨。因为实验结论若为“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研究者需要进行两组实验,除题干已有的实验外,还应该有一组实验:在胚芽鞘的形态学下端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形态学上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其他操作不变。技法点拨:“五看法”评价实验设计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