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泽东沁园春雪1教学目的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抓住关健词语,理清思路 3、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1教学要点诵读领会品评鉴赏1导语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毛泽东一生酷爱古典诗词,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
2、诵吟哦,写诗作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2000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毛泽东不仅鉴赏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他在各个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 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1解读全词 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奇
3、才。他集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于一身,表现了出色的才华。诗人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杰出的诗作。沁园春 长沙便是其典范之作。选入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本的这首词,给了我们无比丰厚的审美内涵。本文力图从多角度解读这首词。一、这首词透露了毛泽东冠绝古今的气魄。毛泽东本诗中的写景,富于吞吐今古的气魄。写鹰,是搏击长空;写鱼,是翱翔水中,上下皆极力表现出一种冲破一切牢笼的自由之气魄。写山、林、水等无生命之物也极富生命力,红、染、碧皆作动态,且用“万”、“遍”、“尽”一类表现极致的词语,表现出一种极致之美,透露了冠绝古今的气魄。全词有曹孟德观沧海之豪雄,而无曹孟德之苍凉,有李白傲视群伦的气魄
4、,而无其玩世不恭之洒脱,可以说是卓绝古今!二、这首词中对秋的歌颂独步古今。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但毛泽东的这首词,却是一曲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尽展了秋的美丽!当然,面对“寥廓”的秋天,诗人也有一丝的惆怅面对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不禁像“天问”的屈原一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但是,从全词来看,充满了乐观向上的情怀,充满了催人奋进的力量!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
5、还是一位史学家,诗人,书法家。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沁园春雪温故而知新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为“曲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
6、,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分 外 妖 娆(fn)(ro)成 吉 思 汗(hn)数风流人物(sh)还看今朝(hi)读一读1LOREM IPSUM DOLOR 释词意:莽莽:无边无际。妖娆:娇艳美好。折腰:鞠躬,倾倒。风骚: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诵读训练诗歌朗读应注意些什么?停顿节奏重音感情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毛泽东毛泽东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
7、折腰宋宋太太祖祖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颂读诗词 体会魅力你从毛主席的诗词中体会到了哪些美?大气磅礴的意境美超凡脱俗的人格美深邃隽永的哲理美1、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能否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2、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的壮丽的雪景的?抒发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上阕最后三句诗的意境。精读诗文 合作探究1、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能否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初读初悟:描写北国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议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
8、,表达了作者作为人民革命领袖的自信。2、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的壮丽的雪景的?抒发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北国赏雪的豪迈情怀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n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
9、,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显示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和“驰”,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动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整体感知课文3、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上阕最后三句诗的意境。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妖艳多姿!末尾三
10、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明确:“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总写具体描写展开想象雄伟壮阔形象鲜明动静结合修辞丰富生机勃勃先实后虚意境壮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11、,赞颂河山壮丽秀美。、哪些属于实写?冰:封(静态)冰雪弥漫的严冬景象 雪:飘(动态)壮阔雄奇的银装世界实景望:登高望远(统领下文,展开画卷)长城、黄河静态(互文、夸张)大雪纷飞,茫茫无际 雄伟壮丽群山、高原动态(拟人)群山绵延 丘陵起伏哪些属于虚写?须、看:盼望、期待的心情想像 红装素裹:红日白雪交相辉映态 对美好未来 的展望分外妖娆:艳丽多姿上阕:北国雪景概括描写“望”具体描写雪后晴天“看”(动、静)实虚雄奇、壮丽1作 业:n 1、背诵、默写这首词。n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1复习回顾给下面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分()外妖娆(A.fn B.fn)竟折()腰(A.zh
12、B.zh)成吉思汗()(A.hn B.hn)数()风流人物(A.sh B.sh)还看今朝()(A.zho B.cho)概括主要内容这首词借景抒怀,通过描写北国雪景,纵论历代英雄,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 构上起什么作用?2、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行。默读诗文 整体感知n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上下阕是如何过渡连
13、贯起来的?怎样理解“折腰”?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他们都长于武功,短于文治.“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秦始皇三十四年,一位朝廷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
14、要以官吏为师。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第二年,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儒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一位有雄才大略又能善於用人的盛世君主.他所实行的许多政策和措施,对于以后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晚年统治时,连年征战,加重徭役,使农民生活困苦。统治晚期,连年用兵,营建宫室,赋役苛重,加深了阶级矛盾。但他作战野蛮残酷,大规模屠杀居民,毁灭城镇田舍,破坏性很大。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
15、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样理解?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
16、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大众的歌颂,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谁是真正的英雄?下 阕评古论今,赞颂当代英雄.议论精当.承上启下浑然一体评史论人有褒有贬用词准确评论精当点明主旨歌颂当今下阕议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评析千秋历史功过,高度赞颂当今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始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17、,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过渡翻史评古抒发豪情探究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应具备哪些素质?全 词 小 结上阕写景抒情,下阕评古论今,从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到评说封建帝王的不足,水到渠成地过渡到歌颂真正的英雄人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从而将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风流人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上阕:|总写望 长城莽莽大河 失滔山银蛇原蜡象分写晴日红妆妖娆素裹虚写描写北国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下阕:江山多娇英雄折腰承上启下惜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评古代帝王(褒扬、批评、自信)数风流人物看今朝赞今朝英雄上阕:下阕:描写北国风光评论历史人物冰封雪飘长城大河山原惟顿舞驰须
18、 红装素裹(总写)(分写)(实写)沁园春雪毛泽东热爱祖国河山秦皇 汉武唐宗 宋祖成吉思汗略输稍逊只识惜惜数风流人物赞颂当今英雄(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激情豪迈(虚写)结构展示这首词大气磅礴,气壮山河,借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抒发作者主宰世界的雄伟气魄,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革命人民。1、上阕,写景抒情。下阕,议论抒情。2、写实与想象结合。3、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主旨本文借景抒怀,通过描写北国雪景,纵论历代英雄,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板书冰:封(静态)冰雪弥漫的严冬景象 雪:飘(动态)壮阔雄奇的银装世界实景 望:登高望远(统领下文,展开画
19、卷)上阕长城、黄河静态(互文、夸张)大雪纷飞,茫茫无际雄伟壮丽群山、高原动态(拟人)群山绵延 丘陵起伏须、看:盼望、期待的心情想像 红装素裹:红日白雪交相辉映态对美好未来的展望分外妖娆:艳丽多姿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下阕赞:当代英雄小结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同:都写雪景,都有雄壮豪迈的气势1、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2、上片写景,下片议论3、写的是北国的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想象。沁园春雪减字花木兰1、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2、上片写景,下片叙事3、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谢谢观赏情乀制作汇总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