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第六课变色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通过记述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全文16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至八自然段是第一段,写发现变色龙。第九至十五自然段是第二段,写端详变色龙,了解变色龙的特点。第十六自然段是第三段,写将变色龙放回原始森林。【学情分析】1.作者巧妙的将变色龙的特点通过叙事的形式展示出来,显得生动有趣,学生十分感兴趣,是难得的训练素材。2.学生在中年级时,已掌握了按一定顺序描写动物外形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以及明白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联系。3.变色龙目的在
2、于继续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增强学生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1、认识、理解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变色龙的特点。3、激发学生对动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珍惜动物、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观察方法,学会观察动物的特征。【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组织学生预习课文。【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 谈话激趣1、 同学们,喜欢看动物世界吗?你知道哪些动物?这些动物都有什么本领啊?(生自由说)2、 对,第二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课文1、有些动物有特殊的本领有其特异功能,你知道吗?(课件)2、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动物,你喜欢哪种?(生自由畅谈)3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课件:出示变色龙的图片,板书课题)4、说一说:变色龙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让我们拿起手中
4、的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去试着了解了解这位神奇的朋友。(提示:画出不认识的较难理解的生字词,借助课文后的认字表或者同桌之间相互纠正) 2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3猜谜,根据意思写词语(指名说。) 4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请你依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三、深入课文,细读品悟1、大家已经读了课文,相信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的兴趣是越来越浓了,那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课文的哪一部分?(生读出相关段落或者句子,重点围绕第二部分展开叙述)2、精第读二部分-端详变色龙过渡:我们来细细观察这个大自然
5、当中奇怪的动物。(抓住“怪”)仔细阅读915自然段,思考“我们”是从哪几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小组讨论。(外形、捕食、变色)外形过渡:来,我们首先认识一下变色龙的长相吧。(1)、朗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想一想写了变色龙外形的哪些方面? 理一理顺序, 依次写到了什么部位?(生说,师指图相关部位。这是从整体着眼,然后分别介绍了各个部位。当然,只要是循着一定的次序,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观察方法)一起读,留意变色龙外形的各个部位。(2)、在学生的回答中完成简笔画变色龙。(3)、生齐声朗读第九自然段(课件:第九自然段课文)捕食过渡:尽管我们大声叫喊,对着它指手画脚,它却依然一动不动。大家也许会想,反应太迟钝了,
6、怎样抓到食物呢?别担心,我们来看看课文的第十二自然段,会给我们带来惊讶的。(1)自读第十二自然段,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变色龙的捕食有什么特点? 画出相关的词语,理解“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才“刹那间”“吓了一跳”)(2)汇报交流。(3)为什么捕食的速度这么快?(眼睛和舌头)变色过渡:变色龙不仅外形怪,捕食快,从它的名字当中我们就知道他还有另一个特点,是什么?(1)齐读第十四自然段(2)知道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吗?(变色龙皮肤表层有大量的色素细胞,可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改变体内色素分布,从而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3)大家能从课文第一部分中找到变色龙所起作用的语句吗?(4)如果你是掌握了变色技术的
7、科学家,你会将这一技术应用在哪些方面?3、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过渡:同学们,这就是外形怪异,捕食快速又准确,颜色变化多端的变色龙.如果此时,碰到这只稀罕的变色龙的是你,你会怎样处置它? (1)学生交流,教师给予评价(2)那作者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3)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数量少)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过渡:现在,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变色龙?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
8、验、品味。1、这篇文章用叙事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故事,并重点介绍了变色龙外形怪、眼睛活、捕食快、变色多的特点,告诉我们要珍惜动物,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2、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伤害动物的情况吗?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3、其实,不仅是数量不多的变色龙我们要保护,自然界中的其他小动物我们也要保护.让我们人类珍惜爱护这些大自然美丽可爱的生灵,和动物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吧!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
9、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1、画一画变色龙,为变色龙写解说词,学动物世界介绍变色龙。2. 设计三条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宣传标语。【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外形 怪 捕食 珍惜、爱护动物 颜色 热爱大自然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