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52KB ,
资源ID:2055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553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专题十五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专题十五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WORD版含解析.doc

1、专题十五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日裔美籍学者福山认为,在福利国家建设过程中,国家摆错了自己的位置,代替个人履行了许多责任。据此可知,福山认为福利国家政策下A国家掌管了个人的经济收入 B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C国家侵犯了个人的政治自由 D国家挫伤了个人的劳动积极性【答案】D【解析】材料中“国家摆错了自己的位置,代替个人履行了许多责任”导致福利政策下增长了人的惰性,个人缺乏劳动的积极性,故答案选D。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2、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

2、,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C罗斯福新政 D公私大合营【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新经济政策,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斯大林模式不具备材料中所述的特征,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新经济政策而非罗斯福新政,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私大合营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3、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

3、。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 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C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D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开头“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再依据材料中的数据可知,30年代初期苏联大规模从西方进口机器来发展本国的工业,可见意识形态的冲突淡化,依据时间“1931年”“1932年”可知正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期,因此C项符合题意。斯大林在苏联执政后,新经济政策此时期已被取消,A项不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材料不能体现“国家干预经济”

4、。D项错误,题干所述现象有利于苏联工业化,无法得出“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4、全球通史记述,直到1921年,内战和外敌入侵一直在蹂躏着俄国。但出人意料的是,最后却是红军取得了胜利。也许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布尔什维克在争取农民群众的支持方面通常做的更成功。这里的“成功”是指A颁布了土地法令 B余粮收集制的实行C固定的粮食税的推行 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实行【答案】A【解析】布尔什维克在争取农民群众的支持主要是十月革命中颁布的土地法令故A项正确;余粮收集制的实行在国内战争后引起农民不满,故B项错误;固定的粮食税的推行是在1921年以后,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实行是20世纪30年代,故

5、D项错误。5、“(20世纪30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脱离现实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C引进资本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 D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符合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的理解的应该是人民生活方面,也就是说苏联的五年计划虽然使得国家经济得以发展,但是过分注重积累而忽视了民生的改善符合要求的是B项。A项表述错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C两项时间不符。6、自罗斯福入主白宫伊始,

6、中国人即倾注了对其新政的极大关切之情,包括当时中国最享盛名的东方杂志、申报月刊、 时事月报、世界知识等报章杂志在内人们对大洋彼岸这一改革潮的反应之热烈、评论之广泛, 无论就广度还是就深度而言,可以说是空前的。这是因为A.它催化了中国的危机 B. 它影响了中国民主革命C. 当时中美关系的敌对态势 D.文化学术界弥漫的右倾情绪【答案】A【解析】罗斯福新政转嫁国内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政策导致中国的白银外流,造成中国金融危机,以致于中国进行货币改革。B罗斯福新政虽然有一定内容规定工人应得利益,但那只是缓和阶级矛盾更好的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不会对民主革命有影响。C说法错误,事实上美蒋联系密切。D对但不

7、符合题意。7、 斯大林在1924年掌权时,苏联是主要的谷物输出国,便推动了一项急速近代化的计划,目标在于赶超西方的国家。食物在其计划中占有核心地位。斯大林在1929年公布其计划时宣称:“大约在三年之内,我们的国家将成为全世界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甚至就是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这里“成为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的实质是指A.发展集体农业作为实现近代化的途径 B.实施五年计划作为实现近代化的基础C.实施新经济政策作为实现近代化的途径 D.发展集体农业作为实现近代化的基础【答案】A【解析】斯大林通过农业集体化从而作为实现近代化途径,故选A。B五年计划是经济发展的步骤,C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实现近代化的政策

8、,斯大林在逐步抛弃。D对斯大林农业集体化的认识不准确。8、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己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A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D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答案】D【解析】材料文字说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给美国农业带来严重灾难,为此在罗斯福新政中采取了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的措施,这些措施提高了农产品价格而对于由减产造成的损失由政府以补贴的形式发给资本家,故D正确;B项是为解决失

9、业问题而采取的对策, 故B错误;AC两项是对工业的调整举措,故AC错误故选D9、到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危机中,谷物产量只能达到战前的54%,棉花仅有6%,甜菜不到7%。工业情况更糟糕,工业产品仅达到1913年的1/7。人民陷入饥饿和生治困苦中。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由于()A政策调整迟滞对经济的负面效应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严重C协约国的武装干涉破坏经济发展 D社会改革产生不可避免的阵痛【答案】A【解析】结合史实可知,材料中现象源于苏俄在国内战争时期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出现农业产量大大下降,高度集中的公有制经济与战时体制使工业发

10、展不足,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故A项正确;1920年属于列宁执政时期,还未形成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国内战争时期协约国进行了武装干涉,但这不是导致1920年苏俄出现政治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10、1929年11月29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宣布:“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材料主要说明胡佛总统A继续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B主张利用市场实现自我调节C认为工人失业是危机加深的原因 D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答案】D【解析

11、】本题考查现代美国胡佛政府的经济政策。材料中经济大危机到来后,胡佛宣布降低工人工资的行动只能加剧萧条,明确反对企业和资本家下调工资、减产和解雇工人的做法,可见当时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故选D。A、B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材料明确反映资本家降低工人工资是加深危机的原因,而非工人失业,故C错误。11、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说明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C.国际环境为苏联工

12、业化创造了机遇D.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节点。根据所学可知当时正值经济大危机时期,当时苏联凭借有利时机发展迅速,因此C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B、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C。12、经济学家吴敬琏这样评价苏联某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结果没有实质性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不仅如此,还打破了原有的经济秩序,加剧了地方割据,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泛滥,从而使经济出现混乱。他评价了A.斯大林改革B.赫鲁晓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改革

13、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题意不符,排除A;赫鲁晓夫改革把管理权力由中央下放到地方,与材料“加剧了地方割据,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泛滥”相符,故B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也未实质性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但主要是增强了军事实力,与题意不符,排除C;戈尔巴乔夫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2小题,共计4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20世纪世界历史的经验教训,不仅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需要改革,也表明两种制度可以共存并相互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

14、按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BC列利丘克著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材料二 英国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是撒切尔夫人大力推行的改革措施之一。英国采用出售国有企业股票的方式实现私有化。起先,私有化的范围固定在石油、宇航、电信等行业,从1988年开始,撒切尔政府第一次向民众明确表示,私有化无禁区。撒切尔夫人为了让市场来决定经济的自然发展,除了私有化以外,还缩小了某些机构的职能,减少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资助。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为完善公有制和计

15、划经济体制以提高企业活力,放权让利、加强企业的责任制成为80年代的国营企业改革的重点。“放权让利”的改革是从四川开始的。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委、省政府选择了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重庆钢铁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厂等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逐户核定企业的利润指标,规定当年增产增收的目标,允许他们在实现目标以后提留分享少量利润,作为企业的基金,并允许给职工发放少量奖金。 武力、肖翔环球视野:中国共产党关于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的探索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苏俄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主要措施

16、和特点。(3)材料三中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分析这一改革是如何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的。(4)以上三则材料涉及的企业改革,给我们哪些重要启示?【答案】(1)特点:利用资本主义(私有、私人经营)恢复工业;恢复市场,允许商品贸易。(2)措施:出售国有企业股票。 特点:(范围)从少数行业到全面展开;(形式)私有化与减少政府干预相结合。(3)目的:扩大企业自主权,提高(增强)企业活力。 调动:(企业)允许提留少量利润; (职工)允许发放少量奖金。(4)启示:企业改革要立足国情;企业改革可以建立多种所有制;对企业的管理可以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企业改革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解析】

17、(1)据材料一“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得出利用资本主义(私有、私人经营)恢复工业;据材料一“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得出恢复市场,允许商品贸易。(2)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二“英国采用出售国有企业股票的方式实现私有化”得出出售国有企业股票;第二小问特点,据材料二“起先,私有化的范围固定在石油、宇航、电信等行业,从1988年开始,撒切尔政府第一次向民众明确表示,私有化无禁区”得出(范围)从少数

18、行业到全面展开;据材料二“撒切尔夫人为了让市场来决定经济的自然发展,除了私有化以外,还缩小了某些机构的职能,减少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资助”得出(形式)私有化与减少政府干预相结合。(3)第一小问主要目的,据材料三“为完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以提高企业活力,放权让利、加强企业的责任制成为80年代的国营企业改革的重点”得出扩大企业自主权,提高(增强)企业活力;第二小问调动积极性,据材料三“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逐户核定企业的利润指标,规定当年增产增收的目标,允许他们在实现目标以后提留分享少量利润,作为企业的基金,并允许给职工发放少量奖金”得出(企业)允许提留少量利润;(职工)允许发放少量奖金。(4)启示可以

19、从上面的几个问号的答案中,从企业改革要立足国情,企业改革可以建立多种所有制,对企业的管理可以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企业改革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等方面考虑。14、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农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箫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

20、福传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苏联真相 材料三 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1985年,经过连续

21、三次创纪录的丰收。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你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什么特征?(4)上述有关农业改革,有成功、有失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答案】(1)减耕减产;补贴农业;颁布农业法案。国家干预(或直接调控)(2)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调整农产品采购制度;种植玉米。(3)改革旧体制(改变组织方式);发挥市场作用。(4)改革要适合国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减轻农民负担等。【解析】

22、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可以概括出颁布农业法案;由“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可以概括出补贴农业;由“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减耕减产。第二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罗斯福放弃了自由放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由“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可概括出调整农产

23、品采购制度;由“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可概括出种植玉米。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可以概括出改革旧体制(改变组织方式);由“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可以概括出发挥市场作用。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材料描述了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改革,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及中国的农业改革,由他们的成败中我们可以从改革要适合国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减轻农民负担等角度回答。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