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44KB ,
资源ID:205453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545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年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 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年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 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WORD版含答案.doc

1、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9月湖南雅礼中学)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将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2(2012年11月龙岩一中)中国近代落伍的根本原因是A外国列强的入侵 B中国封建制度腐朽 C中国缺少外援 D列强相互勾结3(2011年10月山西二诊2题)“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

2、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材料表明科举制A. 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有效地防止了政权被颠覆4(2011年9月珠海市摸底12题)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朝自己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又重新建国B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D周朝时代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5(2011年1月汕头金山中学高一期末3

3、题)“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6(2012年3月南京市二模题)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7(2011年10月天津六校联考1题)中国有句古语:叶落归根,认祖归宗。中国人的这种文化情结源于(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

4、世袭制8(2012年1月乌鲁木齐市一模5题)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 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 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9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反映出当时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

5、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10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A. 禅让制 B. 宗法制C. 中央集权制 D. 世袭制11(2011年1月汕尾市高三调研1题)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这种“指令性社会”指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行省制12(2012年11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A分封

6、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13 “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14(2011年1月南通市一模2题)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15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清B明 C汉D秦二、非选择题16(辽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

7、2011届高三一模26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的传教士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但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加之,我们的商人从没有告诉我们教士们所谈的这种品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的官吏们的掠夺行为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之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二 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

8、从表面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圣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帝国(指中国)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当受谴责之事,这个规定在公元前2世纪汉文帝时已经实行这一重要事实推翻了论法的精神中对世界上这个最古老的国家提出笼统含混的责难他(中国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伏尔泰风俗论材料三 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视中国为开明君主制的榜样,因为中国皇帝运用儒家的理性价值来治理国

9、家。对一个被启蒙思想鼓励过的理想的开明君主来说,与绅士阶层一起商议国事是一个本质特征。伏尔泰相信中国儒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可以作为欧洲社会伦理和政治的榜样通过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努力,中国的道德和政治取代语言和历史,开始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美)孟德卫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4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德斯鸠、伏尔泰思想的共同之处。他们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评价不同,但其用意相同,请指出其相同的用意是什么?(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伏尔泰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途径。他们两人都

10、没有到过中国,你认为谁的观点更贴近中国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现状?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17(2012年9月长沙一中高三月考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时期代表人物命运秦国吕不韦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材料二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

11、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材料四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

12、运行的基本规律。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2)请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6分) (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 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10分) 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仔细解读题干材料信息“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可知,这里强调的是上下等级尊卑,故选A。2B3C4A解析:考查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同姓子弟、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其中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宋地(今河

13、南商丘一带),但并非自己重新建国,故A项不正确。5A解析:考查西汉地方行政体制。西汉统治吸取秦暴亡的经验教训,认为秦之所以这么快就消亡,就是因为没有分封宗亲,拱卫王室,故实行郡县制的同时,也进行分封,即郡国并行制度。6D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从材料中“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可知材料重在说明宗法制实施的目的是维护政权统治。7C8D9B解析:抓住“藩臣”“不入于朝廷”等关键词中,即可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唐朝安史之乱后,地方势力增强,节度使权力不断膨胀,职位往往遵循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或由部下拥立,朝廷只能事后追认。他们在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割据自立,形成了藩镇林立

14、的局面。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是地方掌握有财政军大权,这正是唐朝中期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的局面的真实反映10C11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为了对付自然灾害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我国古代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管理采取的是中央集权制度。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12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成为后世历代封建君王效仿的依据,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13C解析:枢密使为宋朝设置的枢密院的官职,握有发兵之权,从而分割了宰相的军权;参知政事为副丞相,掌握行政权。14D解析:联系所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

15、的政务。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本题ABC三项说法不符合所学,材料只能说明“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选D项。15A解析:联系到明朝废除宰相的史实,很容易直接选B,却忽略了它是先设宰相,后来才废除的,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其后的清朝。二、非选择题16(1)孟德斯鸠: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人民受到掠夺与奴役;(2分)伏尔泰:中

16、国是开明君主制国家,实现了政治与道德的统一,它的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2分)(2)思想共同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理性。(2分) 相同用意:通过批判或褒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来为自己的理论服务。(2分)(3)途径:传教士、商人及旅行者在中国的见闻传入欧洲;(2分)中国经学、史书的译著在欧洲的传播。(2分) 答案一:孟德斯鸠。理由: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理学压抑人性(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答案二:伏尔泰。 理由:明清以儒家仁政、德政思想治国,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明代设置内阁,大学士参与商议军国大事;(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17(1)答:丞相位高权重。根本原因:丞相制度已经成为皇权专制加强的阻碍。(4分)(2)答:明朝废除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增设军机处, 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4分) 反映的本质问题:专制皇权逐步加强,发展到了高峰。(2分)(3)答:同意。(2分)影响: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采用高压独裁手段维护统治,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8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