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5390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导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导入教学技巧,要善于创设情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情感升华,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知识奥秘的兴趣。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无畏革命精神和崇高的英雄气概。课文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文章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2、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他们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我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好课文,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材料来加深理解。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在理解描写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我抓住题目中的壮士与战士的对比,使学生非常容易地理解到“壮士”就是写五位战士的勇敢,激发学生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对他们很尊敬。全文写出了五壮士志壮、胆壮、言壮、行壮和气壮,抓住五壮士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让学生明白课文通过五壮士的动作、神态

3、和语言来表现他们的英雄气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指导学生抓住壮士的语言和行动进行感情朗读,学生们能朗读出味道,感受到壮士的精神。我是一个在别人看来比较“柔”的老师,在教授这篇课文中我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努力在课堂上给学生塑造一种“硬”的感觉。但仍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在学生没有理解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时,应该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所写的事是战争年代时期发生的事,不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让学生在课前充分的预习,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材料来加深理解。另外,我受东音的影响,也成了简单语文忠实的追随者。认为语文课应该简单朴实。在简单

4、朴实中让学生咀嚼到文化气息、书卷芳香。语文课就应该让读书占据课堂的主角,识字写字教学、说话写话训练也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本节课的教学我尽量体现简单语文教学。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上,通过学生的多读,多悟,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从他们的壮举,壮言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起初,在第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用列表的办法抓住五壮士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时,几乎没有学生能比较全面地概括。通过第一课时后反复的反思,最后找出了原因:首先在备课时,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虽然,以前有过自己动手列表的训练,但是,毕竟训练不多。其次这个问题提的也比较含

5、糊(原问题是: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写“五壮士”的段落,用表格列出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我想可能这样提出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写“五壮士”的段落,用表格列出各段中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词语。或者让学生直接划出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最后在学生没有理解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时,应该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第二课时,我先用了几分钟直接让学生划出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再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所表达的效果。抓住四个朗读训练点,让学生反复的感情朗读、动作表演,充分的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懂得了词语所表达的效果。最后再让学生讨论列表,学生轻而易举地列出了表格。下课的钟声响了,课堂上那热烈的掌声还在教室里回荡。总之,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的收获: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更不能含含糊糊。语文课应充分让学生读,以读促讲。我记得有位剧作家说过:读书能力分为三种:一种是读而不懂;一种是既读也懂;一种是还懂得书上没有的东西。能“懂得书上没有的东西”它实际上是我们所期盼的,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更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愿我自己以后的语文课堂能够使学生读后:“懂得书上没有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