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5249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二一、阅读曾子杀猪,完成习题。来源:Zxxk.Com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译文:._.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答:_

2、二、阅读支公好鹤,完成习题。支公好鹤,住剡东岇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人,年二十五而出家为僧。他既是名僧,又是名士。剡(shn)东,剡县之东。岇山,山名,在今绍兴东二百里。铩,摧残,伤残。翮(h),禽鸟类羽毛中的硬管,这里用来指羽毛。轩翥(zh),振翅高飞的样子。姿,通“资”,资质的意思。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有人遗其双鹤( )(2)乃反顾翅 ( )(3)支意惜之( )(4)少时翅长欲飞 (

3、)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3.“支公好鹤”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阅读欧阳修苦读,完成习题。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来源:学科网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阳

4、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_.(2)唯读书是务。._.四、阅读南辕北辙,完成习题。南辕北辙 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注释: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之:动词,往,到。用:资用,即路

5、费。御者:驾车的仆夫。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吾用多。(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君之楚,奚为北面?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 五、阅读叶公好龙,完成习题。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6、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1. “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 3.这个成语的含义是:_ 。 六、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问之,曰:“欲作针。”(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3.“逢老媪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 )A.方才 B.正在 C.方形七、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7、:“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眼睛失明,善于弹琴,精于辨音。暮:晚。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为人臣:做臣子的。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走路比哪个好呢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臣闻之(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盲臣安敢戏其君( ) 善哉( )2.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8、)A是吾剑之所从坠 B故时有物外之趣C项为之强 D何不试之以足3.翻译句子。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句,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八、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诸儿竞走取之( )人问之( )取之,信然( )2.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 )作用。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C.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3.翻译句子:(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_。(2

9、)取之信然。译:_。4.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 )A.信服 B.征服 C.服从来源:Z.xx.k.Com5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九、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日:“我欲之四楚。”臣日:“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日:“吾马良!”臣日:“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日:“吾用四多!”臣日:“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日:“吾御者田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之:动词,往.到。用:资用,即路费。御者:驾车的仆夫。1. 解释加点的字。 我欲之楚( ) 将奚为北面()2.“马虽良,此非楚之

10、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3.成语“ ”出自本文,比喻 。十、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注释】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1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语言、动作很搞笑)乡人托以子偕往(一起,一同)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回家) 解元尽处是孙山(尽头).这次考试落榜的人是( ) 乡人子; 孙山。3从上文看,孙山是个( )的人。满腹经纶能说会道自私自利不通人情4.这个故事

11、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它是( )任人唯贤同舟共济名落孙山 D功成名就 答案见下一页来源:Zxxk.Com答案:一1 D(应为“只是”之意)2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错译“欺”、两个“子”字每个扣05分;后一句的“是”字所表达的意思和判断句的特点未译出要扣1分。)3 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只要大意对即可)二.(1)送给;(2)看;(3)舍不得;(4)不久2.既然有凌冲霄汉的资质,又怎么肯给人作身边观赏的玩物呢?3.有时,爱并不只是占有,而放飞或不给精神意志的自由套上枷锁才是真爱。三1、C 2、D 3、多读古人的文章 只是致力于读书。四1.

12、(1)好 (2)资用,即路费。2.(1)您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走?(2)这几个方面的条件越好,那么离楚国也就越远。3.要实现的目标与实际行动恰好相反。五1. 通“旋”,转身 2. 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3.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六1.之:老婆婆 2.弃:放弃 3.B七1.听说 好像 怎么,哪里 好 2.B3.我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呢?4.说明了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都比不学习好。同时说明越是年轻,学习越是重要,收获也会更多,成就也会更大。八1.代词,代指李子 代词,代指王戎 代词,代指李子2.B 3.略 4. A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动脑想一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不能盲目的跟从。来源:学,科,网Z,X,X,K九1.想要 为什么 2.马虽然好,但这不是通往楚国的路啊。3.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十A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