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写是一种根据原文内容,改变表达方式的习作练习。改写,可以改体裁,如把诗歌改成记叙文:可以改人称,如把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可以改结构,如把倒叙改成顺序等等。那么,我们如何去把寓言故事改写成记叙文呢?我们来读一读范文揠苗助长就知道了。作文指导一、改写方法与技巧1.改写方法:(1)改变文体:对原作的思想内容,基本上不作改动,大都只侧重于改变原作的形式。例如:古诗改写成词,诗歌改成记叙文,记叙文改成说明文;小说改成剧本。(2)改变语体:文言改成白话;改变结构,顺序改成倒叙,重新组织材料;(3)改变人称: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4)改变句式:扩写句子,缩写句子等。2.改写技巧:
2、先要认真领悟原文思想内容,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征和主要故事情节,这样改写起来才胸有成竹。然后确定怎样取舍材料和组织材料,不妨先拟出提纲,以便心中有数。人称和语言的运用,也要恰当处理。二、齐读揠苗助长 1.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述揠苗助长这一故事的。2.如果你是禾苗,谈谈你的感受。3.如果你是这位庄稼人,你看到结果会怎么想?4.你想对庄稼人说什么?拔苗助长孟子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宋国有个农夫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
3、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改写揠苗助长具体要求:把古代寓言揠苗助长改写成白话文。文题为拔苗助长。要按记叙文的“六要素”把这则寓言故事写完整,必要时可以添加符合人物性格的情节,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也可以描写环境或景物。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拔苗的原因。2、注重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人物的细致刻画环境和景物进行描写 拔苗后会想些什么呢?神情是什么样的呢?拔苗助长宋国有个农夫,靠庄稼为生,每天必须去田里劳作。有一天,农夫照常上地里去劳作,勤勤恳恳,火红的太阳高高悬挂在上空,得意地炙烤着大地,又没东西遮阳。农夫
4、又热又累,调皮的汗珠一个个地向下滚,全身都湿透了,农夫就坐在田埂上休息:我的禾苗怎么就不往高长?他急得抓耳挠骚,左思右想,可是怎么也想不明白。突然,他想到了:如果我把禾苗拔高嘻嘻嘻,我真是太聪明了!于是,他高兴地弯下腰,将禾苗全都拔高了,还边拔边说:“庄稼苗呀庄稼苗,你知道我有多辛苦吗?为了你的成长,我浇水,我施肥,你总是不长,我要把你拔高,叫你不长!哼!”拔完后,他气喘嘘嘘地跑回了家,对着家人说:“好消息,今天虽然累坏了我,但是我却帮 庄稼苗长高了。”妻子听后问:“那你是怎么帮他长高的啊?”他回答:“拔苗。”“啊?”他儿子说:“爸,看你做了什么傻事!”然后急急忙忙跑到地里,禾苗全都枯死了,儿子伤心的回到家,说:“死了,完了!”农夫一想才知道自己做了傻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客观事物都有他自己的发展规律,光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的道理。拔苗助长是贬义词,指把苗拔起来帮他长高的意思。它是用来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失败。它同欲速不达相近,与因势利导相反。因此,我们在学习上,可千万不能学那位农夫哟,万万不可急于求成,要实事求是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搞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