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课第四单元导入新课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卢梭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笛福(Defoe,16601731)英国小说家,早年从事过许多行业,59岁开始写小说,受苏格兰水手真实遭遇的启发,于1719年发表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大受欢迎。笛福对于他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使人如身临其境。语言自然,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新课学习泅 作践 沮丧 搁浅 斫痕 日规 抵御冻饿之虞 闻所未闻 郑重其事 知足安命不毛之地 不可思议 聊以自慰孤立无援新课学习以每分钟500600字的速度,快速阅读课文。
2、1)你觉得课文标题“荒岛余生”合适吗?如果合适,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如果不合适,请拟一个新的标题,并谈谈理由。2)综观全文,鲁滨逊在短时间里遇到了生存问题、物质问题和精神问题,同学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内容。新课学习 2、刚开始时,鲁滨孙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有哪些想法?(原句回答)觉得自己会在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余生认为自己很不幸,孤立无援,沮丧无聊新课学习鲁滨孙在后来的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哪些物质问题?)物质缺乏缺书、笔、墨水缺挖土、搬土用的铲子、鹤嘴锄、铁锹、钉线等缺内衣之类新课学习物质缺乏给鲁滨孙带来怎样的不便?缺墨水、纸、笔让他可能会忘记日期,甚至连安
3、息日和工作日都会忘记工具的缺乏使一切工作进行得非常吃力鲁滨孙是怎样记住日期的?用刀在木桩上刻记号的办法来记住日期新课学习由于工具缺乏,鲁滨孙是怎样艰苦工作的?差不多费了一整年功夫,才把小小的木栅栏围墙做完。差不多费了两天工夫把一根木桩砍好,搬回来,第三天才把它打进泥土。费了很长时间,才在树林里把它们(木桩)砍好削好。新课学习这些细节描写反映了鲁滨孙怎样的精神品质?务实肯干意志坚强 勤于创造 信念执着 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新课学习课文主要围绕鲁宾孙落难荒岛之处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请问:鲁滨孙的思考经历哪三个阶段?1生存问题2物质问题3精神问题新课学习1深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2接下
4、来鲁滨孙做了那些事,为自己生存做准备?3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谈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新课学习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那些活下去的理由?1同船的个人中,死了个,就他一人活着,是上帝对他的关照。从船上获得了维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他的恩赐。而他的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新课学习接下来鲁滨孙做了那些事,为自己生存做准备?测定位置、计算时间保留小物品解决衣食住行坚持记日记物质条件“精神”世界新课学习 鲁滨孙不是一个随遇而安、消极待命的人,而是一个意志品质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着的人,并且务实肯干,勤于创造。他的一切行为,特别是他的思考过程,全是积极、主
5、动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存的机会,创造物质条件,调整生活心态结论总结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一定能达到光辉的顶点。温家宝结论总结让我们驾着信念的小船,驶往那意志的荒岛,听凭海风无情的呼啸,迎向人生一次次起落的浪潮。课堂练习1填空()无援()未闻()其事 知足()不()之地 不可思()()自慰2“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一类格言你还知道哪些?请写出一两句来。3说出文中令你感动或深有触动的情节,并阐明理由。作业布置假设你置身荒岛,如何做到的、想的?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板书设计荒岛余生笛福落难之初 伤心绝望、怨天尤人 珍惜生命 生存问题 调整心态、积极乐观 热爱生活 计算日期 勇于创造物质问题 建造围墙 寻找食物 意志坚强 搬运东西 务实肯干精神问题 记日记阅读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