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词句,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2、领悟文中对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赞美和歌颂。 3、联系中华民族的相关历史,加强对主旨的理解。教学重点:品读赏析重点词句。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借景抒情,作者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颂。教学辅助手段:壶口瀑布的影像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启发导入:1、播放一段壶口瀑布的影像资料。2、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所看到的景象,请说一说壶口瀑布给你怎样的感受?能否具体描绘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3、读一读当代作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壶口瀑布的。二、朗读文章,品析词句:1、齐读课文,初步感知。2、圈划文中描写瀑
2、布的有关语句,并做简要的批注。(情状、特点)3、交流学生圈划、批注的内容,并分析归纳。教师预设:(一) 正面描写的语句举例:1、“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析: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壶口瀑布声势浩大的特点,同时,将河水比喻成一锅正沸着的水,说明正值雨季之时,黄河水量巨大,水流湍急,水花翻滚的形态。2、“现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析:“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动词“冲”字写出了当时水流湍急的情状,并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水勇往直前的特点。3、“河水从五百米宽
3、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水来势汹汹,气势磅礴的特点。4、“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析:“跌”这个字用得极为精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由于地势的突然变化,黄河水轰然而下的壮观场面,“更涌、更挤、更急”写出了此时水流的湍急。5、“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
4、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析: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几个“跌“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河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时受到阻隔的样貌,就如人一样,正经历着许多的磨难。6、“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析:“涌”字写出了黄河水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依然奋力向前方奔腾的气势,将水比作“飞毯”、“钢板”更是将那种凝重,猛烈的感觉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从这句话可以感受到黄河“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的特点。7、“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
5、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析:这句话写出了黄河从高处落入低处后的各种情况和形态,为下文作者抒发感想做了铺垫。(二) 侧面烘托的语句举例:1、“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析:侧面烘托出了当时水流急、水势大的特点。2、“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
6、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析:从石头的角度,侧面写出了水的力量之大、之强,以致让人感到龙槽就好比被锐利的刀刃齐齐地切出来的一样。这句话写出了水具有“刚”的特点。3、“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析:“剁”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强大的力道,一“柔”一“剁”恰恰说明了黄河柔中有刚、刚柔并济的特点。三、加深理解,领悟中心:作者写壶口瀑布仅仅停留在写景这个层次上吗?有没有因景生情?这种思想感情是什么?学生思考,明确:作者借写壶口瀑布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赞美和歌颂。朗读第六节,加强印象。四、拓展深化: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遇强则抗、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民族,请同学们联系历史,想一想哪些事实证明了中华民族是这样的一个民族?学生思考,交流分享:如抗日战争、两万五千里长征等。五、作业布置:1、结合下列词语的词义,连词造句。推推搡搡 前呼后拥 寒噤 驰骋 漩涡 怒不可遏2、从文中摘抄两处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并进行赏析。附: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 中华民族声势浩大 坚强不屈 坚强不屈勇往直前 勇往直前刚柔并济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