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造成此种危害的是()A竹枪B铜灯C鸦片 D烟火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和时代背景相结合进行分析可知,对联用“竹枪”“铜灯”等吸食鸦片的用具来形容鸦片泛滥,揭露了鸦片的危害。2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把鸦片战争称为英国为维护正当贸易而进行的“通商战争”的实质是()掩盖了战争的性质强调战争的作用为殖民侵略辩护表达了对东方市场的渴求A BC D解析:选C。本题易错选上。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进行的侵略战争,不是为维护正当贸易而进行的“通商
2、战争”。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的这一观点掩盖了战争的性质,是为殖民侵略辩护。答案为C项。3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B侵略者的目的在于占据中国的市场和掠夺中国的财富C推进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D外国侵略者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解析:选B。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根本目的在于抢占市场,通过输出商品掠夺财富。A、C两项属于表面现象,D项是侵略者实现其目的的手段。4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都不能得到有效实行的共同原因是()A带有空想性 B不是农民战争的产物C严峻的军事形势 D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解析:选C。严峻的军事形势不能为两文件的实施提供
3、安定的社会环境,A、D两项不符合资政新篇,B项不符合天朝田亩制度。5资政新篇具有()A民主主义色彩 B封建主义色彩C资本主义色彩 D社会主义色彩解析:选C。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6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河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该民谣应出自()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 D北伐战争期间解析:选B。从“还我河山还我权”可看出当时民族危机严重,从“不杀洋人誓不完”可看出对洋人是完全排斥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义和团运动时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7义和团的传单中写道“挑铁路
4、,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应把鬼子都杀掉”。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被应用到中国B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矛盾的激化C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D说明了义和团不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解析:选C。本题通过材料阅读来考查义和团运动的知识,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知道铁路、电线、轮船等是工业革命的成果,A判断正确;结合材料“应把鬼子都杀掉”和所学知识判断B也正确;结合材料中的挑、砍、毁坏等用词以及课文中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D表述也是正确的。材料并没有涉及到义和团运动反封建的性质,因此得出C不正确。8戊戌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
5、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解析:选C。苏州开放为商埠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条约里规定的。91899年康有为自美洲东归途经日本赴香港时,曾写过一首绝句:“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过马关。”康有为之所以发出“千古伤心过马关”的伤感是因为()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材料中“千古伤心过马关”是和马关条约有关,而马关条约是甲午
6、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0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本文旨在倡导()A自由的观念 B平等的观念C博爱的观念 D互助的观念解析:选B。民国时期关于官制称呼的变革,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和思想。11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以下各项反映了材料中说法的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运动规模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A BC
7、 D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五四运动发生于民族危机深重,北洋军阀软弱无能、卖国求荣的大背景下,反帝反封建成为时代重任。 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意味着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对,体现了运动的空前性和广泛性,而是辛亥革命的功绩。12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解析:选C。本题实际考查五四运动的性质。“青岛问题之争”是指要求从日本手中收回青岛,体现反帝性质。“曹汝霖宅之焚
8、烧”“章宗祥大受夷伤”是指要求惩办卖国贼,体现了反封建性质,只有C项最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来。1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不包括()A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使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和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解析:选A。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以实现,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没有改变。14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方面()运动主力群众基础革命性质反帝态度领导阶级A BC D解析:选D。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辛亥革命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
9、重要组成部分。此题考查学生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及任务是相同的,这就决定了革命的性质相同。因此,排除带的选项即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的不同。15“试观此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这次“结合”是指()A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B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C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相结合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认识问题的能力。由题干材料可知说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取得初步成果,所以选B。二、非选择题(16题16分,17题24分,共40分)16
10、阅读下列材料: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所遭到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请回答:(1)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2)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文明”表现在哪里?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遭遇?(6分)(3)从“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
11、启示?(6分)解析:第(1)问作答时应找出三次战争带来灾难的共性方面。第(2)问实际上主要回答的是中国在民族危机面前如何为实现近代化的奋斗而进行抗争和探索的。第(3)问的启示应依据材料,分析得出。答案:(1)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丧失部分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并逐步加深。(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等。一方面,中国遭受到巨大的民族屈辱和灾难;另一方面,中华民族逐步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进步。(3)落后就要挨打,不能闭关锁国,要学习外国先进事物,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自强不息等。17伴随着欧洲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为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
12、挠地抗争。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面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依据图片信息,完成下表。(18分)图号反映的大事主要领导人运动的性质历史意义图一洪秀全图二孙中山图三陈独秀(2)从上述大事的发展结果上看,你得到了什么认识?(6分)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活动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性质表述要准确,历史意义要根据所学知识归纳要点,认识要紧扣中国社会发展、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回答。答案:(1)图一:大事:太平天国运动;性质:农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提出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方案。图二:大事:辛亥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图三:大事:五四运动;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意义:体现了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精神,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2)认识:中国人民的抗争,使中国避免了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不同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不断深入的动力;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此重任。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