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024KB ,
资源ID:20312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312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章末过关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章末过关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

1、章末过关检测(四)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下列属于群落层次特征的是 ( )A.年龄组成 B.垂直结构C.出生和死亡 D.神经调节解析 年龄组成属于种群层次的特征,神经调节属于系统层次的特征,垂直结构属于群落层次的特征,出生和死亡属于个体的特征。答案 B2.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 )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 B.C. D.解析 本题考查

2、了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种群是同一物种的总和,而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不属于同一物种,种群内个体不存在生殖隔离,故能自由交配,竞争不属于种内关系而属于种间关系。种群的特征中,出 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出率和迁入率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可以起预测作用。答案 D3.有关种群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种群的K值为a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东亚飞蝗卵的密度C.山毛榉种群和它所在的群落一样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D.理想状态下,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解析 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波动的中轴线所代表的数值即为K值。用样方法调查虫卵的密度。种群内部不具有垂直分层现象。答案 D4.如果一个种群

3、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C.种群死亡率高 D.群落结构太复杂解析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可能与性别比例、死亡率有关,但最可能的原因是种群处于衰退期,不可能是群落结构复杂。答案 A5.群落随着时间推移进行的有规律的变化叫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堵塞形成沼泽的过程中,原有的生物群落消失了,这是初生演替B.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使物种多样性增加,光能利用率提高C.次生演替一般是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后的地方开始的,因为环境恶劣,所以要比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中,因为乔木高大,能更好地利用阳光,所以一

4、直占有优势解析 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方向是使物种多样化,营养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A描述的是次生演替;次生演替较初生演替时间短,且未必是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的地方开始;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中,占优势的物种往往不同。答案 B6.某草原因过度放牧和鼠害导致荒漠化。为了遏止鼠害对草原的破坏,放入驯化后的银黑狐捕鼠。下图中的曲线分别代表羊、鼠和狐数量的年变化,这3条曲线对应的动物正确的是 ( )A.甲为狐、乙为鼠、丙为羊 B.甲为鼠、乙为羊、丙为狐C.甲为羊、乙为鼠、丙为狐 D.甲为狐、乙为羊、丙为鼠解析 答该题时,要抓住狐与鼠之间的捕食关系这一关键点。狐是鼠的天敌,当狐数量减少时,鼠大量繁殖;当狐数

5、量增多时,鼠的数目又急剧减少。答案 C7.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 cm2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蜈蚣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D.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鼠类数量解析 松树个体较大,样方面积取1 cm2太小。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调查鼠类数量时,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土壤动物中的蜈蚣个体较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应用取样器取样法。答案 B8.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

6、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解析 在自然情况下,种群一般是按“S”型曲线增长的。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零,但也有可能在某个时刻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负值。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刚开始时种群密度较小,种群密度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也较小。K值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答案 C9.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不能体现群落演替现

7、象C.草本植物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解析 群落演替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优势取代;B项中诗句描述的是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因此该诗句描述的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草本植物阶段各种昆虫进入,导致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增多,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增强;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但同时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答案 A10.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

8、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年份种名20052006200720082009豚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6.85.5龙葵3.02.00.400A.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B.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样方法C.豚草入侵,不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D.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增长解析 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豚草种群密度增大,狗尾草种群密度降低,龙葵被淘汰,因而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降低。由于豚草入侵,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发生了改变。豚草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大,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最终呈“S”型增长。答案 B11.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

9、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解析 在不知生物的名称时,可以通过记录特征来记录生物的种类,土壤动物的调查方法是用取样器取样调查的方法,土壤动物长期生存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所以有避光、避高温的特性;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可以分别在白天和晚上进行取样调查。答案 B12.下图表示的是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下列有关其种

10、群密度增长趋势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 )A.acb B.abcb D.abc解析 a是年龄组成中的增长型、b是稳定型、c是衰退型,种群密度增长趋势为abc。答案 D13.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垂直带海拔(m)3 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

11、特征有关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发现,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不同,属不同的群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项A、B错误。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蝶类种数随之减少,说明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的气候特征密切相关,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答案 D1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解析 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导致重捕后被标记个体减少,而未标

12、记个体增多,会使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也会使调查结果偏大。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时,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D项做法为正确操作,所得数值基本与实际相符。答案 C15.(2015南昌调研)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解析 当

13、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因此增长率为0;出现环境阻力是在c点之前;阴影部分表示被淘汰的个体数量;该种群的K值为200。答案 A16.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做“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成为优势种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解析

14、 红松林受破坏后原有的土壤和繁殖体还存在,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红松林取代杨树和白桦成为优势种的原因是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在群落演替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答案 B17.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解析 采集小动物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避光性;灯罩的功能是聚光;金属筛网可阻止泥土滑落,但小动物可向下移动,便于收集;广口瓶中加入体积

15、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便于保存小动物。答案 D18.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乙为农作物害虫,t4时间点防治最好B. t3- 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 t1- 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D.甲、乙两种群肯定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由强弱解析 如乙为农作物害虫,t1时间点防治最好。t3- 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甲为衰退型,乙为增长型。t1- 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死亡率小于出生率。若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强弱。答案 B1

16、9.下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生物对同种食物不同大小个体的捕食比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甲、丙可以生活在同一群落的相同垂直结构层次C.乙对甲、丙的进化起选择作用,而甲、丙对乙的进化不起作用D.在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解析 根据图示中三个种群生物的食物关系,由于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均存在共同食物,因此,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由于甲、丙之间食物相似性很小,故它们可分布在同一群落的同一垂直结构层次。生物之间通过竞争、捕食等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答案 C20.下表为某退耕林地在恢复阶段的研究

17、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群落类型树种数量平均胸径(cm)平均高度(m):撂荒7年的次生林228.76.3:25年的次生林8110.48.4:50年的次生林9611.89.2:150年以上的近天然林12813.710.5A.退耕林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调查退耕林地乔木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C.随着演替的进行,树种数量增长的速度加快D.退耕林地中植物种类增加,植物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解析 退耕林地中保留有植物以及生物生存的环境资源,其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对比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演替的进行树种数量增长的速度减慢。答案 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12分)某山区

18、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图中,Oa,物种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的_;bc,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能耐受_;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_。(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_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解析 (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种群的出

19、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上升;由曲线图可知,bc物种为优势物种,物种因不能耐受弱光而逐渐消失,而物种因能耐受弱光所以其种群密度降低到相对稳定;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乔木将占主导地位。(2)该坡地经治理后,在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加了对大气中CO2的固定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产出。答案 (1)样方法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弱光 乔木(2)碳元素(CO2)22.(13分)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物群落进行调查后,发现除有树木、杂草外,还有食草昆虫、兔、狼等动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甲(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森林中松树的种群密度,应采取_法。 (2)此森林中迁入了

20、一种野兔,甲图为与这种野兔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由图可知该种群在C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可能原因是_ _。(3) 请根据甲图在右面坐标系中画出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B、D标在纵坐标合适的位置上)。(4)下表为该森林中甲、乙两种树木种群密度的数据:年份第一年第二年第五年第八年甲种群4 5604 2807711乙种群01203 2804 600甲、乙种群之间存在的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甲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这种状况对该生物群落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解析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

21、法。(2)该种群在C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可能原因有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或天敌数目增多或种内斗争加剧等。(3)根据甲图可知该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甲图中B、D分别对应种群增长曲线的K/2值与K值。(4)甲、乙两种树木的种群数量此消彼长,呈现竞争关系,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寄生、捕食、种内斗争等;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会使以甲种群为食的其他生物减少或灭绝。答案 (1)样方(2)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或天敌增多或种内斗争加剧) (3)纵坐标起点不为零的“S”型曲线;B点对应K/2值、D点对应K值。(4)竞争 寄生、捕食、种内斗争等 以甲种群为食的其他生物减少或可能灭绝(或生

22、物种类减少或生物多样性降低)23.(10分)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某些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_。图示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2)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年份植物20012002200320042005A10.09.286.8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入侵物种往往

23、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 _。(3)如图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从第_年达到最少,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解析 (1)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小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2)表格中四个物种,只有C物种的数量逐渐上升,因此C最有可能是外来物种。(3)在第10年开始1,可知从第10年开始该种群是负增长(种群数量减少),第15年之后增长率虽然开始上升,但还是小于1,种群数量依然在减少;直到第20年=1时,种群数量停止减少,故第2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20-30年间=1,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答案 (1)样方法 S0(

24、2)C 新环境中缺少入侵物种的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3)20 024.(15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按图1装置进行了实验,并使用图2所示的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请分析回答:(1)排气口的胶管设计成长而弯曲的目的是_ _。(2)实验的最初阶段,由于_、_、_,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3)在图2所示的计数室中,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4)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 _。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_。(5)请你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解析 在实验中要保证无菌环境,因此要将排气口的胶管设计成长而弯曲的,防止空气中杂菌进入而污染。在实验最初阶段因为营养物质充分,没有敌害和激烈的种内斗争,温度条件适宜,酵母菌呈“J”型增长。在实验中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该增加稀释倍数,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再进行计数。本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实验,因为实验自身在时间上前后形成对照。在实验中为了使结果更准确,要多次重复取样,取平均值。答案 (1)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2)温度等条件适宜 营养物质充足 没有敌害和竞争(3)增加稀释倍数(4)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重复实验(取样)(5)表格如下时间(天)次数1234567123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