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16KB ,
资源ID:202980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298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doc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温县一中仝淑贞教学反思这次优质课我选择的是寡人之于国也,因为这是学生们已经学过的课文,开始在定位上有些纠结,到底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后来思考觉得不能讲成复习课,这毕竟是优质课比赛。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孟子的文章,主要是了解他的仁政思想,学习他的论辩术,所以我把这两个方面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前一天见学生,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已经记不清这篇课文的内容了,因此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又稍作了调整。不论孟子的思想还是论辩术,都从简单处入手,唤醒孩子们的印象。孟子的思想主要是让学生找出具体措施,让学生从具体措施中体会以民为本的思想。论辩术表现在多方面,如结

2、构的严谨、先驳后立的方法、修辞的运用、句式的整齐等等,只是蜻蜓点水的都讲,学生们并不能有所收获,所以我把论辩术只限定在修辞上,主要让学生清楚比喻论证的用法。因为在孟子的文章中比喻论证的方法经常用到,而且比喻论证讲道理浅显明了,又深刻透彻。我从本体、喻体、比喻义的角度让学生自己谈,自己分析。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才真正懂得了比喻用法的妙处,我认为就达到目的了。在延伸拓展中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确是学会了。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作为文言文教学,在教材处理上,没有把字词体现出来。文言文中字词是永远不能忽视的,这是基础,是根本。把文字完全抛开,只讲内容等,就失去了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也会使学生的基础不扎实

3、,根基不稳固。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的。再者在课堂上还是没能大胆放手给学生,总怕学生讲不到位,总想替代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改进不足,努力提高。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研读文本,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2.学习孟子的论辩艺术;学习重难点:1.了解孟子对治国得失的思辨,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2.学习孟子气势磅礴的论辩艺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学习对象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经完成了两本必修教材的文言文单元阅读,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但缺乏对文言文本的深入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也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解决疑惑与未知的训练。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加强对学生该方面的指导。学习方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教

4、学。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过程:一、导入(略)今天我们就以寡人之于国也为文本来了解孟子的经世济民的仁政思想,学习他气势磅礴的论辩艺术。二、诵读课文,初步感知孟子思想。1.老师范读本文,学生正音断句。2.学生齐读本文,思考梁惠王向孟子讨教一个什么问题?(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三、分析文本,理解孟子的思想1.梁惠王在和孟子的对话中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明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治国的问题)2.要达到民加多,在当时社会可能有几条途径?明确:1.霸道2.王道3.孟子主张王道,他提出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明确:体现在五六段中。自由读,用笔划出来。第五段讲的是王道之始,第六段讲的是王道之成。王道之

5、始的具体做法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在这里强调时的重要性,要顺应农时,其实是反对无休止的战争,让利于民,让百姓有休养生息的机会。这就是养民。王道之成的具体做法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百姓拥有了五亩之宅,百亩之田,畜养一定的牲畜等,吃上肉穿丝织品,不挨饿不受冻,百姓富裕起来,这是富民。再给百姓教化,提高百姓们的精神文明。这是教民。在那个没有国籍制度的时代,百姓们可以随意寻找自己心中的乐土。有这样的安定富足的国家,百姓的归顺就如同水向下流一样,谁也阻止不了。梁惠王若采纳孟子的建议,何愁民不加多!四、分析文本

6、,探究孟子的论辩术梁惠王原本主张霸道,用武力争夺天下,而孟子向他宣扬的是与之相反的王道思想,那他是如何劝说梁惠王接受自己的主张的?(请从修辞等角度入手分析)分组讨论明确:1.比喻说理,形象生动2.排比蓄势,气势磅礴小结:我们看到了孟子的思辨能力卓越超群,劝说艺术登峰造极,而这正源于他的善心仁念。如他对社会现实与百姓疾苦抱着一种冷漠的态度,他的雄辩艺术必然是无本之木,毫无生机。经世济民的仁政思想和雄辩艺术相辅相成,二者合一,才成就了孟子的伟大,才使得他那颗热血沸腾的心穿越千年,照亮历史的夜空。五、课外延伸,进一步了解孟子思想,赏析他的说话艺术。孟子见梁襄王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六、作业背诵全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