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复习提升(六)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网 络 构 建增 分 突 破 评析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这种设问类型的试题通常会在材料中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和评价。“认识”类设问往往以“认识”“看法”“理解”等词语为题眼,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评析某一现象”“运用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等等。典 例 示 范 2019全国卷,40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
3、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0分)命题解读 考查知识 高频考点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评价情景 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 能力素养 从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上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论证、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培育考生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素养 解题流程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获取信息 调用知识 知识范围:哲学与文化 题目类
4、型:评析类 答题指向:如何看待传统村落?设问的合理性是什么,不合理性是什么,为什么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信息点 答案溯源 答案生成 教材知识 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 教材知识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随之变化发展 材料本身 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 材料本身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教材知识 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自信 时政知识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乡村振兴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顺应时代要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通性通法“评析类”主观题答题技法 跟 踪 演 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人定胜天”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美丽中国”,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群众的感受。“美丽中国”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美。我们坚信,在党的十八大“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有人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中国共产党。请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