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题西林壁语文A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1495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题西林壁语文A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题西林壁语文A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题西林壁语文A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古诗二首(题西林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古诗题西林壁。2、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3、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和朗读相结合。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流露在诗中的思想感情,感悟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教学准备:题西林壁的挂图、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诗,引入新诗1.复习背诵望庐山瀑布。2.同样写庐山,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却另有一番意境,让我们跟随着作者去欣赏,去品味这首诗。二、学习题西林壁1知诗人,解诗题。苏轼(10371101),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

2、三苏”(都属“唐宋八大家”)。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2抓字眼,明大意。(1)自由诵读,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自学古诗:根据课前所查阅的资料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5)汇报交流,引导有感情地诵读。第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句意:从正面看成岭,从侧面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朗读指导: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要读出起伏。第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看不清。缘:因为。句意: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

3、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3入意境,悟诗情。(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为什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2)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4.小结:题西林壁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站在庐山之巅,看着眼前这变幻莫测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感情。(学生配乐齐诵)三、总结全课1.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都是描写庐山的,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探究诗人不同的艺术构思。)2.吟诵两首古诗,细细品味不同的韵味。板书:11、古诗二首题西林壁横、侧、

4、远、近、高、低(不同角度)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各不同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

5、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只缘身在此山中”启示:必须客观、全面地看问题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