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泉映月 教学设计【教材简解】1.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2.这篇课文的特点是语言与音乐交融、情感与情境辉映,内容真挚感人,意境高雅深远为我们展开一幅回忆与苦痛,追求与执著,向往与憧憬的人生画卷。【目标预设】1.通过创设具体的语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感悟“卖艺度日”“坎坷”等词语的意思。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3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
2、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在倾听感受 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2.从阿炳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设计理念】学习这样有情趣的文章,宜引导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基本格调和根本思想: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阿炳两次来到二泉边的场景,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真正领悟阿炳是借“乐声”倾吐自己的“心声”,从而使学生走进二泉映月,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建构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空间。2.营造师生与语言文字本身的对话的氛围,做到在文本中走个来回,让学生在乐声中体会文本内涵,感受阿炳诉说的情怀,又从文本品读
3、中更深的玩味乐声,领悟阿炳用乐声与命运抗争的不屈的精神。【设计思路】1.对于远离那个时代,缺少生活经验的孩子来说,要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感受二泉映月传达的情感,有难度。所以在整个设计中我坚持在课堂数次播放这首曲子,以曲子为突破口,去认识阿炳,为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找捷径。2.抓住“坎坷”一词找出课文的突破口,去感受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的阿炳生活是怎样的艰辛。为了加深学生的体验,我特别设计了创设情境,想象画面这个环节,试着走进阿炳生活的那段岁月,去体验他的那段人生,与阿炳产生共鸣。3.品词析句,一咏三叹,不断升温,学生置身其间深入体悟阿炳那不屈的情怀,感受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和呐喊。场景的铺陈,情
4、境的营造,意境的渲染,使得二泉池畔那一片如银的月色和那委婉连绵,如诉如泣的二胡声,都融入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教学过程】一 倾听二泉映月,初识阿炳1.孩子们,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二泉映月,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齐读课题。2.孩子们,这是一首有名的二胡曲。今天为了上好这堂课,为了听懂曲子里每一个音符所传达的情感力量,老师前前后后听了十来遍,你们想听吗?在听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打算怎么来听呢?3.请大家仔细聆听,用心体会。(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当你用耳朵,用心在倾听着这首曲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听出了什么呢?(随机板书孩子说的词语)。不同的人听出不同的内容,一首名曲,当
5、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时候,会听到作者许许多多的心声。4.孩子们,知道这首激荡人心的二胡名曲是谁创作的吗?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搜集有关阿炳身世的资料,现在谁来说说你对阿炳的了解。(教师相机补充)5.孩子们,老师听完音乐,脑海里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首在世界乐坛都享有很高声誉的名曲,为什么会出自一个身患残疾,命运充满坎坷艰辛的民间艺人之手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走进课文。二检查预习,感知语言美1. 检查要求预习的字词。(课件出示:萦绕 倔强 倾诉 跌宕 坎坷 积淀 委婉 连绵 乐坛 激愤)(1) 个别读。(2) 齐读(每个词语两遍)(3)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倾”“愤”这两个字。“愤”重点指导右面部分
6、的笔顺,“贝”下面的“撇”和“点”要收紧。“倾”重点指导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结构,“页”要写的稍高,大一些单独占右半格。2.孩子们,文中除了这些词语,还有许多优美,打动人心的四字词语,(出示词语灯片,每行三个词,共五行)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升腾跌宕静影沉璧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月光照水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水波映月向往光明恬静激荡(1)孩子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词语 ,你发现了什么?(第一列都是讲月亮、月光的。第二列是讲阿炳的生世的。第三列讲的是二泉映月的旋律。)(2)指名按列来朗读,其他孩子欣赏。(3)教师激励评价:哪些词语给了你特别的感受?那是种怎样的美和触动人心?把你的感受带
7、到这个词语中再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静影沉璧”,“升腾跌宕”等词语的意思。)3.那么美的月光,如此扣人心弦的旋律,这般坎坷多舛的命运,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在读中走近阿炳,走近阿炳的二泉映月.三中心突破,感受阿炳1. 初读课文,阿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一两个词语或句子来概括一下。(出示阿炳的图像,师生交流对话)(引导板书:坎坷)2.孩子们,“坎坷”一词几乎是阿炳一生命运的写照,请你们再次走进课文,找出描写阿炳一生坎坷经历的语段,读一读,品一品。3.课件出示第三段:在读这一段的时候,哪两个词语触动了你的心弦呢?(交流,板书:双目失明,卖艺度日)4.体悟“双目失明”的坎坷a.中秋之夜,月光似
8、水,静影沉璧,多美的二泉,多美的月光啊,如果你们就处在这样的景色中,你们会有怎样的心情?b.(声音低沉)但是,这样如诗如画的风景,对三十五岁以后的阿炳来说,却只能是梦境。他看到的只有黑暗,沉浸在一片黑暗之中,他再也看不见了,他在也看不见什么了 ?(学生有可能会说:光明、家乡,二泉映月等。这时师可相机引导,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划出描写阿炳家乡“二泉映月”优美风景的词句,读一读)c.孩子们,眼睛看不见了,可记忆还在,想起往日的点点滴滴,此刻阿炳的内心是怎样的?你能感受到吗?5.感悟阿炳“卖艺度日”的坎坷(1)双目失明,已是命运的不公,但现在却因生活困境所逼,拿着二胡,走上街头,卖艺度日,这不是人
9、生另一种艰辛吗?(2)阿炳又是怎样卖艺度日的呢?(播放二泉映月)大家可以选择一个画面,大家一边听音乐一边想象情景。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场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场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他又是怎么卖艺的呢?(3)学生交流。四、体会精神,感悟二泉映月1. 刚才我们试着走进了阿炳生活的那段岁月,去体验了他的那段人生,但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哪里看得出来,(引读:但是生活的贫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2. 此时,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阿炳?(板书:坚强)3. 厄运没有将阿炳
10、打垮,他依然对音乐充满热爱,对安定幸福的生活充满向往,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再一次来到二泉池畔,此时此刻,他要倾诉,他要呐喊!听,如泣如诉的二泉声在池畔响起来了!4. 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播放二泉映月)5.孩子们,此刻的阿炳他要因什么而“叹息”?因什么而哭泣?他要倾诉什么?呐喊什么?(板书:叹息 哭泣 倾诉 呐喊)写话训练:阿炳为_而深沉地叹息。阿炳为_而伤心的哭泣。阿炳为_而激愤的倾诉。阿炳为_而倔强的呐喊。6.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从阿炳的琴弦里流淌出来,从阿炳的心里流淌出来,在二泉的夜空中回荡,在我们的心里回荡。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这首曲子时曾感动的流下眼泪。他说:这首曲子应该
11、跪下来听,他跪的是什么呢?苦难究竟给阿炳带来的是什么?苦难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什么呢?相信学完这篇课文,你会有感动,你会有收获。五、拓展提升,布置作业1.静心听一听二胡曲二泉映月,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情境。2.认真观察月夜景色,像阿炳一样全身心的去感受体验,捕捉美好的景物,写一段话。六、板书: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二泉映月 坎坷 双目失明 卖艺度日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坚强 叹息 哭泣 倾诉 呐喊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