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词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3.学习作者围绕一个中心通过不同角度来表现事物的写作方法。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难点:学习作者围绕一个中心通过不同角度来表现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领略音乐之都的风情。1.维也纳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是书上说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还是去亲眼看一看。请欣赏,维也纳风光掠影。(课件出示维也纳风光图片,播放音乐)2.维也纳美吗?结合上堂课的学
2、习,你能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维也纳吗?3.这座美丽的城市为什么又称它为“音乐之都”呢?我们已经初步知道课文是从四个方面来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一起读。(课件出示四个中心句,齐读)4.这堂课,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深入了解(齐读课题)二、细读感悟,体会音乐之都的魅力。1学习“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课件出示课文第2小节)(1)齐读中心句。普通的摇篮摇出的是什么?把维也纳比作一个大摇篮,我们不禁要问,那它究竟摇出了什么呢?(2)就围绕这个问题,打开书轻声读读课文第2小节。(3)读后交流:(4)维也纳摇出了许多音乐天才,还摇出了无数不朽的篇章,真不愧为“音乐的摇篮”,谁来读好这一小节
3、。想见见这些音乐巨人吗?认认看,你能认出几位?(课件出示音乐家头像,相机点出名字:贝多芬、海顿、莫扎特、舒伯特、施特劳斯。)(5)我特别介绍一下施特劳斯,他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和小提琴演奏家,一生创作的圆舞曲多达168首,被誉为“圆舞曲之王”。我给大家带来了他谱写的蓝色多瑙河,你们听听,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课件播放蓝色多瑙河及画面)(6)听完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不要光说对音乐本身的感受,还可以说说从音乐中你听出了什么?如:维也纳景色迷人;施特劳斯非常热爱家乡维也纳和多瑙河)(7)小结:是啊,这些音乐家就是生活在蓝色的多瑙河畔,这里的山山水水给了他们无穷无尽的创作热情和灵感。让我们一起深
4、情地读一读这段文字,赞一赞这美丽沃土孕育出的音乐伟人、不朽的乐章。2学习“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课件出示第3小节)(1)齐读中心句。围绕这个中心句,你会提出一个什么问题?(2)指名读这一小节,再简要概括、交流:重点:(出示图片)看,这个音乐符号确实很巨大!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就连也”你为什么这么读?我听出来了,就连草坪也要用音乐来装饰,其它的就更不用说了。(3)小结:维也纳有这么多的音乐装饰,这么浓的音乐氛围,真是太让人惊叹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心中的惊叹之情。3学习“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课件出示第4小节)漫步维也纳,目之所及都是音乐,充耳所闻也都是乐声。(1)
5、齐读中心句。自己提问、默读、自学。要求:不仅仅满足于答案,更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体会。(2)假如你就在维也纳,在哪些时候,哪些地方可以听到音乐呢?除了书上讲的,你还可以想象其它场景吗?(3)读到这儿,想到这些,你对维也纳又有哪些新的了解呢?(4)你听,这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在维也纳真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啊。特别是夏夜,月光如水、晚风轻拂、暗香浮动,乐声悠扬,使人有如履仙境之感!女同学们让我们的心也沉浸在这天籁之中,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小节。(5)男同学也加入进来,接下去读。4学习维也纳“世界歌剧中心”和“金色大厅”。(1)使维也纳成为音乐之都的,还有那星罗棋布的歌剧院、音乐厅。其中最为(2)学生自读
6、课文,选择介绍。(3)相机出示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按方位顺序的写作方法。(4) “金色大厅”如此出名,就因为它华丽的外观吗?你们再读读课文最后一小节,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读后交流)三、总结升华,感受音乐之都的氛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色大厅,一睹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得盛况。(课件出示录像)这首由施特劳斯创作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节目,每一年的新年音乐会结束之时,在这金色大厅内就会奏响这欢乐的乐章。在场的所有人都沉浸在音乐之中,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幸福和欢乐,久久不愿离开。来,让我们也跟着音乐一起动起来吧!(点头,微笑,鼓掌)就要结束维也纳之旅了,此时此刻你想要说些什么?四
7、、课后作业,学会介绍音乐之都。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
8、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板书设计: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
9、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摇篮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音乐之都维也纳 装饰 热爱 生活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