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齐天大圣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会义10个生字(包括2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感情个性鲜明的语言描写,了解名著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3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4体会作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孙悟空战胜天兵天将被封为“齐天大圣”的经历,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学会阅读名著的方法。教学难点本文有词语与现代汉语有区别,因此,要先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材料,视频材料教学
2、时数2课时22 齐天大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把课文读通读顺。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理清课文脉络。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教学准备:西游记主题曲、小黑板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导入新课。同学们,听着这熟悉的歌曲,看着这精彩的画面,我们都知道这是哪一部电视剧的内容?我们都看过西游记是吗?它讲的是什么?都有哪些人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齐天大圣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了解孙悟空成为齐天大圣的经过。(板书课题:齐天大圣
3、)2西游记,中国古典神话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全书共一百回,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几百年来,西游记被改编成了各种地方戏曲、电影、电视剧、动画片、连环画,版本繁多。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打清文安障碍。(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把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4交流自学情况。(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生字本课要求学生会认“御、
4、陛、(哪)、吒、擒、(挑)、霄、盔、遣、旨”,注意这些字的读音,特别是盔、挑、遣。本课要求会写8个生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字的结构,左右结构的要注意左右占位,上下结构的要求书定紧凑一些。词语调派、擒拿、夸口、垂头丧气、气势汹汹、派遣、神通广大、蟠桃5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课文,给课文加小标题,理清课文脉络。全班讨论,共同筛选出最佳小标题。参考小标题:(1)反下天庭,讨伐悟空 (2)打败巨灵神,大战哪吒 (3)玉帝害怕,封为“齐天大圣”6(1)说说下面哪些词用得好。他戴上紫金冠,披上黄金甲,手拿如意金箍棒,带领猴兵猴将冲出门外,摆开了阵势。这场恶战真是地动山遥。哪吒三太子六般兵器变作千千万万,孙悟空
5、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打来密如雨点,打去疾似流星。两人在半空中混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 (2)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7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打败哪吒三太子的?8小结,从孙悟空反下天庭,打败巨灵神、哪吒,最后逼迫玉帝封为“齐天大圣”可以看出孙悟空具有怎样的一个性格特点?9课后作业:阅读西游记,搜集西游记中故事,特别是有关孙悟空的故事,准备召开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板书计划: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
6、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齐天大圣(1)反下天庭,讨伐悟空。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
7、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2)打败巨灵神,大战哪吒。“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3)玉帝害怕,封为“齐天大圣”。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