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豚救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六个生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的,知道海豚救人的真正原因。3、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4、使学生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人文教育。教学重点: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的,知道海豚救人的真正原因。教学难点: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教具准备:来源:ZXXK搜集有关海豚的录像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看过海豚的表演吗?谁来谈谈?想不想再次亲眼目睹一下海豚的绝技?播放海豚表演的录像。2、海豚可真能干,它们不仅是水族馆里的“表演明星”,更让人惊奇的是,它们还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这节
2、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海豚救人”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初读课文。海豚怎么救人,为什么会救人,请你读一读课文,相信你会了解到许多有趣的知识。(生自由读课文,交流信息)2、交流读书收获。三、再读课文,尝试研读1、教师小结,引入深究部分。大家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明白了海豚之所以能够救人,是来源它对子女的“照料天性”。不过,读书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建议大家继续来合作学习课文中提供的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共同探究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2、学生分组学习,商议学习方法,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教师巡视,了解学法,并作指导和点拨。3、归纳学法,互相启智。教师梳理具有代表性的学
3、法,并组织交流。学法A:表演讲故事。学生运用拟人的方法,将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娓娓道来,第四位同学得出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这一结论。点拨:组织学生评议这种学法;鼓励其他学生加以补充完善。学法B: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学生画出若干句子品读:(1)就在他们求生无望之际营救它们。(2)不料,海豚却把身子往下沉背上了”。(3)“她拼命往岸边游护送她到靠近港口的安全地带。”(4)“海豚救人的美德照料天性”点拨:抓住有价值的句子带领全班感悟,美美地品读,感受海豚救人及时、动作灵巧、聪明伶俐及其照料天性等。学法C:列表方法。来源:学+科+网Z+X+X+K学生将海豚救人的三
4、个事例列表归纳。来源:学_科_网4、殊途同归,融汇理解。(1)出示句子: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读中感悟:海豚照料子女的天性是怎样转变为救人的行为呢?生用书中的语言组织表达。(2)教师小结:海豚出于母爱,照料幼豚浮出水面呼吸,年深日久。这种母爱得到了升华,成了一种见义勇为的救人行为。让我们一起读读第7自然段,体会体会吧!四、激活文本,丰富认识1、教师启发开拓思路:海豚除了救人,还能为我们做什么呢?大家课前搜集出不少资料,选择有价值的部分与小伙伴分享交流。2、学生简述资料,进一步感受“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的丰富内涵。来源:学,科,网五、激发情感,升华认识1、教师总结:这
5、一路学来,我们逐渐了解海豚,它会表演,能救人,会领航,老师忍不住想对它们说:“海豚,你们这群可爱的海中精灵,你们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同学们,你们又想对海豚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说一说吧!2、请若干学生畅所欲言。3、教师点拨:是啊!海豚爱人类,我们也爱海豚啊!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应该富有爱心,保护地球,让人类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绵延不绝!来源:ZXXK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
6、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
7、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六、板书设计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
8、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海豚救人1966年韩国海船1972年南非姑娘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1992年印尼货轮救人原因:照料天性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