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沧海日出教学反思这是作家竣青写的一篇散文。“沧海”即大海,题目将大海和日出这两种极具观赏价值的景致联系起来,使人顿生美感。大海的浩淼和日出的壮丽相融相衬,历来为文人墨客着意描画,名家笔下关于海上日出的文章也不在少数,而作家竣青的这篇文章独具细腻和壮美的特色。一、教学效果:导入新课,唤起探求“美”的欲望。本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使用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言,可以从学生的前期阅读和积累入手,也可以由课题入手。导入新课时,要注意理解课题,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对美的渴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美”的篇章。一是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把课文读流利;二是把课文中的词语画出来,读一
2、读,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借助词典等其他手段弄懂他们的意思;三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并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弄清楚课文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写的,重点描写了“日出时”的壮观景象。自由读文,引导展开“美”的想象。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展开想象。再说说在读课文时,在自己的脑海里面呈现出了哪些画面,给这些画面取个名字,批注在文字旁边。如“晓星残月图”“漫天红霞图”“壮美日出图”“西山仙境图”(学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而这些融汇在一起就构成了壮观的“沧海日出图”。诵读课文,品味咀嚼“美”的语言。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语感,教学要注意:始终把握“读”这
3、个重点;必须把“话”变成“画”,要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可把第三、四自然段作为诵读的重点,可以读到背下来;要用各种朗读的方式,如指名读、齐读、小组读、个人读、教师范读等;教师也要读,用自己的朗读感染和带动学生。二、成功之处:回归全文,交流倾诉“美”的感受。可以抓住课后的思考题,在读了全文之后,说说沧海日出“美”在哪里,“壮观”在哪里,整体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使学生的审美享受在交流和倾诉中得到升华。揣摩语言,学习体会“美”的表达。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从课文中,我们学到哪些描写日出的方法。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适当作小结。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所看到的某个地方日出的景象。三、不足之处: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沧海日出的美和壮观,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但是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描写顺序,领悟作者描写日出景色的方法,有些难度。四、改进措施:本文所描绘的景象与学生的经验积累毕竟有距离。教学时,可以紧扣“美”和“壮观”,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领会作者笔下壮观的日出美景。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不要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重点放在朗读和想象上,注意在读中引导学生想象,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作为教学本文的重要任务加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