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1.黄道婆语文S版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
2、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上完黄道婆这篇课文,心中颇有几分欣喜,因为我跨出了这一步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初步尝试了语文课课程内容的开发,让我的语文课有一个美丽的转身。“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
3、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纠结该上什么内容?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
4、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按进度就应该上黄道婆,继续一如既往上阅读课,带领学生品词析句,感悟吟咏,体会人物精神,如果这样,我有现成的课件、教案(有个同事上这篇课文,得了市级一等奖,她毫不吝惜地把全套资料给了我)可是,我不想这样那就上第一课时,从单元教学目标,到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到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字词。还是没有新意(二)灵光夜读的启示我爱读微信朋友们发的文章,特别喜欢晚上倚靠在床头,翻阅手机,阅读朋友圈里的美文,感受朋友们的情谊蓦地,朋友发的一篇期待语文课的美丽转身出现
5、在眼前,这位朋友是教研员,偶尔还会自己写点诗词出来,让我们分享,我喜欢她的文笔。对于语文,她有她独特的见解。我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这是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忠豪的一篇论文,文章为我们区分了“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分析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跳不出教课文的怪圈的原因,交给了我们运用课文来教语文的方法。文章里有大陆语文老师和台湾语文老师上课的对比,有香港老师上课的示范,有叶圣陶先生和崔峦老师的指导意见,旁征博引,告诉了我们应该利用课文来教语文。(三)感悟“伟大”的决定是啊,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停留在了“教课文”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课文内容的分析上,语文课上完,学生留下的多是教材内
6、容的痕迹,而不是语文课程的痕迹。课程内容是什么?简单地说,课程内容是指“教什么”,教材内容是什么?教材内容是指“用什么来教”。教材内容只是传递课程内容的凭借。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那我就应该借助黄道婆这一教材内容,来教给学生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方法。不再去分析课文,停留在“教课文”的份上!仔细阅读教参和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我把这堂课的训练定位为“用教材教语文,主动开发课程内容”,就是让学生学习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习作中去,实现从读到写的飞跃!(四)构思破“茧”成“蝶”有了理念的引领,我开始设计我的教学,分为了1.开门
7、见山做引入,看黄道婆的照片,以“棉神”直接引入,并告知学生这节课要学的内容;2.回顾课文学写法,回顾课文表现的黄道婆具有哪些精神,作者写了黄道婆的哪些事例,再分析事例和人物精神之间的联系,得出“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3.学练结合固新知,以学过的课文梅兰芳为素材,让学生辨析要表现梅兰芳的爱国精神,需要哪些事例,从而加深“典型事例”的理解;4.读写结合巧引路,再回到课文,抛出问题“如果想写改革家黄道婆,突出黄道婆勇于革新的精神,该选取哪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从课文第5自然段中分裂出四件关于黄道婆的典型事例;5.小试牛刀展才华。向学生提供一些关于黄道婆革新的棉纺工具的资料,以帮助学生具体了解黄道婆的发明,再提示一些诸如“首尾呼应”等的写法 ,再布置习作,学生当堂下笔。(五)实践美丽转身星期三清晨,我踏着轻快的步伐,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教室里,孩子们已经在自觉地读课文黄道婆了,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神情,我心生感动。快两年了,我和这一群淳朴可爱的孩子从相识到熟悉,孩子们已经接纳了我,我也已经爱上了她们。开始上课了,课堂就像流水一样,正常地发生着,孩子们涨红的小脸,举着不放的小手,闪着灵光的小眼,能说会道的小嘴,让我享受着语文,享受着课堂。我是否真的完成了一次语文课堂的美丽转身?且看且思且实践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